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多大了?

沙县的历史有文字记载,距今已有1600多年。前379年,东晋延平县南翔沙园地(今沙县东古贤村)设吴莎。405-618年,吴莎升级为沙村郡,581-618年,沙村郡改为隋朝沙县,不久被废弃。621年,唐武德四年改沙县,永辉六年(655)前已废。属建州、汀州、建州、南建州、南建路、延平路、延平府、建安路。884年,沙县所从沙园迁到林峰岗(今沙县人民政府驻地凤岗街)后,传说沙溪城关河段有一条老无角龙。王逸在《离骚》中指出:“龙有角,而无角。”因此,该河段又称为虬江、虬溪,沙县城关又称为秋成。另外,沙县位于沙溪北部,古人根据一个原则给这个地方命名:“山南之水为阳,山北之水为阴”,所以沙县别称沙洋。

沙县历史地位突出,优势特色如下:一是福建文化的摇篮。据考古研究,早在20万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地下出土的文物证明,1万年前人文更为丰富。有75处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址,发现了大量的陶片、斧、矛、箭头等生产工具,证明了生活在沙溪两岸密林深处的先民从事生产劳动,推动了社会进步。二是圣贤文化之地,历史名人众多。唐代出了一位著名的僧人愧法师(俗名潘乐泉),影响了广东和东南亚。唐末诗人韩沃增,“小凤凰比老凤凰清”,入闽定居沙县。宋代文化教育兴盛,出现了“五步一派,十步一痒”的盛况。全县共有129名进士,占历代进士总数的86%,其中包括闽学四圣之一的罗从彦,在泉州发起成立专门从事对外商务活动的机构的陈构,以及以直谏和诗文著称的京官陈葵、邓肃等。还有李刚降级沙县编国史,后来又当照片回来了。明代三朝元老、户部尚书陈善,因其清廉而被后人称道。明代宫廷画家卞的花鸟画,被称为“三绝”、“宋元后一人”。三是政治军事重镇,自前379年设立军事机构沙琪起,就是福建省的政治军事重镇。沙县初设时,辖区南至黄天岭(今龙岩市界),西至凌展(今江西石城县界),地跨沙县、三明、永安、明溪、刘清、宁化等县(市)。南唐时期,沙县远至闽西南的武平县。明朝时,平土大王邓占领此地,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成为东南各省人民反抗封建统治的一面光辉旗帜。清初,罗南生支持明皇室后裔在夏茅建号,以抗清复明,成为清军围困之地。民国时期,沙县是南北军阀的必争之地。地方军阀卢兴邦占领沙县10多年。1934年,彭和杨领导中国工农红三军在沙县建立苏维埃政府。第二次进入沙县,攻克县城,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沙县革命委员会。解放后,沙县仍是福建省的政治军事重镇和国防科工委的重要基地。65438+6月65438+6月0949解放,隶属南平特区、三明特区(地区)、三明市。

1995,沙县辖凤岗镇、青州镇、下茆镇、高沙镇、高桥镇、秋江镇、浪口镇、西峡镇、南阳镇、郑湖镇、罗达镇、湖源镇、梨树镇、富口镇、夏楠镇,有13个居委会,6503个居民委员会。2000年,撤销罗达乡,设立罗达镇;撤销西峡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凤岗镇;浪口镇古贤村隶属凤岗镇。区划调整后,沙县辖8镇6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为228548人。其中,各乡镇人口分别为凤岗镇67320人、青州镇21.630人、夏茅镇23746人、浪口镇9787人、高沙镇1人、高桥镇1人、伏口镇1人。夏楠乡8635人,吉口乡4775人,南阳乡8065人,正湖乡9154人,湖源乡5320人,梨树乡5848人。(2000年人口普查)2002年9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文[2002]264号)批准沙县撤销梨树乡,并入下茆镇、高桥镇:梨树、、月浜、4个村并入下茆镇,新桥、、泉水下3个村并入高桥镇。截至2002年底,沙县辖8镇5乡。

2003年8月25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复(文[2003]258号),沙县凤岗镇秋江乡、浪口镇合并,合并为凤岗、秋江两个街道办事处:(1)凤岗镇、秋江乡、浪口镇撤销,设立凤岗街道办事处、秋口镇。(2)凤岗街道办事处辖西、福溪、春晖、东门、城北、莲花、石桥7个居委会,达州、西门、西山、北门、东山、庙门、西峡、村头、根坑、看海(石海)、吉口、古县12个村委会。凤岗街道办事处位于市区西南部(原凤岗镇政府驻地)。(3)虬江街道办事处辖城南居委会、凤岗镇水南村委会和虬江乡金泉、墩头、阳坊、长虹、官南5个村委会,以及浪口镇毛坪、麦园、曹苑、镇头、茶峰下、天坑、天口、小墩、山峰、安平、侯迪、官南。虬江街道办事处设在阳坊村(三明市人民政府于2003年9月22日以文[2003]118号文批准)。2003年,沙县辖2个街道、6个镇、4个乡:凤岗街道、秋江街道、青州镇、下茆镇、高沙镇、高桥镇、伏口镇、罗达镇、夏楠乡、南阳乡、郑湖乡、湖源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