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历史寿司的名片
114265438+十月,岳飞因“莫须有”(即可能有)在杭风伯阁被赐死罪,后人为纪念他而建岳庙。除此之外,岳飞在杭州什么也没干。
苏东坡与杭州
苏东坡是北宋时期杰出的大作家。苏东坡于宋仁宗景佑三年夏历十二月十九日,即1036,15438+0065438(以公历计算),出生于四川眉山的一个书香世家。苏东坡原名苏轼,字子瞻。东坡后来居黄州(湖北黄冈)时,自己取的名字。苏东坡在黄州居住后,生活十分贫困。当他的好朋友马正卿知道这件事时,他邀请政府给他开垦一块几十亩的荒地,以增加一些收入。因此荒地在县内旧营之东,苏东坡遂将其命名为“东坡”,也自号“东坡居士”。& ltBR & gt苏东坡八岁入小学,先后师从道士张、及其父苏洵。二十二岁(公元1057)考取秀才。26岁(公元1061)开始步入仕途。他上任的第一站是陕西凤翔,在那里他被任命为法官。(宋代官制分为“官”、“官”、“差”三种。前两种是空仓,不是实仓。只有“派遣”是实际位置。“签”就是“送”。签判词是“签书、判官府公务”的简称。之后,他走遍了南北十多个城市。苏东坡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即便如此,苏东坡还是尽力做了许多有益于民的事情。从他被任命为凤翔府判官开始,到他晚年被贬儋州为止,凡是他为官或居住过的地方,都留下了或多或少的功绩,受到历代人的称赞和赞美。下面我将重点介绍苏东坡在杭州任地方官期间留下的政绩和轶事。& ltBR & gt苏东坡一生以地方官的身份去过杭州两次。第一次是宁宰熙四年(公元1071)到熙宁七年(公元1074),当时苏东坡36岁。(来杭原因:公元1069年,宗申起用王安石,开启了历史上著名的变法运动。因为苏东坡反对王安石变法,所以被一些变法派诬告陷害。苏东坡觉得处境艰难,想离开朝廷做地方官,于是在公元1071年被判到杭州。由于苏东坡是太守的辅佐官,而不是行政长官,他在任的三年时间里,除了协助太守修六口井、组织捕蝗和救助灾民之外,没有做多少事,但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西湖诗词。第二次是在元佑四年(公元1089)到元佑六年(公元1091),任太守。在此期间,西湖得到了管理,并修建了长长的堤防。苏东坡第一次来杭州时,西湖淤积面积占20%到30%。15年后,苏东坡第二次来杭州重游西湖时,发现西湖有一半的面积被封锁,荒芜一片。他想,如果再过二十年,西湖就会完全被淹没。经过调查和侦察,苏东坡决心改造西湖。于是,他向哲宗献上了《杭州求西湖》的奏章。在奏折中,他首先指出了西湖的严峻形势。其次,他从养鱼、蓄水、灌溉、助航、酿酒五个方面指出了西湖的重要性。得到哲宗的批准后,苏东坡开始疏浚西湖。没想到工程一开工就出现了问题,就是当时西湖的良田很大,那么疏浚出来的淤泥要放在哪里呢?如果堆在岸上,会很费工费时。后来,苏东坡考虑到西湖南麓距北麓30里,对他们的交往很不方便,于是决定修建一条横跨西湖南北的长堤(长2.8公里),既能清除淤泥,又能方便交通。元佑第六年,苏东坡的继承人周知来到杭州,并在杭州题写了“苏公堤”的纪念碑。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把这条长堤称为“苏堤”。而“苏堤肖春”也成了今天的“西湖十景”之一。“西湖十景”中的另一景“三潭明月”,也与苏东坡密切相关。为了从根本上消除西湖的淤积,苏东坡将湖赋给凌,并在湖上建了三座小石塔。石塔内水域禁止种植菱、茭白等水生植物。后来,这三座小石塔演变成了今天著名的“三潭印月”。“欲水仙荐秋菊,长留留学生住西湖”。苏东坡两次来杭州,仁政亲自挂帅,政绩卓著,深得杭州人民的敬仰和爱戴。为了感谢苏东坡在杭州的善行,百姓为他建了祠和碑,至今仍有许多人悬挂他的画像。如今,杭州人为了纪念苏东坡,将灵隐冷泉亭附近的两个亭子命名为“春亭”和“古雷亭”,取苏东坡“西湖上有秃鹫之春”、“如雷跳谷”的诗思。还有两条路,“东坡路”和“石雪路”,也是为了纪念苏东坡而命名的。
