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甲午战争。

海战简介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两国海军在黄海北部发生的一场战役规模的海战。又称中日甲午战争、大东沟海战。北洋水师战败退守阿哈瓦,使黄海的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决定了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

海战背景

65438年至0894年,清海军分为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个海军舰队。其中,北洋水师最为强大。除了广东水师的三艘小巡洋舰滞留北洋参加海战外,其他水师因实力薄弱,战时无所作为,坐视北洋水师崩溃。

甲午战争前夕,日本海军各舰队统一整编为联合舰队,由伊藤祐亨中将任联合舰队司令。联合舰队的编队分为以下几队:第一队,第二队,第一游击队,第二游击队。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在丰田海域突然袭击北洋水师“济源”号和“广佳”号两艘巡洋舰,即丰田战役,中日战争爆发。北洋海军和联合舰队面临着同样的任务:护航增援,争夺朝鲜半岛附近海域的制海权。

北洋水师主要从威海巡航到大通河口。8月10日,日本联合舰队逼近威海。清朝光绪皇帝指责北洋水师提督丁“胆小怕事”,北洋大臣李鸿章不得不下令丁在黄海巡航,以平息皇帝的怒火,缓解舆论压力。9月12日,北洋水师主力舰12从威海出发,前往鸭绿江口的大东沟,护送军队登陆。

与北洋海军“护舰御敌”的战略不同,日本海军在战前就制定了明确的以舰队决战夺取制海权的计划。日军联合舰队护送援军到仁川时,9月13日,联合舰队和第一游击队的队伍到鸭绿江口搜索,与北洋水师主力决战。

海战后

1894、15年9月,北洋水师主力在丁率领下,护送5艘运兵船4000人抵达大连湾。

九月16

北洋水师到达鸭绿江口的大东沟。部分舰艇处于警戒状态,其余10主力舰停泊在港口外12海里的大鹿岛东南。

07年9月65438日

8时,运兵船卸载完毕。9时,北洋水师舰队起航,开往曹。

10: 23,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发现北洋水师。发出信号“东北方向发现三艘以上敌船。”

10: 30,北洋水师镇远舰桅杆上的哨兵发现了日本舰队。

12: 05,联合舰队第一游击为先,我队在后,呈单纵阵,靠近北洋水师。

12: 20,北洋水师由双纵阵改为横阵,以旗舰定远为中心,其他舰艇依次部署在左右,舰队呈楔形梯队。与此同时,丁也下达了命令:“各队必须一致行动;永远用船头面对敌人;船只应尽可能跟随旗舰移动。」

两国的主力舰艇几乎都集中在鸭绿江口和大鹿岛附近海域。

12: 50,双方舰队相距5300米,北洋水师旗舰定远首先开炮。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在距离北洋水师5000米处左转,向北洋水师右翼进发。联合舰队驶向北洋水师右翼,冒着舰队暴露在北洋水师面前的危险。

12: 53,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号开始还击。定远主桅中弹,信号索具被炮火击毁(据说是战船老旧开火时飞桥倒塌),正在飞桥上督战的丁身负重伤。

从此,北洋水师舰艇除了随定远进退外,就失去了指挥权。

13左右,第一游击队炮击北洋水师右翼潮涌舰、洋尾舰。

13: 20,北洋水师起火。联合舰队航速慢的毕瑞、扶桑、赤城成为北洋水师的目标。毕瑞和赤诚受了重伤。第一游击队向左转,救出了两艘船。我们的队伍向右转形成侧翼队形。

14: 20,日舰西京丸号遭到射击,并退出战场。北洋水师超勇沉没,杨威身负重伤离开战场搁浅(有记载是被济源在浅海击沉)。

14: 30,北洋水师平远号撞上日本军舰松岛号(合法的日本军舰松岛号,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也被其击伤并引起火灾,故暂时撤退。

15: 04,北洋水师旗舰定远号中弹起火。

15: 20,第一游击队集中攻击北洋水师致远。致远(管带邓世昌)沉了。济源和广佳在致远沉没后,直驶回旅顺(广佳在途中搁浅,两天后被一艘日舰击毁)。北洋水师已经无法维持战斗队形。

15: 30,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号被击中,导致堆放在甲板上的弹药爆炸。

16:08 10,北洋水师军官靖远、来远受伤退守大鹿岛。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号发出了“所有舰艇自愿移动”的信号。

17: 00左右,北洋水师靖远、涞源经过紧急抢修,恢复了战斗力。靖远升起了队旗而不是旗舰,集合了船只。

17: 30,北洋水师在靖远(林永升)沉没。联合舰队发出“停止战斗”的信号,离开了战斗。(海战结束)

海战的结果

黄海海战持续了五个多小时。北洋水师损失致远舰、靖远舰、朝永舰、洋卫舰、广佳舰五艘战船,在涞源重伤,官兵千余人阵亡。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毕瑞、赤城和西京丸受重伤,600多名官兵丧生。

