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详细列举一下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末的香港歌影明星都有谁?

香港乐坛世纪回顾

第一部分:世纪回眸——流行音乐从无到有(1)

任何事物的形成都需要很长的时间,香港的流行音乐也不例外。在上个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香港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岛,到处都是海浪和礁石。几个失意的英国官员和一些被派往远东的冒险家住在仅有的几栋别墅里,还有一些漂洋过海在可怜的平地上谋生的平民。这个阶段,上流社会的人听的是英国本土绅士阶层喜欢的古典音乐;而普通人,为生存而奋斗,根本没有流行音乐。

自1930年代以来,由于时局的变化,许多知识分子纷纷来到香港。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人因为香港的异域风情、英语教育、简单的政治结构,开始从内地经济繁荣的地区到香港定居。他们不仅带来了宝贵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促进了香港的发展,带来了内地的流行文化。比如这个时候香港的流行文化就受到了上海的很大影响。周桓和胡蝶的电影是票房冠军,最受欢迎的歌曲是“夜来香”和“玫瑰,玫瑰我爱你”。

到了五六十年代,香港越来越与国际经济政治接轨,逐渐开始有本土特色。但由于人员流动和英语教育的实施,文化尚未形成自己的风格。此时香港的流行文化几乎被欧美强势的流行文化所主导。

有民族良知的知识分子不得不关注本土文化。收音机里放的歌几乎是摇滚乐中最好的,因为那个时代也是摇滚乐兴起和蓬勃发展的时期。香港整整一代年轻人是听着鲍勃·迪伦、猫王和大卫·鲍维的音乐长大的。他们觉得只有那些充满激情的英文歌才适合他们听,而本地的音乐只是一些老套的粤剧,用一种奇怪、老套、拖沓的腔调唱着老故事,属于过去。

60年代末,二战后在香港出生的第一代本地年轻人成长起来。他们也开始寻找自己的声音。因此,许多乐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莲花、翡翠、文娜等。其实他们唱的歌大部分都是欧美最流行的英文歌,没有太多的本土性和原创性,但是人们对这些乐队的欢迎非常热情,因为这是香港自己的声音。

然而好景不长,这些乐队大多没多久就解散了,因为毕竟没有自己的歌曲支撑。但乐队风潮对香港乐坛的影响难以估量。除了对建立本土文化的信心,他们最大的贡献是留下了一批像林子祥、许冠杰这样经历了很多下层社会训练,真正懂音乐的歌手。

当然,温纳斯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由五个留长发的年轻人组成的青年组合红极一时。除了出唱片,他还拍电视专题片和电影,真的是老少皆知。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谭咏麟、钟镇涛、彭建新等五人“文娜”乐队。但在他们解散后,谭咏麟、钟镇涛和彭建新的个人成就也相当不错。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台湾地区的流行音乐大量涌入香港,包括姚苏蓉、青山、幽雅、鲍莉、刘家昌、斯蒂芬·刘等。当时香港国语歌曲市场很大。例如,邓丽君在香港有很多崇拜者。

70年代初,香港乐坛最美的是台湾省的国语流行歌曲和欧美流行音乐,尤其是台湾省的国语流行歌曲。就连粤语流行曲的创始人顾嘉辉和黄哲伦也是通过创作国语歌曲开始他们的音乐生涯的。在台湾国语歌曲和迪斯科舞曲流行的双重打击下,香港本土乐队的浪潮迅速衰落。

对于70年代来说,香港的电视剧正好赶上了一个好时期。上世纪70年代,香港的工业规模逐渐步入正轨,香港娱乐业的繁荣期与香港经济的腾飞相吻合。一大批武侠电视剧在香港、东南亚、新加坡等华语粤语地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热烈反响,无数刀光剑影的电视剧主题曲也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流行歌曲。而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射雕英雄传》的主题曲——《铁血红心》。

作为影响国人最深刻的武侠歌曲之一,铁血红心的悲壮侠义精神已经深深地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对于每一个看过射雕英雄传的人来说,10多年后的今天,靖哥哥在那血色夕阳下弯弓射雕的身影依然英气十足。

