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机是谁在什么时候发明的?哪个国家最先使用它?中国是什么时候用的?
最早的相机结构非常简单,只包括一个黑匣子、一个镜头和感光材料。现代相机比较复杂,有镜头、光圈、快门、测距、取景、测光、传片、计数、自拍等系统。它是集光学、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和化学为一体的复杂产品。
公元前400年以前,墨子在莫箐就有了针孔成像的记载。13世纪,欧洲出现了利用针孔成像原理制作的影像黑匣子,人们走进黑匣子观看影像或描绘风景;1550,意大利卡尔达诺把双凸透镜放在原来的针孔位置,成像的效果比黑匣子更亮更清晰;1558年,意大利人巴巴罗在卡尔达诺的装置上增加了光圈,大大提高了成像清晰度。1665年,德国僧人张胜设计制作了一个小型便携式单镜头反光相机盒,由于当时没有感光材料,只能用于绘画。
1822年,法国人Niepce在感光材料上做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但图像不清晰,需要八小时曝光。在1826中,他在涂有感光沥青的锡底板上通过一个黑匣子拍了一张照片。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制作了第一台实用的银照相机,由两个木箱组成。一个木箱插进另一个来对焦,镜头盖作为快门,控制曝光时间最长30分钟,这样可以拍出清晰的图像。
1860年,英国的萨顿设计了最初的单镜头反光相机,取景器可旋转。1862年,法国人德特里把两台相机叠在一起,一台取景,一台拍照,构成了双镜头相机的雏形。1880年,英国的贝克制作了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随着感光材料的发展,1871年出现了涂有溴化银感光材料的干版,1884年出现了以硝化纤维素(赛璐珞)为基质的胶片。
随着放大技术和微粒薄膜的出现,透镜的质量得到了相应的提高。1902年,德国的鲁道夫利用1855年塞德尔建立的三级像差理论和1881年阿贝研究成功的高折射率低色散光学玻璃,制成了著名的“天赛”透镜。由于各种像差的减少,成像质量大大提高。在此基础上,1913年,德国巴拿赫设计制造了底片打孔35 mm胶片的小型莱卡相机。
但是这个时期的35 mm相机都是用透视取景器,没有测距仪。1930制成彩色胶片;1931德国Contex相机已经搭载了基于三角测距原理的双像重合测距仪,提高了对焦精度,并首次采用铝合金压铸机身和金属帘式快门。
1935年,德国出现了一款Ek Saquetoux的单镜头反光相机,更容易对焦和换镜头。为了使相机曝光准确,柯达相机开始在1938安装硒光电管曝光表。1947年,德国开始生产Contax S型五棱镜单镜头反光相机,使取景器图像不再上下颠倒,将俯视改为平视对焦取景,摄影更加方便。
1956年,联邦德国首次制造出具有自动曝光控制的电眼相机;1960之后,相机开始采用电子技术,出现了很多自动曝光形式和电子程序快门;1975之后,相机的操作开始自动化。\
中国最早使用相机的人是清朝的亲戚和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宁波、广州等港口城市的第一代照相馆,有外国人办的,有中国人自己办的,也有“中外合资”办的。
1903年,于逊陵在清朝皇宫里拍了慈禧的照片,当然也拍了皇帝和慈禧太后其他亲属的照片。虽然有些照片已经过了100年,但仍然在收藏品市场上广为流传。当然是“老照片”的翻版。这是清朝的亲戚们玩的最早的相机,但老百姓肯定没见过,也没听说过。但是,外国人一到达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等港口城市,开设照相馆、照相馆,摄影术就在法国出版《达盖尔摄影术》的第二年传入中国——1840年,摄影术以传教、经商、医疗、军事侵略等多种方式传入中国。1844年,两广总督兼五口通商大臣应在澳门与法国谈判时,将自己的肖像照片赠送给英、美、意、葡四国官员,以示礼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