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马当要塞的历史足迹

2005年6月16日,在江西省彭泽县马当镇文化站站长彭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沿着一条被杂草和荆棘覆盖的山路,爬上了马当镇附近的马当集,追寻那段失落的历史。

马当落基山形似奔马,横卧长江,其岩头呈90度角立于江心,面对江心沙洲棉川岛,江面被挤压到一个狭窄的地方。

在机投周围的悬崖峭壁上,抗战前,国民政府先后在此修建了三级锁河炮台,构筑了牢不可破的马当要塞区。

一级电池建在马头的一个凹陷处,自然而隐蔽。这里的重炮击沉了许多入侵的日本船只。

在二次电池处,有一条长约50米,形状为“”的隧道,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英气。隧道的地面和墙壁都是用大块的青石铺成的,隧道的穹顶是用青砖砌成的,中间有一个精心设计的通气孔,青砖里填充着米浆、石灰和桐油的混合物。平时可以在隧道里放置大炮,一旦河中敌舰进攻,可以发动火炮轰击;等敌人还手稍微狠一点,也可以把枪拖回洞里隐蔽。

三级炮台放在河边一块乱石后面,设置重机枪阵地,主要是边防军的主要阵地,防止敌人强行登陆攻击沿河炮台。

日军进攻前夕,国民党政府还在落基河下游约500-1000米处,沉船构筑了一道拦河坝般的阻挡线横跨两岸。在封锁线周围,有30个人工鱼礁和1600多个水雷。如果配合岸上的三等炮台和碉堡,可以称之为天然屏障。

但事实证明,在战争中,再好的天然屏障,再坚固的堡垒,都需要立体的防护体系。要守住堡垒,你既需要空中支援,也需要战友帮你保护堡垒后面。

马当的沦陷恰恰是一个弯路。

走访马当周边地形,发现除了马当集的河边,四面八方都是平缓的丘陵、丘陵、湖泊。在敌方优势海空军的强力介入下,中国军队一出现在公路上,恐怕就要先被日军飞机深耕了。退一步说,就算援军及时,靠着那些山头,本来战斗力就不强、装备也差的中国军队,连兵马的设防阵地都守不住,顶多赔上一万多士兵的性命,拖延日军进攻一天两天,也是徒劳!

在东海舰队服役多年的彭主任感叹:马当就是一个真实的例子。实力不如人,处处被动。落后就要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