白居易与杭州
“江南忆,最难忘的地方是杭州。月中山寺寻月桂树,郡亭枕上观潮,何时再访?”白居易老先生关于杭州的诗,一首关于京城如妙手波动我心弦的诗,“嘉亭西北鼓山寺,水位初低。几只早起的莺争夺暖树,暖树的新燕啄新泥……”"; "湖庙西南路是谁开的?草绿色的裙子在腰部是倾斜的”到了岸边请回头看,蓬莱宫在海中央”;慢慢地把它带到湖的中央,就像一面菱形的镜子向上照一样”我没能扔到杭州,一半是这个湖。"
白居易曾在杭州做过三年大使。当他任期届满离开杭州时,人们前来送别的场面十分感人。他在《他州人》诗中写道:“老翁阻路,水壶满饯行。甘棠没有一棵树,你要哭!对贫困家庭来说,税收太重,农民渴望旱地。只会留下一个湖来救你免于灾难。”当他离开时,他仍然为人民的沉重负担而悲伤。到现在,西湖边上一群人送走的白居易铜像,还是会让你久久停留。
想想一个现代的国家官员,谁能比得上白居易?谁能比得上苏东坡?为了在杭州留下“政绩”,第一任市长已经把杭州毁了:西湖所有景点都现代化了。“屈原风和”是典型的城市休闲公园。哪里能看到“古代”的影子?湖滨公园原来的青石链栏杆很好,但是拆掉重建了。湖边铺上了现代的石板地面,很漂亮,但是古迹的古风已经没有了。其他如华钢观鱼、玉泉观鱼等,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转变”。杭州也想申请“世界遗产”,所以我觉得申请“古公园改造突出成就”比较合适。
经历了三年的暗杀生涯,白居易在送行的人群中依依不舍地踏上了返回洛阳的旅途。临走前,“我只去了天柱山,得了两块石头。这价值一千美元,没有什么是无辜的。”白居易离开杭州后,仍念念不忘杭州,写了一首名为《贴郡楼》的诗,说:“官历二十年,官巡三十年。”关于山和浪漫的月亮,我印象最深的是杭州。"
虽然他谦虚地说:“三年为刺史,无政于民”,“无才空而满暖,无益于饥寒”,“无所不变”等等。,谁能说白居易在杭州对惠泽微薄?他在杭州任职期间,看到杭州周边的农田经常受到干旱的威胁,但官员们却拒绝用西湖的水来灌溉农田。于是他消除了许多障碍和非议,动员民工加高湖堤,修建堤坝和水闸,增加了湖水容量,解决了钱塘(今杭州)和严观(今海宁)之间几十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白居易还规定,农田不灌溉时,西湖的大小水闸、斗门要及时关闭;如果有漏水现象,要及时修理。白居易还组织群众修复了唐代杭州刺史李弼在钱塘门、涌金门等地挖的六口井,改善了居民的用水条件。
总之,他的成就,他的诗词,除了苏东坡,无人能比!所以有人写道:“杭州若无白及苏杭,风景到西湖就少了一半。”。
白居易离开杭州,再也没有回来。唯一回来的是他千百年来不灭的情愫:再重温一遍他关于杭州的诗:“江南忆,我记忆最深的是杭州!月中山寺寻月桂树,郡亭枕上观潮。你什么时候再来?”
秋瑾与杭州
秋瑾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女革命家,生前曾多次去过杭州。在现存的200多首“秋诗”中,有13首诗提及杭州。据考,其中至少有五六个肯定能写杭州的。杭州作为同盟会浙江分会的领袖和反清起义中“光复军”的领袖,是她开展革命活动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重要基地之一。她生前酷爱西湖风光,留下了“尸骨葬西”的遗愿。在她死后,棺材已经被移动了九次,其中四次是在西桥旁边。时至今日,在孤山南麓的绿树丛中,她那为革命献出了壮美青春的不朽身躯,仍被安葬着,供中外人士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