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河南独有的特色。
1、南召猿人:在河南南阳南召县发现的一具猿人化石,证明约50万年至60万年前河南就有人类居住。
2.许昌人:2007年在河南许昌发现了距今约65438+万年的古人类化石。它的发现,与其他遗址的合作,为中国人不是起源于非洲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3.贾湖遗址:位于河南舞阳,距今约9000年。这里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酒、世界上最早的刻有相似文字的符号等世界上最早的文明成果,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被认为是“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
4.裴李岗文化:距今约8000年,因在河南新郑裴李岗村发现而得名,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5.太昊陵:距今约7000年,位于河南周口淮阳县。它是黄三排名第一的太昊伏羲陵,也是中国18大名陵之首。始建于春秋,唐宋时期扩建,明清时期完善,有51个御祭。淮阳,古称“万丘”,是伏羲的都城和安息地,也是神农的都城。被认为是华夏姓氏文化、农耕文化、龙图腾的发源地,是华夏和东夷民族共有的圣地。
6.仰韶文化:因发现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仰韶村,距今约5000年至7000年而得名。这是同时期最广泛、最典型的古文化,仰韶村的考古发掘也是中国现代考古的开端。
7.黄帝故里:河南新郑是国内史学界公认的轩辕黄帝出生、创业、建都之地。中国人从春秋时期开始在新郑轩辕丘祭祀人类的始祖黄帝,一直延续至今。“黄帝故里祭祖大典”也因为得到全世界华人的广泛认同而成为中国第一大典,在提高中华民族凝聚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8.二里头文化:因发现于约4000年前的洛阳偃师二里头而得名,学术界认为是夏朝的都城。这里出土了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
9.郑州商城:位于今郑州市中心,是商代早期的重要都城。这也是郑州成为古都的原因之一。
10,安阳殷墟: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发现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居20世纪人类10考古发现之首,殷墟毫无争议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常用字约5000个,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中唯一流传下来的文字。“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在安阳建设世界上唯一的汉字博物馆——中国汉字博物馆。
11.白马寺:位于洛阳,始建于东汉。它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修建的第一座官办寺庙,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有力见证。
12、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北魏迁都洛阳后发掘。它既是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化交流的产物,也是龙门石窟进行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尤其是奉先寺的鲁舍那大佛,其“东方微笑”集神性与人性、阳刚与阴柔于一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龙门石窟也因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3、少林寺:位于登封,是禅宗和少林武术的发源地。佛教传入中国后,少林僧人将其与中国的儒道思想融合,创立了禅宗。禅宗这一中国佛教,迅速传到日本、朝鲜、韩国、东南亚等全国各地,对中日两国的花道、茶道、柔道、武士道等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少林武术天下第一,少林天下第一。少林僧人在交流中吸收了世界武术的成果,总结出少林拳、少林棍、易筋经、铁布衫等700多种武术绝技,对其他武术流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少林拳衍生出来的拳种只有四五十种。少林的积极入世,使其与中国历史紧密联系,并在南北朝、隋、唐、北宋、明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少林寺森林也因其社会责任而成为“天下第一寺”,少林武术四处传播,并在实战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少林与时俱进,对外开放,积极入世,使其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在历经磨难的今天,禅宗和少林武术依然生机勃勃。如今的少林和尚将互联网、营销等现代文化融入少林文化,让少林快速走向世界。少林成为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典范,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名词。
