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奇妙的古籍(《山海经》)是谁写的,它所讲述的真的存在吗?
东汉刘向、刘欣、王充的“正统”观点认为,《山海经》是大禹、伯夷所作,但人们在《山海经》中发现了大禹、伯夷之后的史实,于是“禹与之说”受到质疑。此后隋朝的颜之推虽然坚持旧论,要掩盖难以掩盖的漏洞,却不得不用“后人坠入其中,非此篇”作为掩饰。因此,《山海经》作者成为众多学者考证的对象,各种假说层出不穷,如“简毅左说”;《邹衍说》;后人综合了炎黄民族的传说。南楚人说;巴蜀人说话;早期的炼金术士说,等等。当代学者袁珂认为,《山海经》实际上是一个佚名之人的作品,并不是一个人一次写出来的。以上说法虽有不同,但都肯定了《山海经》的作者来自中国。
然而耐人寻味的是,关于《山海经》作者的争论并不止于此。一些学者,尤其是国外学者,对《山海经》的内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并把追溯作者的视角扩展到国外,得出了令人惊讶的结论。他们说《山海经》不是中国人写的,真正的作者很可能是外国人。这种说法就像《山海经》里的离奇神话,令人大开眼界!那么,他们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呢?法国汉学家马伯乐认为,《山海经》所描述的地理系统受到了公元前5世纪来自外部的印度和伊朗文化潮流的刺激和影响。言下之意,《山海经》的作者可能是印度人,也可能是伊朗人。港学者卫聚贤在《古代史研究》中进一步澄清《山海经》的作者是印度人隋朝子。
当《屈原》和《九歌》的作者苏(65438-0978年在台北出版)提到《山海经》时,他把作者的疆域进一步向西推到巴比伦。在他看来,《山海经》是一本关于阿拉伯半岛两河流域的地理书,最初是巴比伦人写的,战国时期由波斯人带到中国,其中一些关于中国地理的内容是后人夹杂进去的。他还认为《山海经》也可能是邹衍的讲义,是他的弟子们记录的,而不是一个人。
还有一些欧洲学者将《山海经》中记载的内容与希腊神话进行对比,认为书中的长耳朵、怪股、三脚等奇形怪状的人物与希腊神话中的妖怪十分相似。此外,美国学者还认为《山海经》对美洲大陆有准确的描述,如《海外东经》、《野东经》中描述的“光华谷”,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有惊人的相似;《东山经》生动准确地描述了内华达州的黑石和金块,旧金山湾的海豹,以及会装死的美洲负鼠。也有研究者根据《山海经》指示的路线考察过美洲大陆,发现两者之间有非常一致的地理现象。从这些欧美学者的考证来看,《山海经》的寓意好像又是希腊人或者美国人写的!
对《山海经》作者的争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本书在历史、地理、文学、动物学、植物学等诸多领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地位。有些研究者从中国境外寻找作者,虽然显得牵强附会,难免哗众取宠,但不乏真知灼见。究其原因,其实是由《山海经》所涵盖的惊人的广度、复杂性和包罗万象的内容所造成的,导致研究者得出了人们众说纷纭的结论。所以,要彻底解开这个谜团,还需要时间。现在看来,历史学家凌春生的观点可能更符合现实,即《山海经》是一部以中国为中心,东西太平洋,南至南海诸岛,西至西南亚,北至西伯利亚的古亚洲地理。它描述了古代亚洲的地理、自然历史、民族、宗教等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其作者可能难以确认。
《山海经》主要栏目:中篇小说,聪明人的故事,城乡趣闻,惊险故事,家庭悲喜剧,
个人经历故事、清正廉明的官场故事、幽默讽刺的故事、民间传说、茶馆趣闻、巧夫妻的故事、民间奇闻、海外奇闻、伤心女人的故事、宫廷秘闻、三教九流的故事、谜语。
《山海经》的内容
《山海经》是先秦时期的一部古书,是最古老的充满神话传说的地理书。主要描写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以及古代历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此外,《山海经》还以流水账的形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关于这些事件至今仍有较大的争论。全书共18篇,约31000字。五藏山经典5部,海外经典4部,国内经典5部,野地经典4部。《汉书》13篇,不包括《野经》和《家经》。全书内容如下:藏山五经5章,海外经4章为一组;《海内经》共4章;而书末的5大荒野经典和1海内经典算是一组。每个团体的组织结构都有自己的起点和终点,贯穿前后,都有目的。一组藏山五经按南、西、北、东、中方位顺序分章,每章又分若干节。前一节和后一节由相关的句子连接起来,使得各节之间的关系非常清晰。
这本书是按地区而不是按时间来一一记录这些事情的。记载的东西大多是从南方出发,然后向西,再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中部(九州)。九州被中国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所包围。在中国古代,《山海经》一直被视为中国历代史家的历史工具书。因为书写了很久,连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都想:“余本纪和山海经里的妖怪我都不敢说什么。”
《山海经》奇书
《山海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之一。它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山海经》【1】是一本描写图画的书。
