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第二册知识点总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筹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Logo:开国大典1949.438+00.6438+0.3。
3.重要性:
(1)国内: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新纪元;
①对国家的影响:中国结束了100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②对人民的影响: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外:
(1)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鼓舞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为民族解放而斗争。
抗美援朝1。理由
(1)1950 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出兵入侵朝鲜。
(2)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
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宗旨:抗美援朝,保卫祖国。
3.过程
(1)去前线:1950 10。根据中央决定,以彭·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道抗击美国侵略者。
(2)主要战果: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将美国侵略军赶回“三八线”附近。
(3)结束标志:1953年7月,美国被迫签署停战协定,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三大改造1。农业合作
(1)原因:土改后农业分散,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农业合作的优越性促使农民积极参与合作社。
(2)形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发展:经历了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4)完成:1955,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从65438年到0956年,中国大部分农民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合作
(1)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促进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完成:1956,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
从1954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成为公私合营的企业,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达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建立经济特区1。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2.最早建立经济特区:1980;广东省和福建省。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
3.含义:在建立经济特区的地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制度,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华侨和港澳同胞投资,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深圳的地位: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作用: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