14、中岳庙:位于嵩山,是五岳中最大的道教建筑群,共有古建筑514座。中岳庙建于秦朝。后来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等皇帝在模仿故宫之后又加以扩展。现存的中岳庙是乾隆皇帝仿北京紫禁城建造的。因为酷似故宫,所以被称为“深山中的故宫”。五岳山为道教所封,中岳庙是五岳山中最大的道教建筑,所以中岳庙被认为是嵩山地位的象征。
15、嵩阳书院:位于登封嵩山,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范仲淹、程颐、程颢、司马光等大学者曾在此讲学,司马光撰写的《子同治鉴》有部分在此。它在洛阳附近,二程在这里融合了儒释道,初步建立了影响中国八百年的理学。
16、应天书院:位于商丘睢阳区(北宋称应天府),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学生千里来”“远近学者皆归”,意为应天书院。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曾在此求学,定居商丘,任应天书院主教。
17、登封观星台:位于登封,始建于元代,距今约800年历史。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天文遗址。伟大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在这里取得了领先西方301年的天文成就,由此制定的“授时历”被中国、朝鲜、日本沿用了360多年。今天,基于此,我们国家正在这里建设“中国天文博物馆”,展示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
红旗渠18:位于河南安阳,是举世闻名的“人造天河”、“世界第八大奇迹”。为了修建这条运河,654.38+万人在大山里的悬崖峭壁上辛勤劳作了654.38+00年。他们没钱,没饭吃,没技术,没政策支持。但是,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夷平了1250座山头,修建了上百座引桥,钻了上百条隧道,终于把生命之河引入了干旱的土地。红旗渠总渠长4000多公里,其土方可以从哈尔滨到广州筑起宽2米、3米的石墙!红旗渠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杰作。
(2)定都河南的王朝
1,伏羲:伏羲居之首,都城和淮阳葬于河南周口。
2.神农:神农是古代另一个重要的皇帝,他的都城也在淮阳。
3.轩辕:轩辕是黄帝,居五帝之首。他在新郑出生、创业、建都。
4.夏朝:夏朝是中国的第一个朝代。夏多次迁都,有二里头、偃师、洛阳、阳城(今登封、郑州,也在洛阳附近)、杨寨(今禹州、许昌)三大国。
5.商:商朝多次迁都,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三处:洛阳偃师商城、郑州商城和朝戈(在鹤壁淇县)。
6.西周:西周有两个国家,一个是濠京(在今陕西),一个是洛阳。
7.东周:东周都城洛邑(今洛阳),延续数百年。
8.西汉:西汉的主要首都是长安(今Xi安),但早期洛阳也是首都。
9.东汉:洛阳是东汉的首都。东汉末年,董卓在长安挟持献帝数年。
10,曹魏:曹魏早期定都许昌,后来曹丕定都洛阳。
11,西晋:洛阳,其首都。西晋末年,皇帝被带到长安,关了几年。
12、北魏:北魏初期以平城(今山西大同)为都城,后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13,隋:文帝定都长安,迁都洛阳。
14、唐:长安为唐主都,洛阳为东都。唐朝末年,朱温带着唐朝皇帝到洛阳待了几年。
15,武周:武则天篡夺唐力王位,建立武周,定都洛阳,称洛阳为神都。
15、后梁:后梁定都开封,后迁至洛阳。
16,晚唐:洛阳为其都城。
17,后金:后金定都开封,曾有洛阳为短期都城。
18、后汉:后汉的都城是开封。
19、后周:后周的都城是开封。
20.北宋:北宋首都开封。
21,金:金曾以北京为都城,后迁都开封20年,直至去世。
(三)河南与“中国”的名称
河南不仅被称为“中原”、“中州”,历史上还被称为“中国”、“中土”。今天的“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PRC)的简称,但历史上最早的“中国”是指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地区,这是历史学家的共识。
“中国”一词在西周和周武王时期的意思是“中央政府的国家”。3000多年前,周公在阳城(今河南登封,洛阳附近)(今登封嵩山有一处周公测影台遗址)用土规测日影,发现夏季至日中午周围景物中没有日影,以为是地心,于是周朝称中国,附近建有洛邑。因此,洛阳被历代文人视为“天下第一”。
