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泡子的外来文化是什么?
偏泡子文化的内涵偏泡子遗址位于新民市张家屯乡偏泡子村西沼泽的沙丘上,辽河以西十公里,东西长400米,南北宽200米,文化层厚20厘米至40厘米。由于风雨的侵蚀,文化层裸露。
1956期间,东北文物队考古人员进行了勘察,并在地面进行了收集。收集的陶器包括深腹罐、四耳罐、高脚罐,石器包括斧、刀和细石器。1965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沈阳市铁西区召公街遗址试掘过程中,发现该文化叠加在青铜时代的文化层下,时代确定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新民市高台山遗址也有偏泡子文化,位于新乐文化层之上,高台山文化层之下。除了沈阳,大连很多地方都发现了偏泡子文化。大连瓦房店市长兴岛三塘村遗址(三塘村一期)的发掘,使我们对片泡子文化的文化内涵有了一定的了解。这种文化的年代,由C14确定,并与相关文化的年代相比较,估计约在5000年至4500年前。
偏泡子遗址出土的陶器和石器
偏泡子文化的陶器以红褐色带砂陶器为主,但也有一定数量的红褐色带滑石陶器和灰褐色陶器。有深腹壶、高脚壶、短颈长腹壶等等。深腹罐的口沿向外折叠或附重叠唇。陶器装饰图案主要有几何刻划和垂直泥条附加堆叠图案。几何划线由平行的双线组成,如三角纹、菱形纹、背纹、人字纹、弓形纹等,双线用细斜线填充。竖线叠纹用细泥条挤压成绳状,等距离贴在肚子上半部;在两个主要装饰图案的下缘,往往装饰着一圈略粗的泥线。易拉罐的罐口还沿外侧装饰有额外的绒毛图案。此外,还有格线、篦线、脉线、刺线、坑线。
石器以磨为主,少数为打,也有一定数量的细石器。有刀、凿、磨石、磨石、圆形刀片、剁具、矛、镘、网坠、球和石片。此外,在片泡子文化中还出土了更多的骨头、角、贻贝和牙齿。在长兴岛的唐三遗址中也发现了玉黄和玉牙。总的来说,偏泡子文化在各方面都比新乐文化进步。
在唐三遗址中还发现了三座房屋、两座坟墓和十个灰坑。在唐三遗址中发现了三种房屋:圆形、圆形方形和椭圆形,所有这些都是半地下室式的。近墙处有稀疏分布的大柱洞,部分房间有石柱基。门口是倾斜的。没有发现明显的火炉,只在生活面发现大范围的红烧土和草木灰堆积。两座墓都是儿童墓,有长方形的坑和垂直的洞。它们被埋在背上,四肢伸直,方向为365,438+05度。一座墓的尸骨上有一块石板,没有发现陪葬品。
偏泡子遗址出土的陶器
偏泡子文化的起源是沈阳继新乐文化之后出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这种文化在沈阳分布很广,市区、新民市、辽中县已发现近十处。而偏泡子文化在沈阳的积淀比较单薄,说明这种文化在沈阳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另外,从偏堡子文化的开腹深壶、高足壶、刻纹来看,应该与新乐文化有一定的传承关系,但含滑石的陶器、唇重叠的圆柱壶、陶罐和竖纹的出现是新的因素,目前在沈阳原始文化中找不到其来源。陶器中的滑石是鸭绿江流域和大连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特征。但在大连、本溪、朝鲜半岛等地发现了泥条的附加桩纹,应用该纹的方法与偏泡子文化完全相同,且这些遗址均早于沈阳的偏泡子文化。这说明偏泡子文化是继承了新乐文化的一些传统,又吸收了一些外来的新的文化因素而形成的。
有学者认为,偏泡子文化特有的细泥纹桩纹是从山东北新文化传到大连,再从大连到沈阳逐渐发展起来的。所以可以说五千年前沈阳的偏泡子文化主要是外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