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历史

一、安徽省宣城市的历史渊源宣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山区与沿江平原的结合部,地跨117 ゜ 58' ~ 19 ゜东经40 ',゜北纬29° 57 ' ~ 365438+。东北至东南毗邻江浙,是安徽省的东南门户。区域面积1234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8.9%。

宣城历史悠久,是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早在西汉元丰二年(公元前109年),丹阳郡就设在宛陵(今宣州区)。晋太康二年(281)丹阳郡划归宣城郡探析。此后,宣城一直作为州县行政区存在。隋初废郡,南禹州改宣州,不久改称宣城郡。唐初设宣州,中间曾改称宣城县,后改称宣州。南宋二年(1166),宣州改为宁国府,直至清末。民国时期,宣城先后为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区。解放后,5月1949成立宣城特区。1952年6月,宣城区撤销,所辖各县并入新成立的芜湖区(6月改名芜湖区,1971)。1980年2月,芜湖地区更名为宣城地区。1982年4月,行署迁至宣城。2000年6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城地区,设立宣城市,2001年2月正式成立。

宣城,东临江浙,地接沪杭,是安徽的东南门户。自公元前109年建县以来,历朝历代都是郡、府、州,两千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联系。魏凡、谢朓、沈括、文天祥都曾在这里住过,李白、韩愈、白居易、杜牧也曾在这里住过。这座古城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美丽的自然风光,不仅获得了“宣城,上江人文第一地”的称号。

宣城现辖宣州、郎溪、广德、泾县、绩溪、旌德五县一区,还辖宁国市,面积12340平方公里,人口275万。其中,2000年地级宣城市设立后,县级宁国市由省直接管辖,受宣城市委托。有了皖赣、宣杭铁路,318、205与外界保持了畅通的气象。从古至今,凭借便利的地理位置、畅通的交通和商品集散,他们成为了江南大都市。

宣城到处都是文物。临风忆往事,谢朓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江南四大名楼。敬亭山,“子山绵延百里,云雾相融”,南齐谢朓已开采。先后有300多位诗人、词人登上此山赋诗作画,留下600多首诗词,是名副其实的“江南诗山”;敬亭山脚下现存的长教寺双塔,以其对唐塔风格的继承和创新,成为全国仅存的,故列为国家保护文物;大文豪冯梦龙发现的太极洞,是“天下四大奇观”之一,以其浩瀚空灵的气象成为洞穴奇观。以徽墨、蔡慧三雕和明清古民居闻名的绩溪,历代人才辈出。红顶商人胡仔、一代巨富胡雪岩、徽墨后裔胡开文、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胡适、湖湘诗人王景之、小品作家张毅平、新文化出版家王梦邹等。,曾获得鸡西“城里小人”的称号。黄山北坡下的江村,古称金鳌。村里的聚秀湖、石山寺、姜氏宗祠等古迹充满了文艺气息,江淹、、姜等名人都走出过这个村子。泾县的桃花潭,不仅因沿岸遍地桃花而得名,更因李白“桃花潭深过千尺,不如王伦寄我情”一曲而名扬海内外,但其精华却在一潭美如琼浆,绝对无污染的池水中。

宣城地处皖南山区与长江下游的结合部,东临天目,南临黄山,西临九华。区域内金山掩映,景色绝佳。敬亭、白石、水西、龙须峰为四峰。青格河与水阳江相依;南漪湖、太平湖、青龙湖三湖星罗棋布;清源峰、板桥、扬子鳄等自然保护区,不仅以珍禽异兽吸引人们的眼球,还以别出心裁的自然风光独占风光。

宣城精神出众,才华横溢。自宋代以来,名人辈出,如宋代开山鼻祖梅、宋代名臣、明代戏剧家梅鼎祚、清代黄山画派大师梅守德、清代数学大师、近代贯通中西的梅光第等,使之有“宣城梅花遍地开”之说;“绩溪胡”中,胡仔、胡雪岩、胡开文、胡适等皆名满天下,名留青史;“泾县吴”由祖籍迁至泾县茂林,涌现出书法家、父子,文人兄弟吴半农、,近代画家吴作人等众多文人名士。