大量文献也可以证明“中国”一词起源于河南。“中国”二字曾见于《诗经·民劳》:“中国也是都城”,当时的都城是东周的都城洛邑(今洛阳)。又见《诗·雅·民劳》:“惠中国,隋四方。”又见《六月诗·潇雅序》:“当潇雅废,四洋侵,中国弱。”从出土文物来看,1965年陕西宝鸡县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何尊”中最早发现了“中国”二字。文章说:“只有王在周初迁居他处,并从天上向回报。四月,王为京房童子,曰:昔在王二烤,王受此(命)。只有吴王,自为大邑商人,告天曰:禹居在中国,其来也。”可见,这里的“中国”指的是周朝疆域的中心区域,即成州,也就是今天的洛阳地区。史记?刘景川说:“当你成了王,周公属傅,你却成了周洛邑,也在天下之间,诸侯朝贡四方。”洛邑之所以被称为“中土”或“中土”,是因为它在人间生活了数周,这应该也是河南后来被称为“中州”、“中原”的原因。
其实中国这个词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含义。一般指统一时期的全国,分裂时期的中原(今河南地区)。随着皇帝统治领土的变化,中国的范围也不同了。
由于河南不仅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也是这片广袤土地上千百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一词逐渐成为正统国家的代名词。历史上,无论是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还是失去中原的汉族政权,都自称“中国”,互不承认对方是“中国”。
[编辑本段]八。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从表面上看,她是一种地域文化。在深层次上,她不是一种普通的地域文化,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和脊梁,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历时近20年完成的国家重点出版项目《中原文化大典》共有55卷,厚达两米多。限于篇幅,以下仅从《中原文化浅显读本》《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一书中节选部分内容,简要介绍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
(一)龙文化
龙是智慧、勇气、吉祥和尊严的象征。河南是龙的故乡。被誉为人类始祖的太昊伏羲,在今天的周口淮阳创造了龙图腾,实现了古代众多部落的第一次大融合。被称为人类另一个祖先的黄帝,为了团结黄河流域各部落的思想和精神,在今天的新郑用龙作为新部落的图腾。今天,中国人被称为“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这就是他们来的原因。从出土文物来看,河南发现的龙文物历史悠久,最为真实。距今6400年的濮阳龙邦是中国最早的龙图像,被考古界誉为“中国的一条龙”。中国第一个都城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型绿松石龙,至少在3700年前就被学者命名为“龙”,等等。这些龙文物从夏、商、周、汉、唐、明、清一脉相承,都是中华民族龙图腾的源头,可以说是北京故宫各种龙像的祖先。起源于中原的龙形象,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中华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共同的精神支柱。
(二)汉字文化
汉字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标志和中华文明的显著标志,对朝鲜、韩国、日本甲骨文等国家的文字文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四千多年的汉字文化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原汉字史。汉字的出现和每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几乎都发生在中原地区。传说黄帝时代的仓颉人物是在河南创作的。第一个完整的中国文字系统——甲骨文,在河南出土。帮助秦始皇“同书”、制定《小传》书写规范的李斯是河南上蔡人。编纂世界上第一部字典,总结汉字生成规律,统一词义分析的文字学家许慎是河南漯河人。他在家乡完成了《说文解字》这部中国文字学的杰作。我们今天仍在使用的标准字体“宋体”产于河南开封,著名的活字印刷术也是在这里发明的。
(三)姓氏文化
河南是中国姓氏的摇篮,无论起源如何,都与中原有着密切的联系,并衍生出大量的姓氏。在中华姓氏大典的4820个汉族姓氏中,有1834个起源于河南,占总姓氏的38%,其人口占今天汉族总人口的84.9%以上。前300名姓氏中,171根在河南,占57%;在按人口排列的65,438+000个姓氏中,无论是以李、王、张、为代表的中国四大姓氏,还是以林、陈、郑、黄为代表的南方四大姓氏,都有78个姓氏起源于河南,它们的根都在河南。近年来,河南举办了以“同姓同根,万姓同源”为主题的姓氏文化节,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响应,在全球华人中掀起了寻根、朝圣、祭祖的热潮。姓氏文化是河南特有的文化现象。
