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车》牛逼(3)

我们听说过马车、电车、汽车,但似乎很少听说过“牛车”。说到“黄牛”,想到的是“慢”。任何跟慢有关的东西也浮现在脑海里,跟黄牛比。黄牛虽然慢,但是关于它的赞美也很多。中国人一直崇拜牛的精神,所以在中国文化中,牛是勤劳的象征。尤其是现代,一个人伟大了就用“牛”,股市好了就用“牛市”。关于牛的成语数不胜数,好像他带了“牛”字,意思就是“壮”。话说回来,你说的是牛车,怎么能说是牛呢?说到这,我真的要夸夸牛了。你看牛,车怎么养?

《世说新语》里有一个关于西晋的石崇和王锴的故事,大家大概都很熟悉,但是你知道吗?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据说在西晋时期,牛车非常流行,所以石崇和王锴经常乘坐牛车旅行。我听说王锴有一头名叫“八百里杠”的牛,意思是他一天走了八百里路。这个比喻值得商榷,但说明当时牛的速度可见一斑。有一天,他们在郊外相遇,看着对方的牛车又开始打架,于是约定谁的牛车先进城门打赌胜负。观众说“和鸟一样快”,意思是这两头牛跑得和鸟一样快。牛车真的能跑这么快吗?记得2019的时候看到一个视频,讲的是一头牛能跑多快。外国佬让牛拉一辆双轮车,它跑得像闪电一样快。解说员说这辆牛车很快超过了前面的摩托车,那家伙说以后不用买车了。这个视频当时让很多人都笑了。

但据史书记载,自汉末以来,战乱不断,马的数量因长期战乱而锐减,人们不得不用牛车作为交通工具。魏晋南北朝时期,牛车的地位显著提高,人们不再仅仅用它来耕地或祭祀。所以当时人们驯化它,“牛于君没事,所以生病”,人们开始有意识地驯化牛的行走速度,于是人们有了一套技术,赶牛车,跑起来。

《三国志·舒威》说:“朝廷之议,不清官员有新衣而乘好车;久官跨营,形容不矫揉造作,衣衫寒酸,谓之清廉。”这就意味着皇帝说所有官员坐牛车都是清廉的,所以所有贵族都会争着坐牛车。西晋时,牛车成为官职的象征,等级不同,牛车也不同。《隋书礼记》中说:“在晋制度下,所有的君王、三公都坐牛车;南齐制,副三公乘牛车;梁制,二千多石四品,列侯皆乘辇驾牛;北齐时,一品、三品伊通之官,以牛车为荣,七品以上之官,皆以牛车为之。”这说明当时牛车的等级制度是非常严格的。据《旧唐书》记载,《西晋皇帝卤书》中的各种交通工具都是牛车。牛车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顶峰。

魏晋以后,以骑马为主的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受到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其中的上层阶级也盛行骑牛车。这让我想到,从古至今,社会上流行的潮流,大部分都是来自朝廷的百姓模仿的,所以在那个时候,牛车就成了当时一个时尚流行的社会。

事实上,牛车在当时的盛行,不仅仅是资源配置的问题,因为战争中马匹很少,黄牛从田间转移到公路上。另一个原因是牛车比马车更稳定,这是因为牛的速度慢。《晋书*舆服志》记载“负重而行,安安稳稳”,意思是晋人喜欢牛车,因为牛车开得慢,稳。

那些达官贵人,为了更舒服,就把牛车搭在棚上,装上设备,装饰一番,越来越讲究。据说曹操的牛车上部挂满了帷幔,可以散发香味。从造型上看,此时的牛车大多有遮阳棚,车厢很大。它们不像过去的车厢那么开放,所以坐在里面要保持正确的姿势。这时,人们把牛车装扮成软卧慢车,舒适惬意。此时玄学兴起于魏晋南北朝,节奏悠闲、自在、缓慢,牛车刚刚成为标配。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的贵族子弟生活奢侈,身体虚弱,出门都要开车。为了追求舒适,他们想尽办法把它们装饰成舒适华丽的交通工具。

牛车成了豪车,有志之士争抢,所以这个时期留下了很多关于牛车的故事,前面说过。牛车的私人空间,恰恰在魏晋时期给了人们一个安静自然的环境。谁敢说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可能就是牛车上作者的灵感?当时的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三张(张载、常谢、张康、)、二陆(陆机、陆云)、嵇康、陶渊明等。,谁没坐过牛车?

西汉以前牛车叫柴车,主要用来载货或穷人骑。《后汉书》记载,一个官员坐牛车出行被降职,皇帝认为是“有损国法”,就像他现在在公司不穿工装一样,就是不遵守纪律。可见牛车在当时的地位有多低。

历史从来都不是一样的。谁能想到牛车作为一种豪车在中国流行了400年。在这400年里,牛车真的很牛逼。

直到唐朝,为了备战,唐朝皇帝开始号召养马,为了抵御外敌,满足武备需要,牛车慢慢淡出了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