宣城物产丰富。南湖银鱼、水阳河蟹、水东蜜枣、广德毛竹栗、宁国山核桃,以及以敬亭绿雪、雍熙霍青为首的绿茶系列都是当地的名产,其中尤以宣纸宣笔、景德三马、绩溪丝绸、徽墨、唐代宣州红线毯、宋代宣城诸葛笔、明代宣城木瓜最为著名。如今,水东琥珀枣、敬亭绿雪茶、郎溪瑞草魁、宁国黄骅云剑、泾县红星宣纸、绩溪梅白厂丝等驰名中外。

“在风景如画的河流中,群山在夜晚看起来很清晰。两水夹镜,双桥落虹。”宣城以其宽广的胸怀和博大的情怀,承接南来北往的旅人,文笔闻名。

二、宣城的历史是怎样的?宣城简介-安徽宣城概况-安徽宣城旅游资源介绍

宣城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与江浙两省接壤。全市总面积12340平方公里。城市所在的宣州区属于上海经济区中南京经济区和杭州湾城市群的接合边缘,距离上海、南京、杭州、合肥、黄山、景德镇只有两三百公里。对外经济、技术、信息交流便利,是东南沿海连接内陆腹地的重要通道,也是皖江开发开放的重要城市之一。

宣城资源丰富。宣纸、宣笔、徽墨“文房三宝”、绩溪古建筑、饮食文化,代表了“徽文化”最精彩的篇章。全市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有50多种,其中萤石、石棉、石墨等不仅储量大,而且品位高。敬亭绿雪、雍熙霍青、瑞草魁等高档名茶,以及山核桃、蜜枣、栗子、银杏、青梅、笋干等都是宣城不可多得的特产,享誉全国。泾县是中国传统的宣纸之乡,郎溪县被农业部授予“中国绿茶之乡”称号,广德县被林业部命名为“中国十大竹乡”之一,宁国市被誉为“中国朱元之乡”、“中国山核桃之乡”。

有许多旅游景点。敬亭山被誉为“江南诗山”,太极洞自古以来就是“天下四大奇观”之一,国家鳄鱼养殖研究中心和“中国鳄鱼湖”更是举世无双。太平湖山清水秀,风光旖旎,与桃花湖相得益彰。新四军军部旧址享誉海内外,皖南事变烈士陵园雄伟壮观。胡氏宗祠、王稼祥故居、胡故居等众多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遍布全市。

青山的精神,绿水的魅力,孕育了宣城人的淳朴、细腻、文明。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他们创造了一个与国际接轨、投资良好的环境。

3.你知道宣州的历史吗?宣城简介,东临江浙,陆上接沪杭,是安徽的东南门户。

自公元前109年建县以来,历朝历代都是郡、府、州,两千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联系。魏凡、谢朓、沈括、文天祥都曾在这里住过,李白、韩愈、白居易、杜牧也曾在这里住过。这座古城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美丽的自然风光,不仅获得了“宣城,上江人文第一地”的称号。宣城现辖宣州、郎溪、广德、泾县、绩溪、旌德五县一区,还辖宁国市,面积12340平方公里,人口275万。其中,2000年地级宣城市设立后,县级宁国市由省直接管辖,受宣城市委托。