农业文化
农业最早出现在中原。中原农耕文化包含了许多特色农耕技术和科学发明。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出土了许多农业生产工具,为早期农耕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实物证据,特别是打磨过的石磨棒,成为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粮食加工工具。众所周知,黄三的首领伏羲教人“织网”,开启了渔猎经济时代;炎帝,人称“神农”,教人播种收割,开创了农业时代。大禹用疏浚的方法治水,促进了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数学、测绘、交通等相关技术的进步。战国时期,河南人郭征修建的“郑国渠”极大地改善了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随着民族的融合,特别是中原人的南迁,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理念传到南方,促进了中国古代农业水平的提高。可以说,中国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农业技术的发明创造,农业的制度和观念,都与河南息息相关。
(5)商业文化
中国的商人、商业和商业文化的起源在中原,这是考古和历史的共识。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有比较自觉的商业意识,产生了中国商业文化中的许多第一。商朝的王海被认为是商业的鼻祖,即他是第一个用牛车把货物拉到很远的地方做生意的人。第一儒商老夫子,河南浚县人。他不仅做官,而且善于经商致富。第一个热心公益事业的人,被后人称为“商圣”的范蠡,就是南洋人。在他帮助越王勾践灭了吴国之后,他悄悄地隐退,把自己的才能投入到商业中。第一位爱国商人是新郑人高闲。在他做生意的路上,他被秦始皇入侵,并以他的十五头牛为代价从秦军退休。此外,中原还创造了中国商业的许多第一。比如,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职业商人诞生于西周的洛阳,政府颁布的第一部保护商人利益的法规诞生于春秋时期的新郑,以“城门签”为代表的最早的关税征收发生在春秋时期的商丘。第一个有战略思想的工业商人是东周洛阳的白圭,第一个商业理论家是今天商丘的计然。最早的商人诉讼条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郑国,也就是现在的郑州。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百万人口以上的国际大都市是北宋的汴京(今开封),当时人口达到654.38+0.5万多。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这一盛况的真实写照,而伦敦这个欧洲最古老、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当时只有5万人。清代巩义的康百万家族,书写了“富不过十二代,四百年不败”的商业神话。可见,中原商业文化在中国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六)思想文化
中原思想文化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核心。伏羲在河南淮阳玩八卦,后来的周文王在河南安阳友利城的监狱里写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易经》。周公在《礼乐制·洛邑》中建立了一套法律法规体系来教育人际关系。百家争鸣多是河南人,他的活动区域主要在河南。老子和庄子都是道家的人,都是河南人,他们分别在河南写出了影响深远的《道德经》和《庄子》。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先驱。他虽然出生在山东,但祖籍是河南商丘,孔子讲学游说的主要活动区域在中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商鞅、申不害都是河南人。此外,墨家的墨子,纵横家的苏秦张仪,兵家的吴起,圣人的吕不韦都是河南人。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原,以河南为中心向全国传播,并迅速成为一个有影响的思想流派,最终与儒、道一起构成了中国思想文化的核心。东汉洛阳人王充的《论衡》是一部唯物主义哲学的杰作。南北朝时期,河南人范镇在《神灭论》中系统阐述了无神论思想,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少林寺僧将儒释道合二为一,创立了影响深远的禅宗。洛阳人程颢、程颐开创的宋代理学将儒学推向了一个新的思想高峰,成为宋元明清以来的主导思想。总的来说,中原的思想文化传递着一种朝气蓬勃、自强不息、中庸之道的人生哲学,既蕴含着“创新”的进取精神,又体现了友好相处、向往和平的精神境界。这些思想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形态和性格,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对世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7)科学、技术和文化
