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千户苗寨的历史演变

西江千户苗寨的历史演变:

战国时期,秦灭楚,部分苗人背井离乡,长途西迁,进入武陵山区的巫溪地区,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武陵人。

西汉时期,这部分苗族先民在这里迅速发展,形成了一支与汉朝抗衡的力量。在春秋战国时期,雷山属于战国时期的献国和契兰的边界,战国时期的夜郎国,秦朝时期的项峻和契兰的边界。

西汉时,位于兰、五莲两县之间;东汉时属五莲郡;三国时属蜀国郡界;魏晋时期,属花冰郡;唐朝时,属罗宫县。

五代至宋代属邵青府蓟县夔州道,元初属管外苗区。元代中期属湖广亳州宣威部,管外属苗区。

清朝乾隆年间,为了管理苗族,清政府对苗族实行户籍登记,强行废除苗族子女随父姓的传统,以苗姓的谐音确定汉族姓氏。

江、唐、侯、杨、董、宋、顾、龙、陆、李、梁、毛、陈、金、吴是西江苗族的姓氏。

秦汉至元明清初,虽然涉及到朝廷在雷公山山区的设置,但县制和羁縻府对这一地区几乎没有或根本没有直接的统辖,历史上常称这一地区为蛮荒之地、苗圃和生活天地。

雍正七年,贵州巡抚张光嗣开辟景区,在新疆设六部堂,设丹江口堂,辖丹江口卫、凯里卫,西江属丹江口卫。

乾隆三年,丹江口卫设陆师,有黄毛岭师、鸡师、五迭师。鸡师位于西江西南附近的颍上村,西江被纳入中原政权的治理范围。

1914年,丹江改办称县,西江归其管辖。1944,设雷山,西江归雷山管辖,改西江镇。1945年,丹江撤县,西江归台江县。

1950年,雷山建立县人民政府,西江属第二区公所。1954年,雷山苗族自治区成立,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西江区。

1959年,雷山、鲁山、丹寨、麻江并入凯里县,西江属凯里县雷山。1961年,恢复雷山县,设立丹江、西江、大塘、永乐四区,上千个苗寨隶属当时西江区西江镇。1992,地区撤地并乡后,千户苗寨归西江镇管辖。

扩展数据:

2018年6月20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西江千户苗寨文化研究院联合出版了《西江模式: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十年发展报告》(2008-2018)。

报道指出,西江千户苗寨是世界上最大的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1400多户,6000多人。

2008年旅游开发前,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经济落后、普遍贫困、文化保护薄弱的传统村落。虽然它有丰富的苗族文化遗产,但它的典型特征是富有贫困。

第三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西江千户苗寨开启了一条全新的乡村发展之路。十年后,游客数量和旅游综合收入。

从2008年的78万人次和6543.8+亿元,飙升至2065.438+07年的606万人次和49965438+亿元,分别增长了7倍和49倍。2008年旅游开发之前。

西江村有1500多村民外出打工。2007年,村民人均收入只有1.700元。旅游业发展后,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回归,旅游收入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2017年,西江千名苗族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2100元,是2007年的13倍。通过旅游开发,整个西江千户苗寨得到了有机更新。

传统生计方式升级转型,旅游品牌越来越响,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发展,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和谐景区形成。

百度百科-西江千户苗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