对于歌曲来说,也是充分利用了男女对唱的优势,将“遍地追草,大漠无垠,纵使雪凉”的豪迈侠义与“要知情如水,欲剪则乱”的童真柔情完美结合。或许,每个男人都追求这样的生活:豪情万丈地走遍天下,伴着灵动迷人的鲜花和美好的家庭。或许,每个女人都有过这样的恋情:抛开世俗断绝敌对,陪她到天涯。

在电视剧的全盛时期,最受欢迎的歌手是谭,因为他唱过无数电视剧的主题曲,包括《小李飞道》、《射雕英雄传》,用一种带点戏曲唱腔的柔美嗓音演绎那些悲凉或悲凉的英雄侠义故事,别有一番风味。

甄妮的《春雨弯刀》、的《万水千山》和钱山的《永远的感觉》、《京春梦》、《关的《大地之仁》、的《上海滩》只是这个时代不该被遗忘的名字和旋律。

电视剧的流行让一大批有才华的人出名了。当然,我们最应该记住的名字是卢国沾、顾嘉辉和黎小田。他们的《霍元甲》、《陈真》、《虎山行》,曾经是震撼我们心灵的一波浪潮,让一代人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的歌和这样的情怀。

和电视剧一样受欢迎,但比他们影响更深远的是光头麦家和冷脸许冠文的喜剧。通过这股潮流,唱粤语歌的歌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其实当时唱粤语歌出名的不是香港本地人,而是来自东南亚的郑锦昌和Lisa。他们的受众是一些二三十岁的打工仔和工厂女工。那时候,青少年根本看不起粤语流行音乐,直到一个神话般的人物——许冠杰出现在他们面前。

其实严格意义上讲,canto pop的兴起是以电视剧主题曲《哭笑不得》和电影《鬼马》1974为标志的。这两首歌奠定了粤语歌的地位,使粤语歌处于与国语、英语歌曲三足鼎立的状态。许冠杰是当时唱粤语歌的代表人物。他的粤语歌完全不同于白雪仙粤剧和谭电视剧的主题曲。他不唱古典优雅的文言词汇,而是把普通人的口语写进歌词里。

群星争光的时代

从1974到1984,这是香港现代粤语流行音乐发展史上的1 10年。10年间,粤语流行音乐经历了从最初创作到蓬勃发展的重要过程。在这10年间,香港乐坛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歌手和团体,如、谭、、关、、、、、叶丽仪、张德兰、曲瑞强、叶振堂、席秀兰、陈百强、钟镇涛、谭咏麟等。整个乐坛充满了活力和繁荣。

如果说上一部,我们给大家讲述的香港乐坛可以用“流行音乐从无到有”来概括的话,那么我们要讲述的就是那个群星争光的时代。

1974年到1984年这段时间,是香港粤语流行音乐发展的第一个10年。这一时期,许冠杰是香港乐坛举足轻重的人物。

作为一个香港乐坛的资深人士,我们熟悉许冠杰大概是从这首《沉默是金》开始的,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张国荣的加入。

其实许冠杰在香港乐坛成名比张国荣早了10多年,对香港乐坛的影响和贡献也不可同日而语。许冠杰开辟了粤语歌曲的新天地,让流行歌曲表达普通市民的心声,唱出日常生活的微妙感受。《沉默是金》其实就体现了这种风格——用平实的语言说出了很多人的心里话。

对许冠杰来说,他早年受到甲壳虫乐队的启发去演奏音乐和唱英文歌。在1974粤语电影复兴时期,他和哥哥许冠文拍摄了粤语电影《鬼马》和《双星》。他的主题曲《鬼马》《双星情歌》不仅开创了粤语流行音乐的新时代,也完成了他个人音乐作品从西化摇滚风格到民族化流行音乐路线的转变。此后,他的歌曲在民族小调上可以说是强势,旋律创作上也经常使用民歌的五声音阶,但在节奏上,他会适当融入一些轻快的舞蹈节拍,比如我们都耳熟能详的《纸船》、《梨涡含笑》、《午夜呢喃》就是很好的例子。在歌曲内容上,许冠杰的作品善于刻画市民的心态;可以说满街都是色彩,歌词简单生动,这些歌曲成为了canto pop最富有生活气息的部分。