中原地区科技文化相对发达,具有内容广泛、发明创造实用、历史发展传承等特点。例如,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它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不仅达到了那个时代的最先进水平,就连现代人也惊叹不已。三门峡出土的西周青铜柄铁剑是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器物,被誉为“中华第一剑”。郑州发现的汉代冶铁高炉是世界上最早的椭圆形高炉。东汉时期,河南人杜世发发明了“水排”爆破技术,比欧洲早1000多年。陶器和瓷器也首先出现在河南。“仰韶彩陶”造型精美,“唐三彩”驰名中外,钧瓷五彩缤纷,古朴典雅,不仅代表了历史上制瓷技术的最高水平,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和艺术价值。俗话说“一件钧瓷不如一家万贯”,正说明了这个道理。有“圣人”之称的东汉太史令张衡,比西方早1700年发明了“地动仪”。当代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创立的“亨廷顿理论”比“宇宙理论”先进得多。在唐代,一位来自河南的僧人一行不仅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自动计时器,还提出了“恒星自行运动”的观点,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早了1000年。他和他的同事们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子午线测量,这成为古代天文学发展的里程碑。中国的四大发明都是在中原孕育和发明的。
(8)中医药文化
中原医学文化以整体治疗思想、病理多角度观察、治疗技术独特、用药和谐而著称,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国粹。黄帝被后世公认为中医的创始人,战国时期编纂的《黄帝内经》至今仍是中医工作者必读的指导性医学著作。东汉南阳人张仲景,提出六经辨证理论体系,是我国第一部集理论、方法、方药于一体的中医经典专著,被誉为“中国医方之祖”。洛阳龙门石窟“方子洞”现存北齐中医全方118张,治疗疾病37种。这些药方是中国最早的石雕药方。北宋首都开封有商医局、御医院、医秘库、太医局、翰林医宫等机构,在当时都是首屈一指的。放置在“医学宫”中的精心制作的“针灸铜人”,成为世界针灸医学发源地的象征。可以说,中医文化起源和发展于中原,这里汇聚了中医大师,诞生了中医名著。
(9)诗歌文化
河南是中国文学的发源地。中国最早的散文集《尚书》是东周洛阳的史家们编成的一本书。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河南省的作品有100多首,占总内容的三分之一以上。鲁迅说,在秦朝,河南上蔡,只有李斯可以称得上文学家。汉魏时期有“汉魏文章半洛阳”之说。洛阳贾谊首创骚体赋,张衡《二井赋》为汉赋之最,贾谊与晁错将西汉政治理论推向高峰。汉魏“建安七子”中的阮瑀和杨颖都是河南人。左思的《三都赋》名扬天下,留下了“洛阳纸贵”的佳话。宋词的故乡是开封,“梁园文学”的主阵地是商丘,二者都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东晋以后,汉族南迁,以谢灵运山水诗、江淹抒情赋为代表的中原文人的作品,促进了江南文学的繁荣。唐代最著名的三位诗人中,河南有两位。诗圣杜甫,河南巩义人。他以阴郁失意的笔调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沧桑,他的诗被誉为“诗史”。白居易是一位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诗人,河南新郑人。他的诗歌《长恨歌》、《琵琶行》成为传诵千古的佳作。韩愈,孟州人,“八代之衰”,居“唐宋八大家”之首,达到了中国散文的巅峰。岑参、刘禹锡、李贺、李商隐等河南人也以其杰出的文学成就跻身于著名诗人之列。
(10)武术文化
武术文化,又称功夫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鲜明特色。中原武术文化技术天下第一,德传中国。少林功夫生动地展示了少林武术在中国武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历史传说和帮助戚继光抗击日寇的辉煌业绩,使少林寺远近闻名,成为中华武术聚集、传播、发展的地方,使少林成为中国武术的品牌,也成为中原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品牌。太极拳是由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创立的中国武术文化的又一重要流派。其特点是刚柔相济,目的是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它已经传播到五大洲,成为亿万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