有了皖赣、宣杭铁路,318、205与外界保持了畅通的气象。从古至今,凭借便利的地理位置、畅通的交通和商品集散,他们成为了江南大都市。宣城到处都是文物。

临风忆往事,谢朓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江南四大名楼。敬亭山,“子山绵延百里,云雾相融”,南齐谢朓已开采。先后有300多位诗人、词人登上此山赋诗作画,留下600多首诗词,是名副其实的“江南诗山”;敬亭山脚下现存的长教寺双塔,以其对唐塔风格的继承和创新,成为全国仅存的,故列为国家保护文物;大文豪冯梦龙发现的太极洞,是“天下四大奇观”之一,以其浩瀚空灵的气象成为洞穴奇观。以徽墨、蔡慧三雕和明清古民居闻名的绩溪,历代人才辈出。红顶商人胡仔、一代巨富胡雪岩、徽墨后裔胡开文、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胡适、湖湘诗人王景之、小品作家张毅平、新文化出版家王梦邹等。,曾获得鸡西“城里小人”的称号。黄山北坡下的江村,古称金鳌。村里的聚秀湖、石山寺、姜氏宗祠等古迹充满了文艺气息,江淹、、姜等名人都走出过这个村子。泾县的桃花潭,不仅因沿岸遍地桃花而得名,更因李白“桃花潭深过千尺,不如王伦寄我情”一曲而名扬海内外,但其精华却在一潭美如琼浆,绝对无污染的池水中。宣城地处皖南山区与长江下游的结合部,东临天目,南临黄山,西临九华。区域内金山掩映,景色绝佳。

敬亭、白石、水西、龙须峰为四峰。青格河与水阳江相依;南漪湖、太平湖、青龙湖三湖星罗棋布;清源峰、板桥、扬子鳄等自然保护区,不仅以珍禽异兽吸引人们的眼球,还以别出心裁的自然风光独占风光。宣城精神出众,才华横溢。

自宋代以来,名人辈出,如宋代开山鼻祖梅、宋代名臣、明代戏剧家梅鼎祚、清代黄山画派大师梅守德、清代数学大师、近代贯通中西的梅光第等,使之有“宣城梅花遍地开”之说;“绩溪胡”中,胡仔、胡雪岩、胡开文、胡适等皆名满天下,名留青史;“泾县吴”由祖籍迁至泾县茂林,涌现出书法家、父子,文人兄弟吴半农、,近代画家吴作人等众多文人名士。宣城物产丰富。

南湖银鱼、水阳河蟹、水东蜜枣、广德毛竹栗、宁国山核桃,以及以敬亭绿雪、雍熙霍青为首的绿茶系列都是当地的名产,其中尤以宣纸宣笔、景德三马、绩溪丝绸、徽墨、唐代宣州红线毯、宋代宣城诸葛笔、明代宣城木瓜最为著名。如今,水东琥珀枣、敬亭绿雪茶、郎溪瑞草魁、宁国黄骅云剑、泾县红星宣纸、绩溪梅白厂丝等驰名中外。

“在风景如画的河流中,群山在夜晚看起来很清晰。两水夹镜,双桥落虹。”

宣城以其宽广的胸怀和博大的情怀,承接南来北往的旅人,文笔闻名。2001-2003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市由17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67个镇,103个乡镇,6个办事处)变为1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其中665438+。

2006年4月11、6月65438+2日,宁国市所辖天湖镇成立天湖街道办事处,委托宣州区代为管理。同时,撤销王茜镇,设立王茜街道办事处。朱峰街道办事处于28日成立。宣州区(14镇5乡7办)水阳镇、李桥镇、刘阳镇、孙埠镇、洪村镇、沈村镇、向阳镇、溪口镇、纣王镇、古泉镇、水东镇、新田镇、文昌镇、寒亭镇;黄渡乡、洋县乡、五星乡、朱樵乡、巴金乡;双桥办事处、鳌峰办事处、西林办事处、澄江办事处、济川办事处、飞彩办事处、敬亭山办事处。

郎溪县(8镇4乡)建平镇、毕桥镇、桃城镇、南丰镇、狮子镇、梅渚镇、东峡镇镇、新发镇;幸福乡广德县(6个镇,10个乡)的飞里乡、万玲乡、姚村乡、周涛镇、邱村镇、石碣镇、新航镇、刘冬镇、白店镇;卢村乡、古画乡、万悦乡、司夏乡、赵村乡、磁山岗乡、东亭乡、乔峰乡、谭洋乡和四合乡。泾县(11镇、10乡)泾川镇、茂林镇、郎桥镇、蔡村镇、云岭镇、黄村镇、桃花潭镇、龚燕镇、丁家桥镇、张度镇、西秦镇;西阳乡、汀溪乡、苏红乡、中村乡、龚蓓乡、保和乡、后安乡、长桥乡、童疃乡、谷峰乡宁国市(8镇、6镇(含民族乡)、6个办事处)仙霞镇、奚仲镇、宁墩镇、梅林镇、港口镇、霞溪镇、贾鲁镇。青龙乡、汤芳乡、朱峰乡、万家乡、南极乡、云梯畲族乡;西津办事处、南山办事处、鹤立溪办事处、朱峰办事处、王茜办事处、天湖办事处(受宣州区委托)绩溪县华阳镇、金沙(7镇4乡)。