作者:jess7ca 2006-7-10 09:04回复本发言。

-

3香港音乐世纪回顾

在早期的香港流行乐坛上,有一位与并称为“乐坛的”的人物,他就是关。从第二届香港十大华语金曲奖1979到第七届香港十大华语金曲奖1984,关每年都有入选,从中可以感受到他在香港的地位和人气。管被称为“直男”,这是他从形象到演唱风格给人的印象。这是稳重,大气,公正。他演唱了多部题材狭窄的电影、电视剧集和主题曲,让他的“正义杰”形象深入人心。

谭是继之后,广东乐坛最受欢迎的歌手,因为他和关一样,唱过无数电视剧的主题曲,并以一点戏曲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用带点戏曲唱腔的柔美嗓音演绎那些悲凉或悲凉的英雄侠义故事,别具一格。我们都熟悉的《射雕英雄传》是他和甄妮的杰作。

许冠杰让人们知道了歌手的个人魅力,而谭恩美则让人们关注一个人和他的歌。与关、不同的是,谭无论是台风还是歌曲都以“多变”著称,或雄壮激昂,或特立独行,但无论是普通话还是粤语歌都能赢得掌声。从《小李飞刀》《家变》《给你的好歌》《亲情》《棉花树》到《多少风雨》,百变的Tam激情不断。在1982和1984年,谭还大胆创作并演出了粤剧《白蛇传》和《刘一传》,一时大放异彩。

在粤语流行语发展的前10年,也有很多女歌手。比如徐小凤,人称“小凤姐”。徐小凤的1966就像一个音乐现场,它在70年代中期开始流行。对徐小凤来说,她的歌曲端庄典雅,雅俗共赏,声音委婉,极具磁性。此外,她非常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姿态低调,这使她成为一名著名的歌手。从《神风》《风雨同行》《黄沙万里》《人如波涛》到《爱不止雨》《顺流而下》《一张绯红的脸》《泪前》,可以说徐小凤的魅力无穷。

除了徐小凤,叶丽仪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人物。1947 10 10月22日出生于香港叶丽仪,曾学习粤剧和芭蕾舞,后转行唱歌。1969在tvbi《声宝》之夜歌唱比赛中获得冠军。1974随丈夫移居英国伦敦,曾在那里做过职业歌手。后来他回到香港,和百代唱片公司签约录制唱片。叶丽仪用我们熟悉的圆润开放的嗓音演唱富有韵味的歌曲。恐怕是她在1980担任主唱,并被评为第三届中国十大金曲之一的《上海滩》又是一个经典。

来自叶丽仪的上海滩。也是多年前一部同名电视剧的主题曲。在龙蛇混杂的上海滩,正义与邪恶并存,在明争暗斗中,总会出英雄。对于《上海滩》,当年风靡一时,两年前上海电视台重播时,也取得了很高的收视率。但你记不记得它的情节都无所谓。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它赢得了三位超级巨星——周润发、赵雅芝和吕良伟,尤其是马克和周润发。其次,它奉献了这首优美的歌,一直唱到今天。起初,王功权和顾嘉辉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次也不例外。而叶丽仪显然擅长于此,所以一开口也是气度不凡。其实香港女歌手唱的这么华丽的真的不多。坦白说,叶丽仪的音色并不理想,但正是这种略显粗犷的女声最适合演唱这首歌。不信你听听这个:“波涛汹涌,波涛滚滚,万里之河永不停息!道尽天下,混成一股潮流!.....转了一千圈,转了一千滩,还没有平息斗争!”可惜这样一个吞山河唱国殇的英雄女歌手,现在在香港已经不流行了。

让我们回到我们的回顾。在粤语流行音乐发展的最初10年里,除了叶丽仪和徐小凤,甄妮、汪明荃、叶丽仪和张德兰都是著名的歌星。后面,我们就要一一介绍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将把注意力转向造物主。

在为香港粤语流行音乐奠基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创作者的作用。正是有了顾嘉辉、王祖贤、黎小田、卢国沾等前辈的默默耕耘,香港的粤语流行音乐明星们才争得了荣誉。黎小田在1980开了自己的演唱会,顾嘉辉在1981开了自己的演唱会,一下子成了佳话。1981,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成立;自1982起,10华语金曲奖新增最佳华语歌曲及歌词奖,创作者的成就开始被重视。

