古瓦当的发展

瓦是中国古代建筑中覆盖在屋檐瓦前端的覆盖物。

特别是在东汉和西汉时期,它被用来装饰和美化建筑物的屋檐。

瓷砖上刻有文字和图案,还刻有四方之神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的图案。屋檐前端的瓦是瓦面挂有花纹圆形挡板的瓦。

瓷砖的图案设计美观,字体流动多变,有云纹、几何纹、饕餮纹、人物纹、动物纹等。它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属于中国独特的文化艺术遗产。

王爱军《军友会文集》中的“瓦当”释义:瓦当,宋朝、李浩文长安称为瓦豆。

中国传统宫殿建筑的屋顶瓦片全部呈上翘的一排排列,两排上翘的瓦片之间加有半圆形的“筒瓦”。

秦汉时期的管瓦有两尺多长,两端有笋。当延伸到屋檐时,瓦片的一端呈直角向下,以保护椽子,直径从五到六英寸或七到八英寸不等。因为是很多瓦的底层,而且梳子堪比屋檐,所以瓦是值的。

至于向上的瓦,延伸到屋檐,瓦头向下呈半圆形,俗称半瓦。

瓦的形状像一面铜镜,上面写着宫庙、阙庙、陵墓和管沧的名字,或写着吉祥的语言或图画,官员和民间都可以通用。其时代始于周秦,止于六朝。

其人物有花纹装饰,时代较早。战国时期的瓦当多制作饕餮图案、人物、鸟兽等。汉代以后出现了太阳、月亮、猿、鸿雁、黑龙、白虎、朱雀、四神、云纹、草叶等图案。

字瓦始于秦朝,从十二字、四字、五字到一字、二字都有。多为篆书,随势弯曲,形制古而异,有时方。

它的工人是士大夫写的,穷人是工匠做的。在这些遗物中,最著名的是田薇的精神,颜元的永生和永恒的幸福。韩的甘泉上林、长陵、围子瓦当等。

古时候炼瓦又硬又细,后世每个好人都把它磨成砚台。

周代

人们在周代发明了瓷砖。

西周中晚期周元(今陕西扶风)上的建筑,已有瓦当使用。

战国时期,日益发达的城市建筑业导致了砖瓦陶器技术的发展。

原来的瓦是半圆形,叫半规瓦,秦代的瓦由半圆形发展到全圆形。

汉代流行的是圆瓦。

汉代的瓷砖生产比战国时期更加繁荣。

著名的宫殿建筑大多都有烧制砖瓦的陶瓷窑,是专门设计制作的。

瓦形图案的题材多种多样,主要是吉祥图案,如动物、卷云、人物等。中国的瓦当图案起源于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

春秋晚期(公元前770-476年)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模型,成为一些大型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期的瓷砖多为半圆形,主要装饰图案为兽面纹。后来逐渐发展到卷云纹等其他装饰图案。

当时各诸侯国烧制使用的瓦纹种类繁多。

秦始皇(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10年在位)统一六国后,瓦当的图案形式和题材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加丰富多彩。

秦代流行各种动物图案的瓷砖。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书法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中。

瓦是建筑物屋顶瓦片下垂的部分,用来覆盖椽子,避免风雨侵蚀。

战国时期,尤其是秦汉时期,瓷砖上装饰有图案或文字,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了中国建筑艺术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社会文化的繁荣。

陕西是秦汉故都。解放后,秦汉宫殿遗址出土的秦砖汉瓦数量居全国第一。

从宝鸡到潼关,从陕北到陕南,包括秦都永城、咸阳、秦始皇陵临潼、西汉仓、汉代长安城、汉代长陵、甘泉宫等遗址,都有秦汉时期的出土。

秦汉时期的瓦片为圆形或半圆形,分为文字瓦片和花纹瓦片两种。

表面直径一般在15 ~ 18cm之间,目前发现的最大瓷砖高48 cm,宽60 cm。

图案瓷砖包括动物图案、植物图案、几何图形等。多为战国至秦代所制,汉代也有,如象征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个方向的“四灵瓦”。

汉代以平铺字为主。

字瓦是图案瓦的发展,字瓦的出现必然与汉字的演变有关。

字瓦分为两类:名义类和吉祥类。

名义类是在瓦片上标明建筑物的名称,即宫殿、衙门、墓地的名称。

如《上林》、《恭年宫当》、《宗巩峥当》、《八风千年》、《平乐宫甲》、《长陵西当》、《史静仓当》、《齐元宫当》。

吉祥语瓦是用来表达人们对好运的祝愿,如“长寿”、“长乐无极”、“永旺无极”、“千年万岁”、“好运开始衰退”、“长命无国界”、“万岁万寿无疆”。

此外,具有纪念意义的,如《韩与天下》;表达怀念之情,如“久而不忘对方。”

