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未来如何持续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1)人口环境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65438+3200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由1990年的65438+6299万人增加到2000年的8811.00万人,占总人口的6.96%。目前,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老年型。两性的死亡差异使得女性老年人成为老年人口的绝大多数。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总人口的20%。与此同时,老年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至7400多万。
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与生育率和出生率的下降以及死亡率的下降和预期寿命的增加密切相关。目前,中国的生育率已经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人口的预期寿命和死亡率也接近发达国家。随着20世纪中叶婴儿潮一代步入老年,可以预见20世纪上半叶将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快的时期。
(2)经济环境:
1,经济全球化分析
从生产力运动和发展的角度看,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形成了“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主导全国,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并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国家和地区融为一体的历史过程。
一个趋势:金融业在全球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证券市场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将进一步加强;
其次,金融业的全球化正在导致财富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分配;
最后,国际货币体系将走向多极化。
第二个趋势:国际贸易将有力地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首先,过去50年,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是世界gdp年均增长率的两倍以上,这种情况在21世纪仍将持续。这种趋势的长期积累,使国际经济关系乃至国际政治关系发生了一些质的变化;
其次,贸易和投资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国际分工和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这一趋势将随着金融全球化而不断推进;
最后,国际贸易将促进21世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
第三个趋势:跨国公司将继续推动企业跨国并购的浪潮。
首先,企业跨国并购是优化资源配置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是规模经济的需要;
其次,企业跨国并购打破了民族国家的壁垒,模糊了民族国家的经济边界,各民族、各国的经济相互依存日益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趋势四:互联网将极大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首先,互联网的普及为加强各国经济联系提供了新的纽带;
其次,互联网将不断提高金融、贸易和企业全球运营的效率和质量;
第五个趋势:21世纪知识将成为生产要素的独立组成部分。
首先,哪个国家能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需要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公民,需要每个公民的才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社会环境;
第六个趋势:经济风险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日益相互依存、相互渗透。这使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冲击迅速蔓延到全球。互联网的发展加速了这种经济风险的传播。这需要世界各国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防范各种可能的风险,降低对全球经济的损害程度。防范金融风险将是21世纪国际合作的主题。
经济霸权主义和经济利己主义可能使一些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被“边缘化”,这是21世纪经济全球化将面临的又一重大风险。防范这一风险的唯一正确途径是实现国际经济交往的民主化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第七个趋势:经济全球化的政治和社会影响
首先,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将加深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和相互渗透,增加各国之间的共同利益,这势必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
其次,经济全球化缩小了国家和政府的政策选择,这势必有助于在国际关系中形成民主与合作的氛围;
最后,经济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从积极的方面来说,外国文化可以丰富我们自己的文化,带来更健康、更现代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规范。消极的一面,外来文化中的颓废、黄色文化、利己主义甚至邪教会在短时间内像瘟疫一样在一个国家蔓延,破坏一个国家的民族凝聚力。如何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趋利避害,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必须解决的问题。
2.中国经济发展分析。
农业生产出现重要转机,粮食获得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4695亿公斤,比上年增加388亿公斤,增长9.0%,扭转了1999以来连续5年下降的局面;粮食单产308公斤/亩,比上年增长6.6%。当年的粮食单产和粮食增产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棉花产量632万吨,比上年增长30%;石油3057万吨,增长8.8%;糖9528万吨,下降1.2%。肉类总产量7260万吨,增长4.7%;水产品产量4855万吨,增长3.2%。
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企业效益继续改善。全年工业增加值6281.5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6.7%,增速比上年略有回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4.2%;重工业增长18.2%,轻工业增长14.7%。主要产品方面,原煤和发电量分别增长15.0%和14.9%,生铁、粗钢和钢材分别增长24.1%、23.2%和23.5%,微型计算机、移动电话和空调增长29.1%-42.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1%。工业企业实现盈亏平衡后利润总额11342亿元,首次突破1万亿元,增长38.1%。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073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增速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呈现逐步平稳回落态势,一季度增长43%,上半年增长28.6%,1-3季度增长27.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8620亿元,增长27.6%;农村增长17.4%。投资结构有所改善。第一产业投资由上年的19.6%增长到20.3%;第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38.3%和21.6%,分别回落8个和0.5个百分点。一些增长过快的行业投资增速明显回落。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增速回落38.5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开采业和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速回落65.5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开采业和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速回落43.5个百分点。农业、能源等行业投资增加。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6.1%,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增长32.9%和29.3%。
市场价格上涨了。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9%,涨幅比上年扩大2.7个百分点,主要是受上年价格上涨的滞后因素影响。其中,城市上涨3.3%,农村上涨4.8%。从构成看,食品价格上涨9.9%,其中,粮食价格上涨26.4%,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7.6%,鸡蛋价格上涨20.2%。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4%,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1%,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6%,房屋销售价格上涨9.7%。
(3)自然环境(蒙牛总部所在地呼和浩特)
近年来,依托伊利、蒙牛,呼和浩特市奶业发展迅速。到2004年,全市奶牛存栏量超过50万头,鲜奶产量达到654.38+0.59万吨。全市人均鲜奶消费量达到665.438+0.5公斤,比发达国家高出近一倍,奶业总产值达到654.38+0.1.5亿元。在37个省会和直辖市中,奶牛存栏数、鲜奶产量和人均鲜奶保有量、乳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均居首位。今年前7个月,呼和浩特市奶牛存栏58.2万头,鲜奶产量1.36万吨,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7.9%和51.1%。奶业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城乡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呼和浩特地处北纬39.58-41.36度的地理位置,正好处于世界公认的奶业带。天然无污染的内蒙古大草原、适宜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天然牧草、悠久的奶牛养殖历史,使呼和浩特市在发展奶牛养殖、生产世界上最优质的乳制品方面具有独特的地理和气候优势。
据介绍,目前呼和浩特牛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7%,是全国牛奶产量最大的地级市,也是全国最大的乳品生产基地。目前,仅伊利和蒙牛两家企业就占据了全国牛奶市场45%的份额,居全国乳企之首。
政治和法律环境
中国经济已经连续20年快速增长。200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开始面临来自世界的竞争压力。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中国企业的政策。乳企也不例外,为其发展提供了很多政策激励。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法制建设逐渐完善,市场由于法制的作用也越来越规范,这无疑为蒙牛这种正规的大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蒙牛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贫困城市和林格尔县,享受一般企业享受不到的政府免税等各种政策扶持优势。
㈤社会环境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迅速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营养和健康的摄入。牛奶作为一种营养产品,在市场上除了饮料之外,还有营养作用。中国对乳制品的需求逐年增加,乳制品的销售比其他产品更依赖品牌的影响力。蒙牛通过广告宣传和热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民间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此外,蒙牛已连续数年与可口可乐等世界知名品牌一起入选“香港十大超市”,并为中国乳业荣获“首届世界冠军”——世界乳业创新奖。不久前,蒙牛乳业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精彩亮相。蒙牛总裁杨文俊被海外记者亲切地称为“牛奶先生”,并作为优秀企业家的代表,受到了NPC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的亲切接见,并与他进行了业务洽谈。蒙牛始终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创造双赢的价值观受到了全球政治家和企业的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