在香港粤语流行音乐的前10年,还有一些重要事件值得我们关注:1979年中国内地的改革开放,为香港粤语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而巨大的市场;1981香港的都市民谣,为香港过度商业化的流行音乐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1983年,歌手们纷纷跳槽,引发了香港乐坛的一系列地震。徐小凤率先从CBS跳到新成立的“康怡殷诚”;、关先后离开“宝丽来”加入“康义”的行列;林子祥从“百代”转行到“华纳唱片”;谭从百代调到华星,汪明荃也从娱乐圈调到华星。上一代的巨星已经改变了家庭,这为年轻一代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如果不是和关这两个的顶梁柱在1983都离开了,也不可能在1984迅速走红。

许冠杰用方言演唱流行歌曲的独特潮流,让人们发现粤语不仅仅是用来唱老故事、老戏文,还能唱出世界流行的感觉和普通市民的心声。同时,许冠杰市民歌曲开辟了流行音乐的新主题:下里巴人的生活也可以进入音乐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许冠杰应该是上个世纪最有价值的港歌手。

天皇巨星时代

从1974到1984,这是香港现代粤语流行音乐发展史上的1 10年。80年代中期的香港乐坛,虽然大家还热衷于翻唱和改编,但是整个行业的运作机制已经建立,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娱乐圈的发展。在乐坛,那是包装时代的开始。直接反映就是巨星云集,偶像引领新潮流。关、、、等属于电视剧时代的歌手依然有影响力。较早成名的谭、、和已经奠定了他们的地位,而新崛起的、梅艳芳、、和正在创造更辉煌的局面。从此,香港流行音乐进入了如火如荼的发展时期。

因为唱片业的繁荣,有实力的新人都有自己的市场:林忆莲的好感,陈慧娴的清新天真,亚历杭德罗·德尔非诺的黑色味道,黄凯芹的低调沉稳。陈百强、刘美君、王靖雯、梁汉文、邝美云、李克勤、吕方等。都在音乐界一路领先。与“前辈”偶像许冠杰、谭、相比,这一时期的明星影响了一代港少年的听觉。可以说,80年代香港流行音乐多姿多彩的乐章也是由他们演绎出来的。出自《香港音乐百年回顾》《香港音乐百年回顾》第一部分第三乐章《帝皇巨星时代》。

许冠杰让人们知道了歌手的个人魅力,谭恩美让公众关注了一个人和他的歌。他们是最初意义上的大明星,但谭咏麟的成功才是香港流行神话的真正开始:所有人都为一个歌手的一举一动欢呼,微笑着欢呼,关心他的女朋友,他的生日,他的血型和体重,在他的演唱会上献花,大声尖叫等等。

如果说许冠杰开创了香港流行音乐的新潮流,那么谭咏麟就是全面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从最初并不被特别看重的成员温纳斯开始,谭咏麟终于奋斗到“王中王”的位置,成为港内无人能超越的神话人物。

从70年代留着长发的叛逆青年,到80年代主流的温柔好男人,再到如今历经沧桑的稳重前辈,可以说谭咏麟一直都是傲娇光芒四射。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喜欢谭咏麟的浪漫。他说他的爱在深秋,他说了所有女生可能爱听的话,他唱了所有男生可能经历的关于感情的事。当一些悲伤的旋律,如幻影,感情如无情,水中的花朵,再次播放时,一代人会在他们的眼前看到他们的青春,与谭咏麟有关的记忆。

长大后才知道,现实世界从来没有歌里唱的那么美好:不会有完全的完美,就连水中花的萧瑟之美,其实也是我无法企及的。但我还是喜欢谭咏麟和他的歌,因为那个时候,他也开始表达他成熟的态度,偶尔唱他的老青春梦想。有时候我不禁想,为什么有些人喜欢谭咏麟,因为他既没有鲜明的个性,也没有惊人的音域。直到我再一次听到他的歌,听到他在歌里略带平淡的柔情,我才知道,枣原来在他的歌里记录了一个梦,一个关于你、我或者他的“青春”的梦。

似乎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拥有一个时代:他能满足大多数人的梦想。当然也有人不喜欢,但也肯定说不出为什么讨厌——这么完美的对象,他们不喜欢不是错吗?所以谭咏麟做了10年的歌王,有着辉煌的时代。虽然张国荣、陈百强和其他人分享市场,但他无疑是第一个。属于谭咏麟的时代是积极的,深情的,充满离别之情的。

在谭咏麟时代之后的几年里,有喧闹的国王,越来越多的奖项和越来越少的权威,以及另类颓废和怪异的偶像。其实看着城市里的歌舞场面,偶尔怀念一下属于谭咏麟的岁月,那段干净浪漫的时光,真的很好。虽然我们说我们和谭咏麟一起度过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但谁能阻止我们的回忆呢?

