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发生过哪些自然灾害?
一、宋代的自然灾害据邓运特统计,“宋代灾害发生的频率与唐代相似,但其强度和广度更大。”这里首先要排除一点,就是宋代印刷术发明以后,各种官方和民间的著述大增,导致对灾害的描写大增。从宋朝的背景来看,邓的结论是可靠的。葛晋芳先生在总结宋代经济波动规律时,总结了引起波动的各种因素。其中,造成饥荒的因素有:受战争影响地区的家庭消费减少、财产损失和水利工程遭到破坏、农业生产条件恶化和毁林造成的水旱灾害频率剧增、过度开垦和生态环境失衡、专制国家对生产者的压迫和私人地主对小农经济的排挤。其中,劳动者的普遍贫困化导致社会韧性下降。这些都与这一时期的大自然文化背景有关。1.气候背景。根据气候史的研究成果,中国历史上近5000年来共出现过5次气候异常期,其中一次发生在12世纪上半叶,即北宋末至南宋初。但是,它的危害会超越这个时期,扩大到下一个时期。即宋代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寒冷,沙漠扩大。由于气候变得干燥寒冷,宋代干旱明显增多。据统计,从10世纪开始,干旱次数明显增加,到110世纪,上升到每百年21次的水平。由于沙漠的扩张,北方的自然环境正在加速变坏。再加上其他不利因素,北方人口继续南移。如“北宋初期太平兴国时期至北宋后期元丰时期产量年均增长率为10,南方24%,北方8.08 >;。因为增长速度比北方快得多,南方在全国产量中的比重从60.9%上升到65.8%,北方从39.1%下降到34.2%。”说明这一时期北方人口一直在南移。2.战争的影响。自8世纪中叶安史之乱以来,中原一直是各割据政权争乐的主战场。这场持续了200多年的混战,导致北方地区生产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负面影响。北宋建立后,虽然中原获得了喘息之机,但宋夏与宋立傲在西北、北方的长期斗争,使得北方的生产难以全面恢复,导致这一地区自然灾害不断增加。其中,北宋时期黄河多次泛滥,与此有关。3.人为破坏。据统计,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三次大规模毁林的高潮期。第一次是战国至秦汉时期,每年森林减少面积在4.3万-6.3万亩之间。第二次是唐宋时期,每年森林减少约45000-81,000亩。第三次是18 ~ 19世纪,森林每年减少约45000亩。在这三次高潮中,唐宋时期的森林减少量最高。这种乱砍滥伐的现象,必然加剧本已恶化的自然环境,导致灾害频发。4.过度培养。宋代以前,中国人口高峰长期徘徊在6.7亿左右。宋朝人口急剧增加。以崇宁元年(1102)为例,当年总户数为20264307户。按5户计算,总数在1亿以上。然而,这种分布是不均匀的。比如北方人口密度比南方小。“人口密度较高的道路基本集中在东南和四川。在南方人口密集地区,由于人均耕地少,开始出现一定数量的少地或无地人口,许多人被迫迁出,寻找新的耕地和就业机会。”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户数为1 267万户。按每户5人计算,总人口6000多万。由于人口压力越来越大,人们被迫去山区和林区生产,或者围湖造田,破坏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形成过度围垦,导致长江流域灾害增加。所以宋朝在隆兴、干道年间(1162-1173)颁布了禁止围湖造田、退田还湖的命令,但迫于人口压力,又开了禧年(1205-1207)。关于宋代的灾害种类,王德义先生列举了水灾、早期灾害、火灾、蝗灾、鼠害、疫病、风灾、地震滑坡、军事灾害等十余种。其中,自然灾害占绝大多数。邓运特总结的八大灾害是:水、旱、雹、风、蝗、饥、疫、霜、雪。其中,饥饿是灾难的结果,而不是灾难,把它改成“无法解释的灾难”可能更合适。据有关统计,宋代发生了1219次水灾、旱灾、蝗灾、地震、疫病、风雹霜灾等六大自然灾害。其中,洪涝灾害465起,占38%;干旱382个,占31%;108蝗灾,占9%;地震82次,占7%;疫情40起,占A E级3起;风雹霜冻灾害142次,占12%。在上面列出的所有灾害中,洪水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干旱。这两种灾害占整个灾害的69%,无疑是危害最大的两种灾害,主要对农业生产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其中,虽然干旱小于洪水,但干旱对农作物的危害大于洪水。因为洪水过后,只要持续时间不太长,总可以留下一些作物,或者改种一些作物,以免来年歉收。而干旱往往导致长时间颗粒无收,连人畜饮水都会很困难,危害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