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艰苦奋斗的事例。
1970年4月24日,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这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的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袁隆平育成杂交水稻“南优2号”;
从65438到0973,袁隆平利用遗传多样性培育了杂交水稻“南优2号”,并发展了一整套制种技术。1976年,“南油2号”大面积推广后,全国粮食总产量比1965年增长47.2%。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使中国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解决了世界22%人口的粮食问题。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这次土地改革,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
所有权仍属于集体,而经营权则由集体经济组织转包给农户自主经营。集体经济组织负责合同履行的监督,公共设施的统一安排、使用和调度,土地的调整和分配,形成了一套统分结合的双层管理体制。
4.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 12 18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重新确立,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代。
5、1986、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启动:
1986 65438+2月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条例》提出,全民所有制小企业可以积极试行租赁承包经营。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应实行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各地可以选择少数有条件的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
6、1987“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线:
1987 65438+10月25日-165438+10月1,中国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赵紫阳作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
报告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四项基本原则为立国之本,以改革开放为强国之路。我们制定了到下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扩展数据:
改革进程:
一、建国初期的土地制度
到1952年底,中国广大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已经完成。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结束了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土地由剥削阶级所有变为农民所有,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目标,解决了民主革命时期遗留的最大问题。
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使农业生产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
第二,农村合作运动
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了农业合作化运动。这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初级农业合作社阶段
土地改革将封建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私人所有制后,中国* * *根据马克思主义合作社理论和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开始引导农民走上合作社的道路。
第一,建立农业生产互助组,在土地等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分散经营的基础上实行劳动互助;再者,建立农业初级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入股、集中经营、统一分配的方式共同生产,实际上就是把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农民私人集体经营使用的土地制度。
2、高级合作社和人民公社阶段
从1955的秋天开始,高级合作社开始在全国推行。由于强大的政治压力和群众的盲目热情,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在全国建立先进农业合作社的任务。
在高级合作社中,废除了以土地和农具为基础的分红制,出现了“一大公司两大公司”,把农民土地私有制变为合作社性质的劳动人民集体所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被集体统一所有制所取代。
从1956到65438+2月,全国共有先进合作社54万个,加入合作社的农民比例为87.8%。到1957年,全国有74万个上级合作社,1958年合并了2.6万个人民公社。
高级合作社和人民公社脱离了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高度集中的劳动方式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