如果说80年代初的香港乐坛是被(关和)批判的话,那么香港乐坛就是被和主宰的。在谭咏麟热形成的同时,1984的港乐坛出现了张国荣能歌善舞的动感形象。他的一首歌《莫妮卡》至今都是强势歌曲的典范。

相对于谭咏麟平民情歌的路线,张国荣的定位应该是“雅皮士”。这个家境优越,受过英国高等教育的男人,偶然进入音乐圈。他进入娱乐圈是因为参加了一个歌唱比赛。年份是1977。

虽然张国荣是1977进入娱乐圈的,但他最初的演艺事业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直到上世纪80年代。可以说,张国荣后来的成功是商业化的必然结果。从他的自身条件来看,他的孩子脸被雕成粉红色是赢得粉丝热情的原因。他的雅皮士时尚也适合80年代中后期世界流行文化和社会消费的口味。

张国荣可以说是娱乐圈的一个神话——起初他是一个美丽的歌手,一个疯狂女孩的梦中情人。后来,他是香港最大胆、最忠诚的演员,人们称他为“大哥”。事实上,回顾张国荣,张国荣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对于哥哥张国荣来说,人生一分为二:一半在孤独的挣扎和功名的辛酸中摇摆,无辜却屡受伤害;一半是看透了自己需求的无常,不在乎外界的一切判断。

如今的哥哥,看惯了世间的风风雨雨,看破了世间的真假,淡然洒脱的活着,演好能演的戏,唱好自己喜欢的歌,做自己想成为的人。

最辉煌的时候也是最孤独的时候,最繁华的时候也是最悲伤的时候。事业如日中天之后,他并不快乐。但是,他已经懂得,演戏就像做人,做好自己就好。所以他成了超级巨星。

在香港娱乐圈,地位和影响力的排名一直是“男尊女卑”。但梅艳芳的光彩是个例外。梅艳芳,这个以“坏女孩”、“妖女”、中性形象示人的百变女王,向来霸气十足,一举一动都是大家风范。作为香港第一“大姐大”,梅艳芳的优雅、气质、唱功、成就可以说是前无古人。

这个从小就在街头卖艺的歌手,知道怎么唱好,怎么把形象打扮的漂漂亮亮,也知道女人的烦恼。梅艳芳不是一个甘于平庸,一步步发展的天生艺人。她的出现改变了香港乐坛过去只有男性风光的格局。所以她最大的意义在于打破了娱乐圈一贯的女性形象。虽然林忆莲的声音比她好,风格也更优雅,但梅艳芳是独一无二的。

可以说,梅艳芳的鼎盛时期也是香港消费潮流的巅峰时期,文化的商业包装符合大众喜新厌旧的心态。正是因为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的出现,香港乐坛的繁荣达到了高潮。同时,他们也完成了香港乐坛的进程。同时,还有一大批优秀的歌手,如前卫西化的林子祥,优雅的徐小凤,忧郁感伤的陈百强,以及黄凯芹、张学友、邝美云、李克勤、吕方等。他们的魅力相得益彰,共同拖起了香港流行乐坛最有市场、最热闹的时代。

整个80年代,一些光芒四射的巨星撑起了香港整个流行界的天空。虽然大家还是热衷于翻唱和改变,但是整个行业的运作机制已经建立,香港流行音乐进入了一个如火如荼的时期。

因为唱片业的繁荣,有实力的新人都有自己的市场:林忆莲的好感,陈慧娴的清新天真,亚历杭德罗·德尔非诺的黑色味道,黄凯芹的低调沉稳。陈百强、刘美君、王靖雯、梁汉文、邝美云、李克勤、吕方等。都在音乐界一路领先。那段时间最有前途的是张学友,他以1985的大热新人身份走上歌坛。1986年已经有《远方的她》《半个月亮》《失恋》等一流作品。

