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是七年级历史教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激励、纠错、强化、示范的作用,特别是在复习阶段,还具有总结经验、拓宽思路、揭示规律、提高能力的作用。我整理了七年级下册历史试卷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历史试卷分析:

本试卷为2015 * *县七年级学业质量调查试卷。题型主要有四大类:单向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探究题。试题覆盖七年级下册全卷。

第一题是选择题,共20题,40分,每题2分。像毛细血管一样,内容遍布全书,点、线、面。可以说每一章都有涉及,也突出了重点、难点和疑点。也与课程标准紧密相关,不偏不倚,不陌生,难度适中,方寸把握好。它能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知识和分析、判断、推理能力。

第二个问题是解决问题,配以适当的辅助材料,选取了两个重要方面:一个是政治方面,对于加强统治的制度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反对君主专制,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但为了巩固国家统一,不排除吸取历史教训,加强中央集权,减少与德国疏离的地方分裂因素。历史是不断切割的,总是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另一个是经济方面。经济是硬实力,经济发展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线。一切都是历史和现实的,所以这个话题具有现实意义。这些问题是学生必须掌握和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题是材料分析,从另外两个角度考察学生:一个是科技文化,一个是外交政策。科技文化主要涉及四大发明。外交政策涉及开与关两种基本方式,两个基本史实及其影响,以及史实对后世的借鉴。一是一非,让我们坚定改革开放的方针,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

第四个问题是询问问题。主题是统一是大势所趋,各统治阶级采取有效措施巩固民族团结。本文主要选取了唐、元、明、清四朝统一时期的主要史实,在利用基本史实的基础上,探讨民族政策和对外战争的意义和规律性,面对南海和东海的岛礁之争,具有现实意义。

总之,本课题涵盖全书,并结合实际,突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外交、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等重要方面。全面、重点考察学生,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课题。

二、对学生答案的分析:

七年级有61名学生,41名及格,20名不及格。通过的人中,90年6个,80年20个,70年10,60年5个。优秀生26人,15中生,随队学生20人。由优转差,即培养由优转差的教学任务还很艰巨。

第一题:有1,9,15,16的选择题错的比较多,其余的题基本都是错的,分布在全年级不同的学生中。这些问题反映出学生还有发展的潜力和空间。教师要进一步开发和研究教材,采取有效措施分层次优化学生,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方面,继续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第二题:21是个小题,10分,满分的同学也不少,说明对这个知识掌握的很好。(4)小题正确答案是军部,但有同学答到了内阁,说明同学们面对混乱的知识需要比较鉴别,分析判断。22题到8分时,题中错误较多(1)和(3)。问题(1)对应的史实是宋代或南宋。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这个知识点,但是却不能理解图片的意思。什么时候经济重心南移,什么时候成为定局?它属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3)当题量超过4分时,大部分同学都丢了2分。虽然有两个以上的答案并且都是正确的,但是有一点是标准答案里没有的。以后的标准答案要宽泛一些,不要禁锢学生的思维。

第三个问题:除了时间的误判,扣的分很多,是人物的精神品质,是事件的意义和影响。这就提醒老师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过程、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要素。我们要抓住这些线索来梳理知识,相互环环相扣,历史演变的脉络才会清晰。

第四题:探究题在含义和结论上有很多错误,说明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人、事、物的内涵和影响的挖掘和理解。历史的最高境界是探索规律,探究的最高境界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基础上获得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获得有价值的感悟和规律性的认识。

三、对未来教学的建议:

1,教学:

第一,准备教材,准备学生,甚至一生备课。

第二,没有历史的厚度,就不会有现实的深度。另一方面,教师要想真正理解历史,就必须深入社会生活,拓展社会生活的空间,用生活社会的理解去研究历史,激活历史。这样,历史课堂教学才会真正生动活泼,充满生活气息,发挥社会价值。

第三,准备辅助考试。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抓铁留痕,踏石留印。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第四,教师要不断学习,特别是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尝试,创新,勇于实践。教师可以成就自己,也可以成就学生。

第五,加强教学研究,不仅从书本上,也要从同事身上,依靠教育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2.学习方面:

第一,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体现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地位。

第二,修因比修果更重要。过程和方法比知识和能力更重要,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比这两个方面更重要。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伴随着学生的一生。学生是最大的赢家,知识和成绩只是从属产品。

第三,认真听课的成绩只能好一时,认真自学的成绩好一代。学生要有自学的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

第四,学生不仅要吃透课本,还要加强训练,因为能力是发展出来的。只有把通读课本和强化训练结合起来,学生才能在教学的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七年级范文21第二册历史试卷分析。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历史考试60分钟,分为上册(选择题)和下册(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25道50分,非选择题4道50分,总分100分。

(2)试卷的特点

就全卷内容而言,本套题以北师大七年级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材为蓝本,在规定范围内;试卷的设计和题型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考察学生;基础强,试题以历史基础知识为主线,用重点知识设计题目,重点考察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试卷的编排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符合考生的答题心理。试卷紧扣大纲,根据教材重点,难度适中,导向明确。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保持种类、数量和难度系数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的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的要求,对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

(1)全卷有两种题型,分别是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两类题型的优化综合考察了学生的历史能力。主观题和客观题在全卷中的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50%,便于测试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材料分析和讨论题占50%,重点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两类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能力测试的双重功能。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的新理念,考查学生正确处理史料和综合分析表达的能力。

(2)全卷涵盖知识面广,知识分布合理。试题涵盖七年级历史教材,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知识点,知识范围分布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的要求。这有利于全方位测试学生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方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学科内容与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今年的试卷内容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出现跑题和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和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和讨论问题全面、实事求是,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和影响出发。

