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历史抗日战争

日本是一个地域狭小,资源匮乏,土地贫瘠的国家。日本人对中国的资源垂涎已久。侵华战争前期,华北日军编制了《华北资源汇总》,其中详细列出了日本在中国华北地区想要掠夺的资源清单。棉花资源自然位列其中。

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产棉大国。棉花是一种利用价值很高的作物,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生产都不可或缺。比如无烟火药、脱脂棉、飞机机翼、降落伞、雨衣等物品的必备原料。

1938年3月,日本掠夺华北经济的先锋国策社钟惺公司成立华北棉花公司,在天津、石家庄设立棉花仓库,在天津、济南设立棉花包装车间,主要负责控制和垄断华北棉花的收购、运输和出口。与此同时,日本商人经营的纱厂也在华北迅速扩张。华北沦陷区的棉花被他们以极低的价格收购,一部分作为棉纺厂的原料,另一部分直接运往日本。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从第三国进口棉花的途径被彻底切断。此时,华北沦陷区出产的棉花成为日本纺织业必需的重要来源,日本人对其掠夺更加疯狂。可以说,当时日本士兵做棉衣用的棉花几乎都来自中国。但是,侵华日军并没有因为掠夺中国的资源而感到愧疚。相反,他们厚颜无耻地说,“其资源的开发可以委托给最好的用户。”。

日伪时期,华北主要产棉区在鲁东和韩晶铁路沿线,也是日军剥削棉农最严重的地区。

喜悦只是暂时的,日军对华北沦陷区棉花的控制可以说达到了顶峰。为了保证对日棉花的低价收购和运输,日本伪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控制棉花的收购和运输,违反者将被处以重罪。

棉花收购点的工人正在称量棉花。因为当时棉花产业被日本人垄断,棉花的收购价也是日本人说了算,日本人对棉农的辛苦没有任何同情心。因此,日据时期,棉花市场一直在下跌。

棉花收购后,会在附近当地的花厂进行初选和简单加工。

棉花进入打包工序,棉花用专用打包机打包。当时天津、济南都有专业的包装厂。

包装车间的工人锁紧棉包的边缘。

包装好的棉花被集中起来,送到固定的仓库。

震撼棉花仓库。

棉花仓库的搬运工。

在一堆棉花仓库里,一名工人正在给棉包逐一编号。

棉花仓库的工人正在检验棉花的质量。

装船运走的棉包,一部分送到日本人经营的棉纺厂,另一部分运到日本。

1938和1939,华北棉花连续两年大幅减产,减产幅度达到50%。为了从中国掠夺更多的棉花,日本人宣传鼓励华北棉农改种美国棉花。当时美棉每亩能收120斤棉花,而中国本地棉花只出8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