刘锡城在《全息山海经比较》(1)的序言中指出:“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流山海经13》和学者郭璞的《图画也是牛的形状》、《在恐兽》的记载和论述表明,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而且 都说《海经》的部分是先有图,后有文,所以“以图叙事”的叙事模式至少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文化传统。 马倡议(2)也认为:“《山海经》之母可能有图,它(或其主要部分)是一部以图为文的书(先有图后有文)。古画失传,文字流传下来,就是我们看到的《山海经》。”柳宗棣(3)写道:“《海经》的荒诞与神话,与此书的特殊渊源密切相关,在古籍中独树一帜。简单来说,这本书是一部描绘画面的作品,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看到的《海经》在书之前就有了画面,书中的内容就是一幅画面中内容的写照。《山海经》中的人物特点是静态描写少,动态叙述多,空间方位多,时间进程少。其实,前人早就注意到这一点,宋代学者朱是第一个指出这一点的人。但是前人在这一点上都有相同的误解,就是整个《山海经》包括《山海经》都有图。事实上,不可能像《山经》那样画出包罗万象的自然历史知识,更何况它还记录了许多动物的声音和习性。这些内容如何用图片表现出来?除非古代有这样的多媒体技术。然而,海静所依赖的画面早已失传。我们今天看到的《山海经》有插图,千奇百怪,令人眼花缭乱。只是后人根据书中内容加上去的,和我说的古画完全不一样。"
第二,《山海经》保留了大量古代史料。
《山海经》一直被大多数人认为是“荒诞”的。就连敢于打破《尚书》束缚,把中国古代史推给炎黄皇帝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也说“余本纪和《山海经》里的妖怪我都不敢说”。之所以会有这种观点,似乎与《山海经》从图到字的写作过程有关。如《海外东经》记载“北有工虫二人,各有二首。一个是在书生之国的北方”。根据《山海经》的成书过程,在《山海经图》中的君子国北面有一道彩虹,说明那里经常见到彩虹。当时的象形文字应该与甲骨文中的虹字相似,都是两头有头的虹的形象(见熊《说文解字》)。后来古人根据山海经图写《山海经》的时候,几百年过去了,作者不一定是文献学家。此时彩虹的虹字已经变成了“工虫”,于是把彩虹描述成“工虫”,并希望用字面意义上的“各作两首”来描述,让后人无从得知它究竟是天边的彩虹,还是只有两个头的怪物。所以连司马迁都说:“不敢言。”
正是由于《山海经》的所谓荒诞,千百年来,该书既没有正史记载,也没有诸子流传,所以很少被后人改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该书的原始风貌和许多珍贵的古代资料和信息。
第三,《山海经》与东方的彝族有关。
金荣泉(4)在《帝君及其神系考辨》一文中指出:“帝君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一个谜一样的神。他的事迹,正史没有记载,其他学者也没有流传,只是在《山海经》中,特别是《大荒》和《海内》两部经典中有记载。究其源流和脉,显然不属于炎帝世系,也不属于黄帝世系。是与炎黄两大世系并存的第三世系。关于帝君在当今中国古代诸神中的地位,众说纷纭。但一般认为帝君是古代东方民族的祖先,这种观点是一致的,因为《山海经》记载的帝君的活动及其后裔的国家大多在东方。
许(5)说:“狄俊是《山海经》中最突出的人物。关于他的事有十六件之多(经典中,只有颛顼皇帝有十七件之多,但他见过三件关于九夫人葬地的事,只剩下十五件。此外,还有黄帝十事、颜地四事、帝喾三事、尧帝二事、舜帝八事、丹朱、帝江、帝鸿二事。其余的人没有一个皇帝的名字)”。通过狄俊的这十六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他是全知的,东西南北;第二,古代几乎所有的重要发明都出自他的后代;第三,包括嵇、姜、姚在内的众多宗族被他割裂。第四,太阳是他的儿子,月亮是他的女儿。在他的下面,有“人面、狗耳、兽身、两条青蛇,名为舍碧尸”和“彩鸟”的“下一个朋友”。
西汉刘向(辛)写《山海经》(六):“写《山海经》的人,出唐虞之时,...留九州为贡,并受益于他物之善恶,撰《山海经》,多为后人所言。清毕沅《山海经新编》序说,《山海经》据说“写于宇易,述于秦州”。但后人认为《山海经》不是一个人写的,是周人、齐人、楚人写的。柳宗棣(7)认为“古人关于宇易《山海经》的说法虽然不可信,但未必没有根据”。自古以来“神不分类,人不拜非族”。《山海经》中的一些史料,尤其是反映帝君神威事迹的人文、历史、地理资料,出自伯夷或东夷伯夷的民族,应该没有什么大错。
第四,《山海经》由两部分组成。
顾颉刚(8)认为:“《山海经》流传至今,其中《山海经》融为一体;《海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外四经和国内四经,另一类是《大荒四经》和《国内四经》。两组的记录大致相同,都是用一张图作为说明。所以可以说是一件事的两个记录。”现代研究同意这一观点。王宁在《山海经分区》中说,“野四经其实是海外四经的另一个版本”。所以在《山海经》的考证中,野东经和海外东经可以相互印证。
第五,《山海经》中地理描写的顺序与现实中不同。
《山海经》的顺序是南、西、北、东,可能与古代“远北”的习俗有关。换句话说,古代的山海地图和现在的地理地图在方位上是不同的。以海外东经唐谷王为例:“黑赤北黑,食米蛇,一红一绿,旁。一方面,在竖亥北部,人是黑头,吃米做蛇,一条蛇是红的。”。郝懿行说,“天黑的时候,你应该把牙齿摘下来。王逸注意到楚辞唤魂云:“黑齿,齿皆黑。高《淮南坠状训》云:“其人黑痴,食米吐蛇,乃在汤谷。“这是古籍中有牙齿的证明。”汤谷下。十日沐浴的唐谷上有一株芙蓉花,在黑池的北面。住在水中,有大树,9号住在下枝,1号住在上枝。”
上面的记载清楚地表明,在山海地图中,黑池州在地图的上(南),塘沽在黑池州的下(北)。这为《山海经》的考证提供了方向坐标。
基于上述背景和原则,我们研究了鲁东南龙山时代的考古资料和历史地理文献(伯夷是龙山文化晚期东夷部落的首领),考察了鲁东南沿海地区的人文、风光、山川地理情况。我们发现《海外东经》所描述的地区与《尚书》中彝族的地理面貌和海岱地区龙山文化药王城的类型分布非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