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起源于什么时候?

造纸术起源于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

造纸术的发展;

公元前2世纪西汉初年,中国就已经出现了纸。最初的纸是用大麻纤维或大麻织物制成的。由于造纸尚处于初级阶段,工艺简单,制成的纸张质地粗糙,纤维束松散多,表面不光滑,不适合书写。一般只用于包装。

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造纸。他用树皮、麻头、布、渔网等原料,经过粉碎、捣碎、油炸、烘烤等过程,制成了纸,这就是现代纸的起源。这种纸好找,便宜,质量也提高了,所以逐渐被广泛使用。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称为“蔡侯纸”。

汉代以后,虽然工艺不断完善成熟,但这四个步骤基本保持不变。即使到了现代,在湿法造纸的生产中,生产工艺与中国古代的造纸方法仍然没有根本的区别。造纸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原料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已有桑皮、藤皮用于造纸。

到了隋代五代,竹子、檀皮、麦秸、稻秸也已作为造纸的原料,为造纸页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充足的原料来源。其中,唐代用竹子制成的竹纸标志着造纸技术的重大突破。二世纪造纸术在中国各地普及后,纸成为帛书和竹简的有力竞争者。

到了第三、四世纪,纸已经基本取代了帛书、竹简成为中国唯一的书写材料,有力地促进了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三至六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造纸术不断革新。在原料上,除了原来的麻和纸,还扩展到用桑皮、藤皮造纸。

在设备方面,继承了西汉的造纸技术,出现了更多的活动帘床纸模。框架上放置一个可移动的竹帘,可以反复捞出上千张湿纸,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加工制造技术上,加强了碱液蒸煮和打浆,提高了纸张质量,出现了彩色纸、铜版纸、填充纸等加工纸。

经过元明清几百年,到清代中期,中国的手工造纸已经相当发达,质量先进,品种繁多,成为中国文化几千年发展和传播的物质条件。

扩展数据:

造纸术的历史地位和发现;

1,历史位置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发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丝织的国家。

2.造纸术的发现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用上等蚕茧吐丝,剩下的恶茧、病茧用漂白的方法制成丝绵。漂浮后,垫子上会留下一些残留的絮状物。当牙线次数较多时,垫上残留的牙线会堆积成纤维片,晾干后即可剥离,可用于书写。这种絮体的副产品数量少,古书中称之为“何琪”或“方絮”。

这说明中国古代造纸的起源与丝绵有关。

百度百科-造纸(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