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的风景好吗?

卓尼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甘肃省南部,甘南州东南部,东接岷县、张喜安县,北接威远、乐康、和政,南接四川省迭部、若尔盖县,西接合作、碌曲,中间为临潭县插花。全县土地总面积5419.66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在东经102° 40′-104° 02′和北纬34° 10′-35° 10′之间。东西长115km,跨度1 22 ',南北宽113km,纬度1,海拔2000-4920m,县城海拔2540m,年平均气温4.6℃,马陆2000。全县辖1镇,16乡,98个村委会,46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5438+多万,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2%。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县,有汉、藏、回、土、苗等10多个民族。是国家畜牧业贫困县,全省12个重点天然林县之一。

卓尼辖3个镇,13个乡,1个民族乡:柳林镇、木尔镇、扎古鲁镇、那郎乡、大足乡、卡车乡、道高乡、尼巴乡、万茂乡、阿子滩乡、神藏乡、恰盖乡、康多乡、少瓦土族乡、闫涛乡。

卓尼是藏语,意思是松树。1939成立卓尼管理局,1950改卓尼自治区,1955改卓尼。

卓尼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旅游资源极其丰富,自然景观壮丽,人文景观粗犷淳朴。据初步调查,县内有县城-禅寺-古崖山森林公园、马陆藏风情旅游开发社区、大峪沟、卡车沟、车坝沟、康多峡、九甸峡、石门峡等8个景区68个主要景点,许多景点品位较高,具有开发价值。近期可以开发的景点主要有两个:县城——禅寺。三沟:大峪沟、卡车沟、车坝沟是三大森林生态旅游景区。两峡:康多峡、九甸峡(含石门峡)景区。其中,马陆旅游发展社区是泉州三大旅游发展社区之一,也是全省批准的赣南两个小城镇综合改革示范点之一,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卓尼的文化景观粗糙而简单。文物古迹丰富,有齐家文化、四娃文化、马家窑文化等。有安多古寺、禅寺、七步寺、少瓦寺、贡巴寺等十余座历史悠久、风景幽雅的寺庙。有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的杨烈士陵园、为中国革命立下汗马功劳的十九世卓尼土司、甘南农民起义杰出领袖外八佛烈士纪念亭、采墨林一世家族墓、开创西藏采墨林继承制度的藏王、唐代葛将军创建的神策军镇等古代军事要塞遗址、 桃溪古代著名军政重镇阳坝古城,明代有边墙的古长城,烽火台墩壕。

卓尼是全州、全省旅游资源丰富的县,有8个景区100多个主要景点(点)。目前有四大功能分区,分别是南部的石门风景生态文化旅游区,西部的森林草原宗教藏族风情旅游区,北部的著名寺庙栖霞画廊乡土风情旅游区,东北部的高峡平湖闫涛文化旅游区。独特的觉乃藏族民俗文化、悠久的藏传佛教文化、优美的自然生态文化、厚重的卓尼土司文化、灿烂的闫涛文化是卓尼的五大文化现象和五大旅游文化资源。

以森林生态为主的自然景观气势磅礴,青翠的山峰,清澈的河流,让游客流连忘返。自然风光集山、水、林、草、惊、险、奇、美于一体。是全省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是甘南州旅游资源大县。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八大景区100多个主要景点(点)。

大峪沟森林生态旅游景区位于县城东南10公里处,峰峦嶙峋,谷崖间屏风般的石门,苍松挺立。草是绿色的,就像仙境中的旗布平原和桑布草原;树荫遮天,流水潺潺,七步峡,被誉为十里画廊,七步林,森林茂密,绿色如染。以上三处风景可以和九寨沟风景相提并论。有“刺破苍穹,不存”之势的三角石峰突兀而起,看到这种有着奇妙的换景效果的石头,自然是叹为观止。传说仙女沐浴的女神池也藏在这里。也有两个悬崖并排站在手臂的长度,第一次看到,而一个人守卫它,一万人不能强迫它。还有瀑布、宝塔峰、莲花峰、迎风展、金钟石、太白观月、通天柱、卧龙山、盘龙峡、佛经、刘飞峡、十八河叠山、沟中玉笋。除了奇山怪水,大峪沟还有许多奇花异草和珍稀野生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和探索的好地方,也构成了卓尼独特的景观。

马陆藏式旅游景区位于卓尼西南部,以扎古路、道高、泥巴乡和车坝、朱莉、塔扎三条沟为辐射点。主要景点有车坝、朱莉、塔闸三沟。茂密的原始森林是许多珍稀野生动物的繁殖栖息地,被誉为生物学的“基因库”。这里的景色更是奇特,如“九眼泉”悬崖,冬季冰瀑尤为壮观,泉顶是“九龙山”旅游点;白象山——神女湖,四季飘香的白象山,形似女神,被晶莹剔透的湖水环绕;有千年神坛——白帝轩、白帝潭民俗帐篷城;还有洮水的水珠景观。桃水流入扎古鲁乡塔扎段后,脱离草原,逐渐进入峡谷区。河水左右撞击石堤,水花四溅。每年冬天气温骤降,湍急的河水飞溅,形成无数冰珠,顺流而下,成为周涛八景之一。

卓尼境内分布的著名景点有九甸峡景区、康多峡景区、石门峡景区、卡车-拉里沟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等。,其中充满了无限的美好和神秘等待着游客一一开启。

卓尼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全长174公里的洮河两岸,分布着古人类各个时期发掘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西瓦文化等文化遗址,以及历代城堡遗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繁衍生息。□吴杜。

[编辑本段]乔尼名字的由来

卓尼是藏语,中文意思是两棵中国松树或中国松树。相传很久以前,卓尼寺遗址上有两棵苍劲的油松。据《丹朱经·卓尼史》和《安多政教史》记载:1254(藏历四年),萨迦派第五代法王巴西巴受忽必烈之邀,他在途经北京卓尼时,看到两棵奇怪的马尾松,就把庙址选在了这里。当地藏民称马尾松为“赵翔”,因此得名寺庙和地名,“卓尼”是“赵翔”的音变。“卓尼”还有另一种解释:相传卓尼土司的祖先最早从西藏潘宝宗(今达孜县)出发时,他们部落的首领穆王剑告诉他们:“你们一直往东走,可遇一条大河,那里有许多十字架(油松)。”今天土司的祖先带兵到卓尼时,遇到了向东流的洮河,那里有很多油松。于是,我抑制不住喜悦,脱口而出“相奈达”!在这里,“你”可以解释为“发现”和“寻求看见”。根据寺址的土壤和当地气候,适合油松生长。当时八思巴派人建了一座庙,这里可能有很多油松。如果只有两棵油松树,很可能是在建庙之前就有人栽培了。?

卓尼这个名字只是一个普通的地名,没有什么深意。卓尼之所以在藏区和内陆地区享有很高的声誉,与卓尼悠久的历史、卓尼土司的政治和教育成就、卓尼寺及其版本的《甘珠尔》、《丹珠尔大藏经》等卓尼地区耀眼的人文历史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