从1986开始,港乐坛开始了另一种热闹:早已成名的谭咏麟和势头正盛的张国荣在各种场合成为水火不容。两派粉丝相持不下,不是吵架就是吵架,互相辱骂,高举自己偶像的大幅彩照,撕毁对方偶像的照片,甚至互相打架。更有甚者,在张国荣生日那天,公司里贴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张国荣死于艾滋病。”这种冲突一直持续到1988,在10华语流行歌曲颁奖典礼上,谭咏麟突然宣布告别领奖台。当场有粉丝跳起来大骂:“都是该死的张国荣!”Leslie在这场粉丝之间的大战中始终处于劣势,深受伤害。当个无名小卒很苦,成名后更苦。这是一个怪圈。

1988年和1989年,就在谭咏麟离开后,香港乐坛实际上成了张国荣和梅艳芳联手的天下,张国荣终于迎来了自己歌唱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歌曲一次次获奖,每张专辑都卖得比一张好。

事业有成,名利双收,风光无限。但是张国荣并不开心。想象一下:在追逐的路上,就在我要和人并肩站在一起的时候,突然听到一句“不玩了”。把他一个人吊在山顶附近的山路上是什么感觉?虽然也是一句“其他的山在天空下都显得矮子。”,认为这个“拔尖”的位置被别人抛弃了,对任何人都不会有好处。

而且,在那个时候,张国荣控制不住自己。新艺宝唱片公司在与tvbi谈判时,将张国荣的唱片合同作为筹码。他觉得自己像一个东西,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就这样,在又一年的生日会上,张国荣突然走到一块牌匾前,揭开牌匾,上面写着七个大字:“张国荣退出歌坛”。人们感到震惊、惊讶、遗憾和理解...百感交集——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坚持要离开,分析了多少内幕而不是一个答案。也许,这将是一个永远的秘密。

张国荣告别了音乐,而且比谭咏麟更彻底——他说他再也不会唱歌了。虽然五年后他重返歌坛,但在当时确实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事后很多人都在讨论:粉丝为什么这么冲动?其实答案很简单——粉丝把自己的人生追求映射在偶像身上。他们闹事,不仅仅是为了偶像的名声,更是为了自己的荣耀和梦想。对于这样的情况,身处其中的歌手也有苦衷。

“大姐大”梅艳芳也因为同代歌手告别歌坛或退出领奖台而宣布离开领奖台。

与男歌手的空缺不同,天后的板凳上站着三位女歌手:美丽的叶倩文、意味深长的林忆莲、清纯的陈慧娴。但林忆莲的风格过于前卫,无法占据当时的主流市场,而陈慧娴又去了英国留学,于是叶倩文以一个漂亮的“加持”占据了第一女歌手的位置。

在谭咏麟和张国荣告别歌坛后,林子祥、陈百强、钟镇涛虽然撑起了香港男歌手的阵容,但却无法占据市场主流,新生代男歌手也无法真正撑起场面,于是一大批有创作能力的台省歌手开始在香港占有一席之地。童安格、庾澄庆、齐秦等。都进入了当时的主流市场,很受欢迎。

1988年,从美国移居香港,延揽了一批有才华、有思想的人,如著名作词家林,创办了“音乐工厂”。罗大佑的理想是亲身体验中国人的世界格局变化,用音乐见证大时代的变迁。

整个80年代,一些光芒四射的巨星撑起了香港流行界的天空。除了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叶倩文等,还有一些人的歌值得记住。他们是忧郁伤感的陈百强,前卫西化的林子祥,清新纯粹的陈慧娴等等。

作为偶像皇帝和超级巨星的代表,陈百强总是给人一种忧郁和优雅的感觉,他优美的歌声是不可替代的。

对陈百强来说,他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有着强烈的自恋倾向,同时他也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他爱紫色,喜欢秋天,清高忧郁认真,一生追求浪漫情调,容易多愁善感。正因为这种性质,无论唱什么样的歌,陈百强的歌里总是蕴含着感情,像透明的紫水晶,散发着迷人的光彩,把无数人带入一种略带萧瑟的美好境界。悲伤和难过自然就来了。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因为酒后吃了太多安眠药,变成了植物人,进了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