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帮我找出对外开放对现阶段中国发展的意义,明天就需要答案!

对外开放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在科学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提出了一系列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和主张。邓小平同志的这一重要思想,不仅是中国20年对外开放的指导思想,而且对中国在新世纪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确立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注:《邓小平选集》第三卷,第64页。)这是邓小平同志对当代世界开放性的高度理论概括。当代世界就其经济内容而言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或开放的经济,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对外开放和发展国际经济交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以自给自足为主导的自然经济中,经济交换的规模和程度是非常有限的,交换在经济生活中并不发挥重要作用。只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以后,随着机器工业的出现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商品经济才处于主导地位。资本主义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从而形成了突破国家和地区界限的国际分工;国际分工加深了国际经济联系,从而形成了世界市场;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资本的国际化。正如马克思所说:“资产阶级通过打开世界市场,使世界范围内所有国家的生产和消费。.....过去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闭关锁国状态,被各民族的相互交流、相互依存所取代。”(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6页。)形成了世界性的经济联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纳入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社会化大生产规模空前扩大,生产要素配置扩大到全球。世界各国经济实现了以往任何时代都难以想象的飞跃和发展,世界进入了以国际经济活动为舞台的发展阶段。在这样的国际经济社会背景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能否面向国际市场,能否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无论哪个国家,都不可能在封闭孤立的状态下实现经济繁荣发展。这是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必然受到其自然资源、产业结构、资金和技术的制约。即使是一个资源丰富、实力强大的国家或地区,也不可能拥有自身和当地经济发展所需的全部资源。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商品流、资金流、技术流、劳动力流的国际分工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整个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任何国家都必须把自己放在国际经济格局中,以加快本国经济的发展。邓小平同志深刻把握了这一历史趋势,明确指出:“任何一个国家现在要发展起来,闭关锁国,都是不可能的。”(注:《邓小平选集》第三卷,第90页。对外开放是国际分工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邓小平在总结历史上和建国后前30年中国闭关锁国造成落后的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指出要实现现代化,赶上发达国家,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只有对外开放,才能获得中国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各种资源,利用好国内外市场,形成自己的优势,确立中国在国际市场的战略地位,才能加快发展。他说:“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必须善于学习,并得到大量的国际帮助。要把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作为我们发展的抓手。”(注:《邓小平选集》第二卷,第33页。)他还说;“对外开放意义重大。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发展...不加强国际交流,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本。”(注:《邓小平选集》第三卷,第117页。)

对外开放在于利用外资来弥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资金不足。中国的现代化是追赶型现代化,具有高起点、高速度、高目标的明显特征。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加以消化是中国现代化成功的关键,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来保证。除了国内积累,现代化所需的资金也需要在国际市场上积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仅在引进外资方面迈出了巨大步伐,而且通过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和外国政府贷款,引进了巨额外资和境外资本。同时,我们也通过出口大量劳动密集型和劳动技术密集型产品获得了巨额外汇,积累了大量现代化建设资金。

其次,我们应该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来加速培育中国的高科技产业。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取决于科技水平和产业结构的高度。赶超型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加以消化,以更快的速度赶上世界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购买技术专利、合资、合作经营和允许外商独资经营等方式,引进了大量先进技术,培育了许多高新技术产业,增强了这些产业及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可见,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发展节省了时间和资源,加速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第三,利用国际关系获取更多的经济信息。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谁掌握了丰富的信息,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把握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政治的趋势。邓小平同志指出:“实行封闭政策的做法对我们极为不利,我们也不了解情况。现在谈论信息不是很重要吗?它真的很重要。做管理工作的人没有信息,就是鼻子堵了,眼睛耳朵不行。”(注:《邓小平选集》第三卷,第306-307页。对于政府决策者和企业管理者来说,要做出重大决策,就必须有足够的信息来判断国际市场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动向。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对外开放,积累、收集、整理世界经济信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服务。

第二,根据经济体制创新的需要,大力推进对外开放。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发达的商品经济。它不能在封闭的环境中建立,只能在开放的环境中形成。它不仅要求统一的国内市场,而且寻求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共同点,使商品、资本、技术、服务和信息在国际间流动,参与国际分工,利用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力,提高经济效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客观上要求我们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

我国是在经济社会相对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的,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市场发育程度低,市场机制不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首先改造传统经济体制,建立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市场体系。这客观上要求我们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经验,了解和掌握资本主义市场机制的运行规律,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种种弊端,趋利避害,逐步构建起比较完善的国内市场体系。对外开放为我们认识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规律和机制,尽快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提供了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借鉴世界各国培育市场体系的经验教训,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包括比较完善的商品市场和比较完善的劳动力市场,逐步建立了包括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在内的要素市场,逐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任务,就是按照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改革企业的产权制度和组织形式,使中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从根本上转变为规范的公司制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为了实现企业改革的这一目标,我们必须通过对外开放,逐步拆除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各种市场壁垒和贸易壁垒,促进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扩大,推动企业进入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改革开放使我国许多企业了解并学会了运用国际通行的规则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运用国际通行的法律保护自身利益,运用各种国际标准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必须借鉴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管理国民经济和调节市场机制的经验,创造有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市场经济起源于资本主义国家,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西方国家在对市场机制作用有清晰全面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各国国情建立了政府宏观调控体系,以减轻市场机制的自发和盲目的破坏作用,保证国民经济平稳有效运行。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其破坏性,纷纷建立起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采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政策在内的宏观调控措施调节国民经济运行,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战后长达65438年。资本主义国家各种严格的法律法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和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配套措施,为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和措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从实际出发,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宏观经济管理方法。实施了一系列旨在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保证了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而且保持了国民经济的高增长。