4.辛亥革命时期宣城有哪些历史人物?宣城古称宛陵、宣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它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东与浙江省的杭州、湖州为邻,南与黄山为邻,西与西北与池州、芜湖为邻,北与东北与马鞍山、江苏省的南京、常州、无锡为邻。是东南沿海与大陆沟通的重要通道。

地处沪宁杭三角西腰线,是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和资本转移的前沿阵地。敬亭山、白仙山、水西山、龙须山为四峰。青衣江和水阳江相依。

宣城位于长江以南。楚头宣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以来就有“南宣北合”的说法。自西汉建县以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文房四宝之乡,国家园林城市,南无圩,江南大都市,江南鱼米之乡。

宣城文化底蕴深厚。自西汉以来,一直是江东大郡。金永嘉时期,开创了文化繁荣之风。经过六朝、隋唐、宋、元、明、清的文化发展,其文化脉络源远流长。中国鳄鱼城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宣城历史上的名人有诗人梅、数学家、红顶商人胡雪岩、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胡适、著名徽墨学者、书法家、画家吴作人。

五、西周湖北宣城县,现在的县城历史沿革是怎样的?

宣州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陵墓,古代越人居住在斯里兰卡。

秦初正式建县。

西汉元丰二年(公元前109年),丹阳郡位于宛陵,即现在的宣州区。

晋代太康二年(281),分析丹阳郡位于宣城郡。此后,宣城一直作为州县行政区存在。

隋初废郡,南禹州改宣州,不久改称宣城郡。

唐初设宣州,中间曾改称宣城县,后改称宣州。

南宋第二年(1166),宣州改为宁国府。

元朝是宁国路所在地。

明清是宁国府所在地。

宣城市行政区划

民国三年(1914)至民国十七年(1928),属芜湖路。

从民国二十一年(1932)到民国二十九年(1940),宣城先后隶属于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区。

解放后,5月1949成立宣城特区。

1952年6月撤销宣城区,所辖各县并入新成立的芜湖区,6月更名为芜湖区1971。

1980年2月,芜湖地区更名为宣城地区。

1982年4月,行署迁至宣城。

1987年8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城县,县级设立宣州市,同时设立宣城地区。

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宣州市,设立地级宣城市;宣城市设立宣州区,以原县级的宣州市行政区域为宣州区行政区域,区内人民驻张蝶中路。

5438年6月+2000年2月,宣州区由县级宣州市正式设立。2001二月正式成立。

6.问:你知道历史上的宣州吗?宣州宣城是安徽的东南门户,东临江浙,陆上有上海、杭州。

自公元前109年建县以来,历朝历代都是郡、府、州,两千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联系。魏凡、谢朓、沈括、文天祥都曾在这里住过,李白、韩愈、白居易、杜牧也曾在这里住过。这座古城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美丽的自然风光,不仅获得了“宣城,上江人文第一地”的称号。宣城现辖宣州、宁国、郎溪、广德、泾县、绩溪、旌德,面积12340平方公里,人口275万。