用于私人住宅及祠堂、墓葬中,如“殿当”、“李”瓦、“金”瓦、“墓”瓦、“殷家产”、“巨阳墓当”、“大墓当”。

有很多四字的字,也有很多字的,单个字的,或者两个字的。

如“卫”、“了”、“公”、“边”、“尚”;甘霖、黄山、延年、华藏、上林、独空、左毅、右江等。

多字瓦,如“与人和世界融为一体,永安正位”,“长乐不得长生”,“千年大地万岁”,“万年世界更美好”。

秦汉时期的瓦,尤其是字瓦,是非常重要的历史物证材料,对于研究建筑史和文字演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从书法的角度来看,说明汉字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艺术欣赏的意义,所以一直被用来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

秦汉瓦当的造型特点是:布局端庄优美,商业定位得当,思想内涵突出,是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完美结合的艺术品;字形结构是继承传统和发展创新的完美结合,又不失其古意。书法笔画生动、多变、灵动、飘逸,丰富了中国书法的艺术语言。

可汗从天而降。

汉朝

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是瓦当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瓦当制作精美,出现了用篆书装饰的新瓦当。这些瓷砖大多是篆书,排列和谐,布局精美,显示了汉代简单而丰富的艺术风格。

字多为祈福吉祥字,艺术鉴赏可与精美印章媲美。

六朝

瓦是我国古代建筑屋顶飞檐的装饰,正面刻有各种图案,有的还刻有吉祥文字。

起初瓦多为半圆形,称为半瓦,秦汉时开始出现,此后一直延续至今。

瓦当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历史悠久,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审美情趣和一定的文化特征,是具有强烈时代和地域特征的文物。

古都南京是六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随着南京城市考古的深入发展,许多六朝地下建筑不断被发现,大量六朝砖瓦相继出土,为全面研究六朝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出土最多的兽面纹、莲花纹、云纹瓦介绍如下:

兽面砖的直径为13厘米,宽0.9厘米,高0.9厘米..

面对面装饰的兽脸,上宽下窄,形似虎脸,长垂眼斜立,鼻梁垂直,呈胆形。鼻梁上部达到额头,三条线向两边突出,做成树形。

口部宽大,口外有两道轮廓线,口内露出两根长毛。

头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只小耳朵,脸的两侧和嘴巴都有硬而直的刚毛装饰。

在鼻子和前额之间钻一个直径为0.8厘米的洞。

兽面瓷砖直径13.7厘米,宽1.1厘米,高1.1厘米。

面对面装饰的兽面有宽有窄,呈虎形。水滴形状的眼睛微弯微斜,眼睛有双线框,眉毛如卧蚕。

鼻子小而凸,额头饰有三叉树枝状图案。

嘴巴宽大,嘴巴上翘,露出上下两排门牙和獠牙,伸出舌头。嘴外有轮廓,下鼻翼和上唇用双线连接。

头顶两侧有小耳朵,兽脸外围有胡须装饰。在鼻子上部钻一个孔,孔径为1 cm。

兽面纹瓷砖?直径14.4cm,边轮宽度1.2cm,高度1cm。

动物脸的上半部分比下半部分略宽,动物脸的轮廓更加自由,线条没有上下封闭。

椭圆形双目微突出。

鼻子大概是一个正三角形,鼻子根部的线一直到额头。鼻子两侧和两眼之间的线条勾勒出一个椭圆,圆圈内点缀着一个小圆圈。

露出上下两排细牙的长方形嘴巴。

少量的胡须装饰在脸的两侧和下颚下方。

在鼻梁上部钻一个直径0.9厘米的洞。

兽面砖的直径为13.8厘米,宽0.8厘米,高0.8厘米..

