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修复

破损的青瓷基本上埋在地下很久了,所以新出土的文物往往沾满了黄泥,器物上附着的鳞片很多,有的还粘在器物破损的断面上,对器物的修复影响很大,必须清除。

先将碎瓷放入相对较软的塑料盆中,用清水洗去表层土,然后用刀沿与瓷面成直线的方向轻轻刮去氧化皮,但不能用刀尖刮,以免损伤釉面。粘在横切面胎体上的鳞片很难去除,特别牢固。如果不去除,会在粘接时造成明显的接缝,对整个器件的修复效果影响很大。可以用牛角刀或竹签刮,较厚的侧壁也可以用金属刀轻轻刮。另一种方法是用洁厕灵等洗涤用品浸泡清洗。如果再不行,两种方法可以并用。

有些考古发掘,由于研究需要,出土后立即进行保税修复。这种修复过程往往比较粗糙,界面严重错位的情况非常普遍,不完整的部分通常用石膏填充。这种还原没有魅力,达不到展示的目的。我们得把它拆下来洗干净,然后重新组装。拆卸清洗的方法是:将器皿放入容器中,用丙酮浸泡。一般只需要10到20分钟,粘合处就会自动脱落。然后将型材上的胶刮干净,最后进行拼接粘接。补缺是指物体拼接后部分仍不完整,或者已经不完整的部分用修补材料填充的过程。

1.填补空缺的方法

一般来说,补缺有三种情况:

一、器物口沿、腹、底部分残缺,需要补充。这是最常见的器皿破损情况,也是比较容易补上的一种。可以用打样贴把原保存块里的模具和样品翻过来,把有缺陷的部分复原。

第二,不完整的部分在原物上没有翻模的地方,只能参考类似物体的造型特点,先做模具,再翻模还原。这种方法在确定填充部分的形状时一定要小心,一定要找到准确的修复依据——参照物,才能开始修复。如果找不到参照物,宁愿让它有缺陷,也绝不随意编造。比如1997,笔者为杭州南宋御窑博物馆复原了一张唐长沙窑青瓷钞,钞把、口边、流都不完整。为此,笔者查阅了大量关于唐代长沙窑的图像资料。找到与这个装置形状基本一致的图像后,根据留在物体上的痕迹,先制作模具,再将模具翻转还原。因为唐代的钞把都是由两三个泥条并排手工揉捏而成,所以这种钞把也必须有手工揉捏的自然效果,这样还原出来的钞才能完全还原时代原有的艺术特征。

第三,大部分已经不存在的残余被补充。杭州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五瓶东汉黑釉残片只有上面两层,小腹已经丢失。根据征集单位的意见,要求全部恢复。为此,笔者先找了一个完整的东汉黑釉五管瓶,翻模取样,这样残缺的部分就可以复原了。这里能否找到完整的东汉黑釉五管瓶是确定修复方案的前提。如果没有同时期的样本,这个残迹的修复工作只能放弃。

2.填补空缺的材料

青瓷的填充料主要是1。AAA强力胶+石粉+矿物颜料;2.环氧树脂;3.石膏。前者适合小规模填充,后两者主要用于大规模填充,但石膏牢度不够强,必须再次加固。比如上面说的东汉黑釉五管瓶,因为范围大,所以用石膏填充。石膏厚度大于原墙体,增加牢度,达到原重量,然后加固。加固方法是:先在石膏做的侧壁内外涂502胶,再涂一层AAA强力胶,基本达到“瓷”的程度。第一种是填补青瓷空缺的主要材料。一般的做法是把颜色调整到接近釉色,而不是做成胎体色,为下一次上釉打基础。但历代青瓷的釉色不同,修复者必须对此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带出更接近的颜色。如原始瓷器的釉色多为黄色,是在矿物颜料土黄色中加入少量白粉和少量铬绿而成。唐五代越窑的“秘彩瓷”是艾草蓝,但要掺铬绿和白粉。越窑出土的青瓷中,以晋南朝为最多,需要修补的青瓷也是这一时期最常见的。因此,掌握这一时期修补青瓷的颜料应用是比较实际的。它的填充颜料是铬绿+卡其色,再根据釉色深浅加入白粉。从东汉到西晋,由于釉层薄,表面不透明,着色和上釉可以一步完成,即把黑色、柠檬黄、白色等硝基漆混合后,直接涂上适量的硝基漆,就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东晋至南朝,釉层较厚,釉有玻璃质感。需要先用硝基漆调准颜色,然后均匀涂抹,再用喷枪喷硝基漆。处理片头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手绘;另一种是将“釉面”加热后快速放入冷冻室,通过热胀冷缩的物理变化形成自然开口。“秘瓷”釉的修补。所谓“秘色瓷”,是一种青釉的青瓷,由窑工在窑的还原气氛中烧制而成。是越窑青瓷中的精品。比如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的唐越窑青瓷花杯,就有将近一半的瑕疵。填补缺陷后,用黑色和柠檬黄涂成绿色,然后用白色稀释,用喷枪喷上,再用刷子蘸上黑色和棕色颜料,弹出斑点。这种青瓷的釉层也很薄,不需要做“釉”。“东拼西凑”的修补源于早期瓷器的开光,本来就是技术缺陷。南宋窑工手工掌握后,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装饰图案——错落有致。通过仔细观察,笔者发现这种人工抓拍形成的电影格局与早期杂乱无章的电影开篇有很大的不同,是有一定规律的。也就是说,线路分为“干线”和“支线”。“干线”往往是垂直的,有的甚至是首尾相连,而“支线”则是从“干线”中分离出来的。所以修复时一定要把握好这个规律,切不可随意乱涂,导致面目混乱。细笔画一般用来做薄片,也可以先用刀描,再填颜料。

以上修复方法也适用于其他窑口青瓷的修复,只要根据瓷器本身的颜色和釉层的厚度做相应的调整即可。应当认识到,古陶瓷的修复者不仅要掌握各方面的修复技术,还要有一定的鉴别古陶瓷的能力,对各个窑和时代陶瓷的造型风格和工艺特点有基本的把握,才能避免失误。青瓷的修复是这样,其他种类瓷器的修复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