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女医生谭云仙的传奇人生——历史上真实的谭云仙
谭云仙,这位正史中失传的民间女博士,虽然名气不大,但确实存在,是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历史悠久的女博士。他的《女医生杂记* *》一书收录了31份医案,唯一的一份现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据《女医生杂言?序及后记谭之侄孙谭修,江苏无锡人在女博士的著名城市中,90个人中有6个死了。不能一辈子算人,而且“年龄越高,本事越大。”他的祖父谭福被任命为政府医生和南京刑事部的医生。他是当地的名医。“他帮人拿药,却常常不给吃穿,也知道自己是个穷人。”他的祖母茹对医学也很精通。他的父亲谭刚是南京刑部主任,兼光信、莱州总长。谭云仙的家世,有无锡金桂县志等地方志可以佐证。
谭云仙从小聪明,爷爷不想用针线活约束她,希望能给她医术。谭云仙在奶奶的指导下,十几岁就通读了《难经》、《脉诀》等书籍。婚后不久,谭云仙气血失调。她通过自己治病的经历来观察用药。“凡医必先自审以验其言,药必经手选,且不论有无。”奶奶去世前把所有的方子和药都教给了她。受封建社会礼教的限制,当时很多闺女、富家子弟患有妇科病,往往羞于请男医生治疗,往往耽误了病情。谭云仙行医后,“知女家,藐视人治者,络绎不绝,常得奇效”,很快成为当地有名的女医生。
谭云仙50岁时,将祖母传授的医术和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成《女医生杂记》。该书采用回忆的体裁,先详细叙述病情和病史,再列举治疗方法和药方。记录的患者均为女性,症状多为妇科疾病,包括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血崩、不孕等。患者年龄最大的96岁,最小的6岁,其中育龄妇女占大多数。
《女医杂言》是我国病案发展史上最早的病案专著之一。该书由现代中医史上著名的文献学家范兴准收藏。范老曾说:“据我所知,是十六世纪明五年(15100)无锡的谭云仙(1461-1556,杨)。据曾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的郑金生教授考证,谭云仙之前写的医案只有4篇,其中《臧宫珍记》、《罗乾福案》为后人所撰,真正写在谭云仙之前的只有南宋徐的《伤寒杂论九十篇》和元代的《医案专论》。
谭云仙和女博士?《费明传》“古代女性行医及其作品传世,实属罕见。但是了解谭云贤的人并不多。她没有包谷出名。我觉得很可惜。”编剧安迪偶然看了谭云贤的故事,萌生了以此为原型创作剧本的想法。“剧本是三年前写的,网上几乎没有关于她的信息。”
但是,那个女医生呢?《费明传》中的女博士与历史上的谭云仙并不完全重合。安迪承认剧本有开玩笑的成分。她发现谭云仙的生活时间与明英宗北伐被俘的“土木堡之变”这一历史事件相距不远,于是对谭云仙进行了艺术加工,将谭云仙的生活时间提前。剧中,谭云仙出生于一个医生家庭。她从小跟随奶奶学习中医,逐渐开始拯救天下妇女。她在医学上博采众长,成为明朝第一位女医生。她和明英宗、明代宗都有感情戏。
“在古代,女医生不能给男人治病,也不是内科医生。宫廷里只有女医生治疗后宫嫔妃。谭云仙出生于1461年,1449年的土木堡变动有些牵强。明代宗死于1457,明英宗死于1464,三人不太可能有感情纠葛。”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中医药文化研究院院长张其成认为该剧的人物和剧情值得商榷,但他也认同“这种题材值得尝试,应该尽可能挖掘人物的真实历史。”张其成希望这部剧不会夸大宫廷争斗和感情纠葛。
作家的中医情结“女中医是个好挑战”,作家安迪多年来一直想写中医。一方面,她一直对医学科目感兴趣。今年,她的《成长》和《女博士?《费明传》入选第20届上海电影节九大戏剧之一。前者是西医剧,后者是中医剧。另一方面,张因其为职场女性创作的励志剧而闻名,包括的《升职记》和陆贞的《传奇》。她直言,“女博士?《费明传》也可视为一部古装职场女性剧。“如果说陆贞的传说是古代女公务员的晋升记录的话,”女博士?《费明传》是古代女医生的晋升记录。
安迪承认中医题材增加了剧本创作的难度。她参考了《妇科千金方》等十几本医学书籍。“这方面我还是比较谨慎的,从网上找不到药方。故事发生在明朝中叶,药方都是从明朝以前的医书上摘的。”她已经咨询了三位中医顾问,换了好几次方子。"两位顾问也在邮件中进行了辩论."她还透露,每集结尾都会有美容减肥的小偏方。据制作方唐人影视介绍,为了真实严谨,剧组安排了谭云仙的扮演者刘诗诗亲自指导针灸手法,包括穴位的理解和针灸的平衡。
“女医生?费明传预计2015年初发售。”希望对弘扬中医文化有所帮助,让更多的同学可以选择高考报考中医,将来从事中医研究。“安迪希望这部被媒体称为《大长今》的电视剧也能输出中国自己的文化符号。
扩展阅读:细数古代那些受封建礼教束缚,女性社会地位较低的著名女博士。中国古代传世的名医很少,正史记载的就更少了。后者多为宫廷女博士。中国的专职宫廷医生始于周朝,而女性宫廷医生直到汉代才出现。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照顾后宫嫔妃的医疗。
伊伊伊伊,西汉河东(今山西省富县)人。她是我国正史记载最早的女名医。据民间传说,易从小就对草药感兴趣。少年时上山采药,捣烂后给乡亲们治伤。当医生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时,她总是喜欢向他们学习,看医生如何看,闻,问和感觉,竖起耳朵,听医生解释医学科学,虚心求教。久而久之,她学到了很多医学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有一天,一个久治不愈的腹胀患者,从一个外村来了。益友拿出几根针扎在他的小腹和大腿上,给病人熬汤。3天后,患者腹胀消退,很快康复。从此,医名易维流传开来。
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年老体弱多病。汉武帝听说易观医术高超,就把她召入宫中,让她为太后看病。入宫后,她真的治好了太后的病。据《史记》记载,王太后出于对义的热爱,请求汉武帝立其弟义为中郎将,编为上党郡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