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县的历史沿革

寒山秦为溧阳郡,隶属九江郡。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溧阳属淮南。元寿元年(公元前122年),除淮南州外,溧阳仍属九江郡。汉武帝置十三州,改九江郡为扬州,溧阳属扬州。因为它,后汉。

西汉末年,王莽篡政,改九江县为延平县,溧阳县为益铭县。

三国时,溧阳属吴。

西晋时,溧阳属扬州淮南郡,永兴元年(公元304年)新设。东晋大兴二年(319),溧阳县西部华侨设在龙康县,县城在今县城南四十里。相传是现在的阳城村,隶属扬州溧阳县。

南北朝时,宋永初二年(421),隆康属南禹州溧阳郡,元嘉七年(430),属禹州溧阳郡。大明三年(459),属南禹州溧阳郡。齐建元二年(480),属禹州溧阳郡。永明二年(484),属南禹州溧阳郡。梁太清二年(548),侯景破黎阳,江北之地归东魏。北齐天宝六年(555),齐与梁交好,故改溧阳为贺州,隆康归贺州。到了陈末年,北周夺取了长江以北所有的土地,将龙康郡的土地并入溧阳郡,这样就废了龙康郡。

隋开帝十三年(593),溧阳郡为州。大业三年(607),溧阳郡属溧阳郡。

唐武德六年(623),在溧阳县西部设含山县,县名以含山。寒山,又名恒山。《大清实录》说:“含山县西三十里,崔伟雄伟,群山巍峨。况若吞之,唐名郡也。”《太平宇宙》又说;“因县内多山,故名含山县。”武德八年(625年),撤销含山县,并入溧阳县。长安四年(704),武寿郡位于原含山郡,属淮南道、周。神龙元年(705),改称含山县,隶属关系不变。此后,含山县名一直沿用至今。

唐天宝元年(742),贺州改溧阳郡,寒山属淮南路溧阳郡。甘源元年(758),溧阳县改贺州,寒山属淮南省、贺州。贞元十六年(800),属蜀鲁、楚河、杜雍疃、周。天佑元年(904),属淮南、漳州。五代十国时期,寒山初属吴、南唐,后属后周,划归河州。

宋时寒山属淮南西路,州防使。

元十三年(1276),寒山属淮西大将军,镇守州内千家万户。至元十四年,属庐州道总经理兼州绥靖部。至元十五年,属河州道。元二十八年,河州道降为河州,分属泸州道和河州。

元二十七年(1367),撤销含山郡,郡南部划为武威府,其余并入河州,属南京庐州府。

明洪武七年(1374),属南京凤阳府。洪武十三年,回到含山县,在京城属直隶、周。

清顺治二年(1645),寒山归直隶,江南左政使周。康熙六年(1667),属安徽直隶、周。

民国元年(1912),含山县直辖于安徽省。民国3年至17,属安庆路。民国18至37年,属安徽省第八、第五、第九巡察区及行政公署督察区。

民国27年,日军侵占含山县,国民党政府迁至谢集乡农村。次年4月3日迁回县城。民国三十年七月,县城再次沦陷,县城北移至仙宗镇。民国34年7月17,恢复县城,8月2日从仙祖镇迁回县城。

民国29年,日伪在汉南曹云镇另设汉山县政府,民国31年迁至铜城闸镇。

民国31年,在* *领导下在浮山、陶家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设立行署,隶属皖中行署,后隶属皖江行署。民国三十二年秋冬,设立有巢行政督察署,后改为有巢行政公署(县级政权),设在浮山乡,隶属并包括专员公署,直至新四军九月北撤1945。

1949 65438+10月21包含城市的解放,含山属于江淮解放区第五区。同年6月,改为皖北行署巢湖地区。

1952 65438+10月30日变更为安徽省芜湖区。1958 65438+2月15、含山县、和县合并为河汉县,隶属马鞍山市,立阳镇为县。4月,1959,芜湖地区,其中包括该县。65438+6月1,0959,寒山和和县分开,各自恢复。1965年7月28日含山改为巢湖地区(后改为地区、行政公署),1999年8月5日巢湖撤销为地级巢湖市,2011年8月28日原巢湖市调整,含山县划归马鞍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