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的近代史

甲午战争爆发于1895。清政府战败后,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省为日本殖民地。日本接管初期,台湾省官绅如邱等抵制日本割让,建立“台湾民主国”,推举台湾省最后一任省长唐为总统,抵制日军接管。唐战败后,军队逃往厦门,岛内一片混乱,伤亡惨重。早期日本任命士兵为台湾总督,以平息当时各地的动乱组织。后来日本大正时期,政局稳定,日本政府开始兴建大量的基础设施工程,如自来水、电力、公路、铁路、医疗、教育等,并大量开采台湾省的自然资源,如金铜矿、森林、樟脑、蔗糖、大米、盐等,用于日本重工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日本重新划定了台湾省的行政区域,开始对重要的区域城市进行“城市矫正”工作,拟定城市规划,改变了清末闽南的乡村风光,街道面貌也逐渐西化。它还规划了道路和桥梁、公园和绿地、自来水和下水道、电力工程、卫生机构、公共办公室等。,奠定了台湾省现代化的基础,远远超过了隔海相望的中国大陆,使台湾省成为当时最现代化的省份。

另一方面,日本受制于殖民政策,愚昧地教育台湾省人,为台湾省本地人和日本人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教育制度,限制台湾省人接受医学、农业和畜牧业等高等教育,影响了台湾省人的智力发展。但台湾省民对日本殖民政府的反抗,一开始多为暴力武装冲突(多为中南部地方势力),最后以被镇压瓦解或诱导投降而告终。从1920s开始,随着日本人进入“大民主”时代,以及一战后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民族自决”思想的影响,台湾省的知识分子也发起了一系列要求自治和体制改革的运动,并结合偶有劳工运动,向民众广泛宣传。但到了后期,由于左右两派的分裂和殖民政府镇压的加强,逐渐流行起来。二战爆发后,日本为了加强对台湾省人民的控制,增加台湾省人民的向心力,开展了“皇民化”运动,鼓励台湾省人民说日语、改姓、穿日本服饰、崇拜日本传统宗教信仰、全面接受日常生活。此外,台湾省人民被以各种方式征召入伍或承担军事劳动,投入中国大陆和东南亚战场。

日据时期,台湾省人从1898开始接受西式初等教育,日语教学作为其实施殖民政策的工具是重点。之后也发展了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但在日本差别待遇和隔离政策的原则下,台湾省子弟升学机会有限,于是很多学生前往日本大陆求学,成为1920年代台湾省非武装抗日运动的中坚力量。65438年至0943年,日本义务教育在台湾省全面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