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的历史演变

秦汉时奉化属殷县,晋隋时先后属县、知县。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治县设奉化县。县名的由来有三种版本。一说唐代明州县颇为奉化县,由此得名。一说,是以“人们愿意奉承汉化”命名的;一个说是从县城东边的风华山过来的。

奉化在春秋时期属于越国。在战国时期,它属于楚国。秦王二十五年(前222年),属会稽县鄞县,郡治白度里(今奉化白度村)。建国元年(公元9年),王莽改殷为尊。东汉建武初年,改为殷。隋开帝九年(589),余姚、鄞县、鄯善三县入章治溪。奉化属于张炬县。唐武德四年(621),章为殷、尧,下无郡。奉化属鄞州,辖三江口(今宁波海曙区)。唐武德八年(625年),鄞州废为郡,辖小溪,隶越州。开元二十六年(738),江南东路采访,邀邀朝廷析越州县地,设直、慈溪、奉化、翁山四郡。与明州并列;奉化,明州县,辖今市区金平街,疆域大致与今相当。在宋代,奉化是王献县。元元真源(1295)升任状态。明洪武二年(1369),复为郡,属明州府。明洪武十四年(1381),明州府更名为宁波府。在清朝,奉化属于宁波。

1913(民国二年)属于浙江省第四名。1914属于惠济路。1927废弃路,浙江省直属。1928属于鄞县。1936属于浙江省第六行政监察区。1948属于浙江省第二行政监管区。

1949年5月23日,奉化解放,6区28乡,奉化属宁波地区。

1956撤区并乡,5镇27乡。

1958,人民公社,政社合一,奉化县建立了11人民公社,33个行政区,307个生产大队。

1959,12个公社和40个行政区。

1961,组织恢复区,管理区改为公社,6个区,33个公社,599个生产大队。

1970,专区更名为地区。

1980,城关、溪口改为县城,奉化县5个区,29个公社,2个县城。

1983年宁波废,奉化改宁波。

1983,政社分开,公社改为乡,成立乡政府。1984部分乡改镇,奉化县设5区9镇22乡591行政村8个居民区。

1988 10 13、奉化撤县设市,以原县行政边界为市行政边界。

1992年撤区并乡,奉化市设10镇9乡。

1994年,奉化辖11镇8乡。

2000年,奉化辖12镇7乡。

2001 6月1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函[2001]96号)批准调整奉化市行政区划:(1)板溪镇、朱彝乡、板竹乡撤销,合并为溪口镇,管辖1。(2)撤销赵瞳镇、皮寿乡,合并为纯狐镇,辖60个村、2个居委会,驻地不变。(3)方桥镇撤销,并入江口镇,辖81个村,2个居委会,驻地不变。(4)撤销百度乡,并入西吴镇,辖62个村,1个居委会,驻地不变。(5)撤销楼烟乡,并入上田镇,辖76个村,1个居委会,驻地不变。(6)东里乡撤销,并入大研镇,辖63个村,1个居委会,驻地不变。(7)撤销松岙乡,设立松岙镇,辖14个村,驻地不变。(8)撤销大乔镇,由奉化市政府直接管辖。金平街道位于县河以西,辖23个村,10个居委会,驻原大乔镇政府。县河以东有林越街,辖25个村,3个居委会,位于桃园路36号。(9)调整后,奉化下辖9个镇,市区2个街道。

2001年6月26日起,奉化调整乡镇行政区划,原19乡镇重新划分为两个街道、九个镇:(1)大乔镇撤销,直属奉化市政府管辖。以县河为界,设置两个街道:①县河以西设置金平街道,辖23个行政村,10居民区,驻原大乔镇政府驻地;(2)林越街设在县河以东,辖25个行政村和3个居民区,位于桃园路36号。(2)撤销溪口、板溪、朱碧、板竹建制,合并成立新的溪口镇。调整后的溪口镇辖114个行政村和4个居民区。(3)取消纯狐、赵瞳、柴犬三镇建制,合并成立新的纯狐镇。调整后的纯狐镇辖60个行政村和2个居民区。(4)取消江口镇、方桥镇建制,合并成立新的江口镇。调整后的江口镇辖81个行政村和2个居民区。(5)撤销百度乡建制,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西吴镇。调整后的西吴镇辖62个行政村,1个居民区。(6)撤销楼岩乡建制,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上田镇。调整后的上田镇辖76个行政村,1个居民区。(7)撤销东里乡建制,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大研镇。调整后的大研镇辖63个行政村,1个居民区。(8)取消松岙乡建制,设立松岙镇,辖14个行政村。(9)小王庙镇、邱村镇行政区划不变。

2002年9月,奉化市辖2个街道,9个镇,14个社区,13个居民区,580个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