(4)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规定的知识和能力目标,灵活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和迁移能力,明显体现了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水平的知识含量达到50%,重点考查学生的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二。答题卡上的注释

1,总分低通过率不高。原因有二:一是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仍然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记忆,没有真正转向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二、试题综合性强,难度大。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逐渐升温,这将极大地推动我校新课程改革。

2.客观试题和基础知识试题得分较高。

3.主观题和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低。

大多数学生对历史教材的主要知识掌握较好,能按要求进行复习和巩固,对重点知识掌握较好,能正确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使用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回答选择题,具有一定的解题和审题能力;部分学生的学术能力有所提高,善于利用已知知识做出判断,反映出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但是,一些严重的失分问题也反映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情况:

4、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规范,错别字多。审题能力差。

5.部分学生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略显不足。有些同学根本答不上来。

6.复习不到位。比如选择题比较多的16、21、22题,都是基础知识;28.29题也有0分的现象,充分说明复习过程中存在严重问题。总之,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呈现的一系列表象,为指导我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我应该深刻反思。

第三,对教学和考试的理性思考

2014七年级期中试卷的特点和考生答题卡所反映出的面貌,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崭新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脉搏在沸腾。只有彻底更新全体师生的教与学的观念,彻底改变师生的教与学的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因此,借助这次考试,我进行了如下理性思考:

1,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新课改。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历史教师应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研究和探索历史问题的空间,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学生要全面转变学习方式,倡导主动探究学习,勇于提问、分析和解决问题,避免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从而把新课改推向高潮。

2.熟练掌握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高度重视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面对教学和考试改革的新形势,我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两次出价?在基础上,组织学生梳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注重中外历史知识的有机渗透,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观;要反复运用归纳、演绎、联想、比较、启发式等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让他们思考进去?发散-集中-发散?中产和富人的多次循环?历史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能力和基本历史素质。

3.尽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后历史考试的能力要求越高,越难学。所以,培养兴趣是关键。我们的历史教师要努力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探索自我,独立求知,特别要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和提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骨干和基础。突出主要知识的教学,巩固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历史概念和一般规律。同时,在平时教学中要加强历史地名、地名、历史名词的书写训练,努力消除错别字。

5.平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或引用课外资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6.有必要加强历史能力的培养。包括阅读分析、概括、比较和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还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7.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审题,如何找到问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七年级下册历史试卷分析范文第三学期考试是检验一个学期教学成果的最重要手段,其试卷的质量决定了一个学期的教学成果能否得到很好的检验。下面是对本学期期中考试试卷的分析,希望能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以便以后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一、试题分析

本次考试满分为100,实行闭卷考试,由五大题组成。题型包括选择题、列举题、读图题、材料分析题和综合探究题。可以说题型多样,接近中考题型。

从题量上来看,共有5个大题,设计了32道题,涵盖的知识面广而全面,可以全面衡量课标上中国近现代史部分学生所要求的知识内容。

容易题占50%左右,中级题占30%,略难题占20%;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对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的考查,适当考察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直接选自课本,主要测试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提问的跨度较小,一般都是一章或一节,对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局限在比较浅的层面。

二、试题的解题情境

1,概念不准确。

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无数的概念支撑着历史的长河。历史概念区分了许多历史事实和现象。如果基本概念模糊,必然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比如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错选了B,这个问题的得分率只有0.56,这是因为同学们没有认识到对皇帝的贡献。

2、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牢。

历史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数学、政治、地理等多个领域、类别和学科。如果缺乏相关学科的知识,当然会给学习历史带来一定的困难。比如第六题,很明显是学生空间感不强,地理知识欠缺造成的。

3.历史思维能力差,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差,概括能力差。

历史教学要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事实,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分析历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善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能力差,回答问题时就会凌乱、罗嗦或不完整。比如28题第二题和第三题,学生因为不能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东西,不能透彻地分析史实,所以失分较多。这是因为缺乏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缺乏综合分析能力。再比如31分题,要求学生谈谈对如何考试的看法。这个考试讲的是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很多考生在答题时要么啰嗦,要么过于简短。

4.审题能力不强。

审题是答题的关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考题考好了,就成功了一半。审题错误会导致答案不全或者根本没有抓住要点,会乱答。比如29题第三题,有的同学审题不仔细,很多同学举了不恰当的例子。

三,对未来教学的建议

1,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这门学科。

历史作为中考科目已经有几年了,但是从关注的角度来说还不够。第一,从初二成绩来看,学校和班级差距较大,尤其是平均分在15-20之间,说明部分学校和老师思想上没有重视,造成差距较大,为初三历史教学埋下了隐患。其次,从高二的试卷来看,学生的答案质量普遍不高,字迹不工整,空白试卷多,说明学生对自己的思想重视不够,对知识掌握不到位。近代史是中考的重点,占中考分数的近一半,所以学校必须给高二足够的课时,保证老师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对于近代史知识,教师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要求学生准确掌握基础知识点。

2、根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课程标准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标准。它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对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进行了规定和说明。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兼职教师也可以参考练习册上的学习目标。)

3、强化基础,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

基础知识点的落实:人物、时间、地点、原因、过程、影响是历史最基本的知识点,必须牢牢掌握,反复记忆是最重要的方法。

4.加强训练,注意巩固。

教师在做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必须落实课后作业练习,落实作业本上的习题,反复落实基础知识点,注意巩固。

5.注意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归纳。

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进行单元和小题目的总结,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以线贯穿,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清晰地掌握。

6.注重读图、识图、填图、析图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掌握基础教材图;以图读史,以图说史,建立紧密的图形联系,进而挖掘课本制图的隐性知识。对于课本上的一些图片,学生一定要记住,理解,掌握。

7.加强材料题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