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中原王朝以互市贸易作为稳定边疆的手段?

杨迪等汉朝以后,隋朝政府对西域各国采取了积极的贸易政策。30多个国家前来朝贡,做生意。宋代除了在河北等地设立“雀场”供宋辽人民交易外,还在西北、西南边境地区设立“市井易务”——官办商业机构,以“开店立业,使汉官私两益”。当然,在互市贸易的发展中,最著名、影响最大的还是唐宋以后实行了近700年的“茶马互市”,以及明代的“马市”。

历史上,我国北方、西北、西南边疆的少数民族“吃肉喝奶酪”,在中原王朝时期对茶和食物有很大的需求。有句话说“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当然,需求是双向的,收益与收益成正比。对于中原王朝来说,边境地区的马匹也是必不可少的。即使日常生活中不能没有畜产品,军队也离不开马匹,因为在冷兵器时代,战场上的主要突击力量是骑兵。所谓“国家大事在戎,戎之大事在马”,而大部分产马地区恰好在边疆。因此,在边疆民族地区用茶叶和粮食换取战马的“茶马贸易”成为双方相互贸易的主要内容。

据史料记载,在唐肃宗,唐朝政府出于笼络边疆民族和军事的需要,开始与回鹘人以茶换马,开创了“茶马互市”的先河。宋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4年),宋政府采纳大臣王绍的建议,正式设立“举茶马司”,负责购茶、购马,并在陕西、甘肃、四川等地设立“卖茶场”和“买马场”。虽然宋代换茶的马大多是又矮又瘦的马,但在战争中很难使用。但“茶马互市”的实施,增加了边民的收入,对稳定边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此后,在明清时期,“茶马互市”或“茶马互市”就一直不绝于耳。

明代的“马市”是中原王朝与边疆地区的另一种重要贸易形式。据《明史·粮货志》“明初,东有马市,西有茶市,皆用邮方,以省戍费。”明朝除了建立开元南关马市、开元东五里马市场、广宁马市、大同马市等大型交易市场外,还在甘州、凉州、兰州、宁夏等地开设了不定期的“马市”。最著名的“马市”是大同马市。为了缓和与大漠南北蒙古人的矛盾,明朝在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正式在大同开设“马市”,允许军民以平价购买蒙古马、骡、骆驼、羊。当时的“马市”分为“官市”和“民市”。在“官市”上,蒙古人送来的马是由明政府出资购买的。“官方市场”建成后,交易者还被允许使用剩余物品进行私下交易。“人民市场”让双方军民自由交易,换取各种生产生活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