有了皖赣、宣杭铁路,318、205与外界保持了畅通的气象。从古至今,凭借便利的地理位置、畅通的交通和商品集散,他们成为了江南大都市。宣城到处都是文物。

临风忆往事,谢朓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江南四大名楼。敬亭山,“子山绵延百里,云雾相融”,南齐谢朓已开采。先后有300多位诗人、词人登上此山赋诗作画,留下600多首诗词,是名副其实的“江南诗山”;敬亭山脚下现存的长教寺双塔,以其对唐塔风格的继承和创新,成为全国仅存的,故列为国家保护文物;大文豪冯梦龙发现的太极洞,是“天下四大奇观”之一,以其浩瀚空灵的气象成为洞穴奇观。以徽墨、蔡慧三雕和明清古民居闻名的绩溪,历代人才辈出。红顶商人胡仔、一代巨富胡雪岩、徽墨后裔胡开文、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胡适、湖湘诗人王景之、小品作家张毅平、新文化出版家王梦邹等。,曾获得鸡西“城里小人”的称号。黄山北坡下的江村,古称金鳌。村里的聚秀湖、石山寺、姜氏宗祠等古迹充满了文艺气息,江淹、、姜等名人都走出过这个村子。泾县的桃花潭,不仅因沿岸遍地桃花而得名,更因李白的“桃花潭深竹千尺,不如王伦”一曲而名扬海内外,但其精华却在一潭美如琼浆,绝对无污染的池水中。宣城地处皖南山区与长江下游的结合部,东临天目,南临黄山,西临九华。区域内金山掩映,景色绝佳。

敬亭、白石、水西、龙须峰为四峰。青格河与水阳江相依;南漪湖、太平湖、青龙湖三湖星罗棋布;清源峰、板桥、扬子鳄等自然保护区,不仅以珍禽异兽吸引人们的眼球,还以别出心裁的自然风光独占风光。宣城精神出众,才华横溢。

自宋代以来,名人辈出,如宋代开山鼻祖梅、宋代名臣、明代戏剧家梅鼎祚、清代黄山画派大师梅守德、清代数学大师、近代贯通中西的梅光第等,使之有“宣城梅花遍地开”之说;“绩溪胡”中,胡仔、胡雪岩、胡开文、胡适等皆名满天下,名留青史;“泾县吴”由祖籍迁至泾县茂林,涌现出书法家、父子,文人兄弟吴半农、,近代画家吴作人等众多文人名士。宣城物产丰富。

南湖银鱼、水阳河蟹、水东蜜枣、广德毛竹栗、宁国山核桃,以及以敬亭绿雪、雍熙霍青为首的绿茶系列都是当地的名产,其中尤以宣纸宣笔、景德三马、绩溪丝绸、徽墨、唐代宣州红线毯、宋代宣城诸葛笔、明代宣城木瓜最为著名。如今,水东琥珀枣、敬亭绿雪茶、郎溪瑞草魁、宁国黄骅云剑、泾县红星宣纸、绩溪梅白厂丝等驰名中外。

“在风景如画的河流中,群山在夜晚看起来很清晰。两水夹镜,双桥落虹。”

宣城以其宽广的胸怀和博大的情怀,承接南来北往的旅人,文笔闻名。

七、“宣城”又称宣州府,顾名思义。为什么宣城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悠久?

早在西汉元丰二年(公元前109年),丹阳郡就设在宛陵(今宣州区)。晋太康二年(281)丹阳郡划归宣城郡探析。

此后,宣城一直作为州县行政区存在。隋初废郡,南禹州改宣州,不久改称宣城郡。

唐初设宣州,中间曾改称宣城县,后改称宣州。南宋二年(1166),宣州改为宁国府,直至清末。

民国时期,宣城先后为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区。解放后,5月1949成立宣城特区。

1952年6月,宣城区撤销,所辖各县并入新成立的芜湖区(6月改名芜湖区,1971)。1980年2月,芜湖地区更名为宣城地区。

1982年4月,行署迁至宣城。2000年6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城地区,设立宣城市,2001年2月正式成立。

八、《三国演义》中宣城在哪里?宣城,原名宛陵、宣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1]。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东与浙江省杭州、湖州接壤,南靠黄山,西、西北与池州、芜湖接壤,北、东北与马鞍山、江苏省南京、常州、无锡接壤。是东南沿海与大陆沟通的重要通道。地处沪宁杭三角西腰线,是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和资本转移的前沿阵地。敬亭山、白仙山、水西山、龙须山为四峰。青衣江和水阳江相依。

宣城,一个地名,只在《三国演义》第十五回出现过,“太史慈斗恶霸孙伯符大战燕白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