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关雎在《诗经》中排名第一?

“关雎之乱,响彻云霄。”孔子曾说,乐府诗《关雎》的结尾,那洪亮优美的声音还在我耳边萦绕。孔子对《诗经》的评价不多,几乎所有的评价都给了关雎。包括那句耳熟能详的:“关雎”,喜而不淫,悲而不伤。"

这一评价出自《论语·八蜀》第二十章,也被世人视为《诗经》关雎排名第一的原因。因为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倡导的儒家“礼乐文化”,而这恰恰是从《诗经》中继承下来的。

《诗经》主要收录了商代晚期、周初至春秋中期的305首诗歌。本来是为了皇帝了解民情而收藏的。孔子作为最终的编者,对《诗经》中“礼乐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诗经》不仅体现了“诗”这一文学作品,而且代表了周代“经”“礼”“乐”的理性精神。《礼乐文化》中的“礼”体现了秩序的规则;“乐”体现了人性的融合。《诗经》里的诗都可以弹,都可以唱,都可以用音乐教育人。

儒家思想由此传承,可以说《诗经》是中国文化的基石。关雎的评价——“喜不淫荡,悲不伤人”,即喜不奔放,悲不太悲。体现了儒家谦虚、中庸、中庸的思想。

这是《诗经》中关雎排名第一最合理的解释。但是关雎排名第一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有必要过度解读吗?

第一的坚持,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另一方面,中国人对数字很着迷。我们对《诗经》的欣赏,不会以谁排第一为标准,而是以这首比第二首好为标准。

认知升级,活的高。欢迎关注姚志天(微信微信官方账号ID: loves-kno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