简化了动物脸的轮廓。

水滴状的眼睛斜立,细弯的眉毛,高鼻梁,鼻子下部两侧呈三角形突起。

倒梯形口,两侧上下两排牙齿和尖牙露在口中,舌尖吐唾沫。

嘴巴两边有长长的胡须装饰。

额头上有五条直立的草状纹,纹的两边各有一个椭圆形的图案。

在鼻子上部钻一个直径0.8厘米的洞。

兽面纹瓷砖?直径为1.4厘米,边轮宽度为1.3厘米,高度为1.5厘米。

简化了动物脸的轮廓。

水滴状的眼睛斜立着,鼻子很高,嘴巴呈倒梯形,嘴里露出两排细牙。

鼻子两侧、嘴下、脸两侧都长满了胡须。

在鼻梁上部钻一个直径0.5厘米的洞。

莲花波纹瓦直径11.7厘米,宽1厘米,高0.8厘米。

在面上装饰9片莲花瓣,花瓣间分隔线两端为三尖莲芽,中间为凸起的莲房,装饰7颗莲子。

脸部周围有凸起的弦纹。

莲房中间钻了一个直径0.6厘米的洞。

莲花瓦面略变形,呈椭圆形,直径13cm,宽0.9cm,高1.1cm。

面饰16莲花花瓣。莲花花瓣之间有分隔线,线的顶端像箭头一样突出。箭头用短线连接,使面部分成16个扇形框,每个框有一个莲花花瓣。

中央莲房大而高,饰以19莲子,呈两圈排列。

莲房中间有个洞,直径0.55厘米。

荷花瓦?直径为1.2厘米,边轮宽度为1.2厘米,高度为1厘米。

面饰16莲花花瓣。莲花花瓣之间有分隔线,线的顶端像箭头一样突出。箭头用短线连接,使面部分成16个扇形框,每个框有一个莲花花瓣。

中央莲房大而凸,饰以7颗莲子,莲房外侧钻有直径0.9厘米的洞。

荷花瓦?面饰12莲花花瓣。莲花花瓣之间有分隔线,线的顶端像箭头一样突出。箭头用短线连接,使面部分成12个扇形框,每个框有一个莲花花瓣。

中央莲房高起,饰以9颗莲子,莲房中间有一个直径0.8厘米的洞。

荷花图案的瓷砖都磨破了,轮子没完没了。

直径约为14.4 cm。

在脸上装饰8片莲花花瓣,但只剩下3片花瓣。

花瓣宽而肥,花瓣间饰有倒弧形边的三角形线条。

中央的莲房很大,用10莲子装饰。莲房与面在同一平面上,莲房周围有凸弦纹。

莲房中央钻了一个洞,洞是残的,还留有一些洞壁。

云纹瓷砖?直径13.8厘米,侧轮宽度0.8 ~ 1厘米,高度0.9厘米。

面中央为* * *鼎纹,由奶鼎纹外的三条平行线分成四个对称的扇形,每个扇形上饰有简化的蘑菇云纹。

在云纹和侧轮之间装饰有锯齿带。

在中心T型的一侧钻了一个直径为0.9厘米的孔,孔壁光滑,但孔的外周部分受损。

云纹瓦一般见于六朝最底层,应该是六朝初期吴栋至西晋时期的遗物。在造型装饰方面,仍然保留了东汉云纹瓦的一些遗风。

南京出土的六朝云纹瓦,形制基本相似,变化不大。一般都是高边轮,面中央有* * * T型,外侧有凸弦纹。四组三条平行线外凸,分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用云纹装饰。

面部边缘用凸起的小三角形或短直放射线组成的装饰带装饰。

六朝中后期地层中普遍出土有兽面砖,大约相当于东晋至南朝时期。他们的外部特征也是高侧轮,明显低于面对面的侧轮。大多用凸起的线条勾勒出动物的面部,动物面部的变化很多,有的有上宽下窄的脸型轮廓,有的没有轮廓。眼睛一般呈斜水滴状,眼睛有双缘或单缘,有的无缘;鼻梁短凸,眉毛居中,嘴巴大张,露出獠牙,表情相当狞厉;头发由围绕面部的短直径向线表示。

六朝中后期,具有南方造型风格和中国传统思想的兽面砖占据了重要地位,与当时的莲花形瓦一起,创造了具有鲜明时代风格的瓦纹,形制和兽面砖造型具有新的时代风格。

兽面纹瓦是东晋早中期。瓦当的兽面造型图案严谨规整,构图线条硬直。兽面纹瓷砖?东晋中后期;兽面纹瓷砖?对于南朝时期,瓦当既保留了早期兽面造型的基本风格,又做了一些改动。比如上宽下窄的兽脸轮廓变得自由宽松,轮廓不再上下封闭,象征胡须毛发的兽脸周围线条由硬变软。

莲花纹瓦是六朝时期最为丰富的瓦种之一,造型和装饰特征最为丰富,分布也最为广泛。其整体特点是高边轮,面中央有莲瓣,周围有不同的装饰数字,但细节丰富,如中央莲花所占的面积,装饰的莲子数从5到7不等,以7为最常见。荷花花瓣有的薄,有的宽而肥,有的上翘。莲瓣数量从8瓣、9瓣、10瓣、16瓣不等,以8瓣为最多。莲瓣之间的分隔线和莲瓣外缘的装饰也不同。

莲纹瓦是南朝初期的刘宋;莲纹瓦是南朝中后期(大约相当于齐、梁、陈);莲纹瓦是唯一一种没有边轮的瓦,造型特殊,其莲花花瓣肥大,花瓣上饰有倒弧形边的三角形花纹,时代特征比较晚,在南朝梁左右。

秦时虽有莲花纹作为瓷砖的装饰图案,但数量较少,未形成主流。毫无疑问,它们在六朝时期的迅速流行和长期的历史影响,与当时佛教在中国的广泛影响密切相关。

在佛教艺术中,莲花代表“净土”,寓意吉祥,象征“自洁”。

早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莲花在印度就备受推崇,传入后随着佛教文化的传播而流行起来。

据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记载,天地开初,毗湿奴肚脐生莲花,梵天坐于其中,创造万物,故莲花是佛教修行圆满成就的象征。

因此,从六朝初期开始,随着佛教思想的传播和中国佛教的进程,莲花逐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

南朝梁朝,佛教空前盛行,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是佛教信徒。

在梁武帝的大力倡导下,佛教成为“国教”并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莲花是佛教推崇的信物,所以莲花瓦风靡全国,莲花纹出现在当时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日常用具到佛寺供品,莲花纹的装饰随处可见。

最值钱的瓦是南京出土的面瓦。这种瓦在其他地区很少出土。只在东吴东晋出现过,后期因为某种原因消失了,因为稀有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