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必须努力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逐步形成大规模的对外开放格局。关于中国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指导思想,邓小平同志一开始就讲得很清楚,我们的对外开放是大开放。所谓大开放,就经济而言,不仅东部地区要对外开放,中西部地区也要对外开放;不仅第一产业要对外开放,第二、第三产业也要对外开放;不仅以贸易形式,而且以技术交流、资本交换等符合国际惯例的方式进行;我们不仅要在经济上对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开放,而且要对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开放。总之,要把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放在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的大背景下,纳入世界经济的大循环之中。这是因为世界上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特点。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无论是科技先进的国家还是落后的国家,都有自己的长处和值得借鉴的地方。在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指导下,我们不仅可以学习其他国家的长处,以弥补我们自己的不足,加快我们的经济发展,而且可以避免国民经济被一个或几个国家所主宰和操纵,确保我们的对外开放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继续,保持对外开放的长期政策。

第三,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开放型经济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面对经济技术全球化趋势,我们应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提高。”其基本要求是实施一系列更加开放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面临着引进更多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扩大产品出口等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我们要继续以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为指导,以积极的态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展开放型经济,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一是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利用外资,合理引导外资投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利用外资是对外开放和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途径。邓小平同志说:“现在,我们需要更多的办法来建设,我们可以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华侨华人可以回来办厂。”(注:《邓小平选集》第二卷,第156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为改善外商投资环境做了大量工作,为外商投资企业创造了更好的投资环境。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为外商投资提供法律保障,利用外资取得显著成效。自1993以来,中国已连续六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在新世纪的新条件下,我们吸引外资的政策应该进一步调整。扩大利用外资的重点是吸引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技术含量高、规模大、管理先进的项目,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对外资的优惠政策要由地区差别优惠转变为行业差别优惠,重点引导外资向交通、能源、原材料、通信设施、农业开发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部门,向汽车、航空、电子、机械、通信设备等支柱产业,向商业、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倾斜。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

二是实施以质取胜、市场多元化的出口贸易战略。首先是以质取胜的策略。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相对不足,人口众多,有一定科技实力的国家。所以不能长期依赖低价低质的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而是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牢牢抓住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环节,下大力气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档次,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科技发展水平高的优势。重视科技兴贸,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努力扩大机电产品和服务的出口规模,增加我国急需的技术设备和重要资源的出口,尽快实现出口贸易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其次,市场多元化战略。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90%以上的出口市场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和港澳地区。市场过度集中不仅会增加市场风险,还会导致西方发达国家对进出口贸易的控制。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基本要求是继续巩固西方国家和港澳市场,同时加快开发发展中国家、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的市场,努力逐步提高出口产品在这些国家市场的比重,避免过度依赖同一市场,增强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通过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也有利于缓解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对中国外贸发展的负面影响。

三是实行均衡开放政策,确保国民经济均衡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南方和东部沿海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经济基础率先对外开放,随后逐步形成了从沿海向内陆梯度开放格局。这种不平衡的对外开放战略,在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转型的初始阶段,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步伐加快,我国经济政策的重心应扩大并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实现我国对外开放由“倾斜性开放”向“均衡性开放”的战略转变。在加强我国东部沿海和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的同时,根据中西部地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有别于东部地区的政策,加快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步伐,扩大开放领域,进一步加强对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支持,扩大审批权限,优化投资环境,增强内地对外资的吸引力。实施均衡开放,需要实现从区域开放到产业开放的转变。原有的地区优惠政策容易导致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和资源配置的扭曲。产业优惠政策的实施,通过政策引导,使外资流向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流向支柱产业,流向第三产业,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此外,要从浅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向深层次参与转变,更加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经济循环,使经济循环过程覆盖和辐射所有部门和更广泛的区域,实现深度循环,从而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外向度,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实力的提高。

第四,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是中国长期的战略任务。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已经实现了高度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在生产、资本、技术、信息等方面正趋向国际化和全球化。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推进国民经济现代化,改变生产力落后状况,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长期问题。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和发展开放型经济体制和经济体系,包括以制成品出口为重点的出口生产体系、对外经济体系、技术引进和推广体系、对外经济服务和监督体系、社会信息体系。为其服务的第三产业比重最终应该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以各种方式到境外投资办厂,促进国内出口或合作开发资源;特别是通过促进投资贸易一体化,组建工、贸、技、银结合的大企业集团,进入国际市场。如果我们有十几个或者几十个真正的主导国外的企业集团,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会大大提高,外向型经济的目标会更快实现。

此外,为加快中国的贸易自由化进程,我们应根据开放经济的要求重新审视我们的贸易政策指导思想,并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机制。应尽快实现外贸企业审核制向注册制的过渡,让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尽快进入国际市场。为了适应贸易自由化的要求,我们应该在短时间内逐步将进口关税降低到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我们应该进一步放松外汇管制,逐步开放外汇市场,使我国经济逐步融入当代世界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