黄海海战后,北洋水师退回旅顺、威海,“避战护舰”不再出征。日本海军掌握了黄海的制海权。

双方的战斗序列

联合舰队舰船

第一支游击队

巡洋舰:吉野(第一游击司令少将平井航三的旗舰,大足河原舰长)、苏朗(大足东乡平八郎舰长)、高千户(大足野村真舰长)、阿金洲(少佐植村彦之城舰长)。

我们的团队

巡洋舰:松岛号(海军中将的旗舰,联合舰队司令,被景岛乐·樱本舰长所知)、岩岛号(景岛乐·横尾舰长)、桥本号(景岛乐·里隆舰长)、毕瑞号(少樱井菊男舰长)、千代田号(景岛乐·内田正美舰长)。

老式铁甲船:扶桑(大左新井船长精通)

炮舰:赤城;装甲商船(替代巡洋舰):西京丸(日本海军军部大臣宇治华山的船)

北洋水师舰

铁甲船:定远(北洋水师提督丁、右翼提督刘的旗舰)、镇远(左翼提督林太增)。

巡洋舰:涞源(助理司令员邱宝仁)、靖远(助理司令员)、致远(助理司令员邓世昌)、靖远(助理司令员)、济源(助理司令员)、、(助理司令员)、朝勇(助理司令员)、扬威(助理司令员林)等。

炮艇:城镇南部,城镇中部

鱼雷艇:龙符,左队1,右队2和右队3。

海战的影响

黄海海战是海军发展到装甲舰艇时代后的大规模海军舰队决战,受到世界各国海军人员的高度重视。

北洋水师的两艘铁甲船显示了防御能力的优越性,厚重的装甲无一被击穿。军舰仍然是海军中不可替代的主力舰艇。相对来说,配备重炮的小型战舰在海战中效果不佳。

北洋水师在大口径火炮上有优势,但射速低。联合舰队的所有主力舰艇都装备了中口径速射炮,通过速射炮的密集火力弥补了其大口径火炮的不足。对19年底海军装备发展影响很大。此役之后,各国海军设计的战舰都重视提高大口径火炮的射速,加强中口径速射炮的火力。

海战双方选择了不同的阵型。联合舰队采用单纵阵,配合良好。北洋水师的舰艇都是冲着敌人去的,因为针对的是不同的战船,队形混乱导致了各自为战的局面。各国海军得出的结论是:海战最重要的是队形的整齐和协调;纵向排列比横向排列更适合发展火力。

联合舰队在海战中具有机动性优势。第一游击编队航速达到15海里,在海战中进退自如,始终掌握着选择攻击目标和时机的主动权。

关于方伯谦的辩论。

黄海海战结束后,8月24日,济源舰管带方伯谦被以“临阵退缩,引舰作乱”的罪名斩首。

关于方伯谦的评价,史学界仍有争议。20世纪90年代以来,方伯谦的家乡福建掀起了为方伯谦翻案的热潮。值得注意的是,福建省外研究北洋水师和甲午战争历史的学者表现出谨慎的沉默。许多著名学者认为现有史料不足以翻案。

一百年前,中国曾经拥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七的现代化舰队,却被日本打败了。我从一个军事迷和一个历史迷的角度来分析这段历史,或许对我们今天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说到甲午战争,就不得不先说说李鸿章和他的“洋务运动”。北洋水师是李鸿章苦心经营几十年,用上亿银子打造出来的,可以说是“洋务运动”的最大成果。“洋务运动”的初衷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最终因为自身的局限性和清朝的腐败落后而不了了之。但无论如何,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改革开放,为中国培养了很多人才是事实。称李鸿章为近代中国改革第一人并不为过。毕竟北洋水师的总吨位在当时的世界海军强国中排名第七,镇远、定远甚至被称为“亚洲第一舰”,而且都是练英语的海军。

那么为什么这支世界第七、亚洲第一的现代化海军会惨败呢?说将军平庸?绝对不行。刘步战、邓世昌等多位舰长都曾留学英国。他们是中国第一批从英国回国的船长。他们让欧洲国家重新认识了中国。他们的专业水平肯定不低,都有报国之心。他们不屈不挠,绝对是优秀的将才。认为军人不勇敢,素质低?不完全是。就连反对者也承认清水士兵打仗比日本勇敢,说炮火猛烈准确。那么原因是什么呢?也在于创办北洋水师的李鸿章。李鸿章想“以夷制夷”,既利用洋人内部矛盾牵制洋人,又幻想各国调解中日矛盾,“不战而屈人之兵”。但他万万没想到,列强虽有矛盾,但在侵华问题上却是一致的,他们的纵容让日本更加嚣张胆大。而且列强利用在中国的特权,为日本提供各种情报,这也是战场主动权落到日本人手里,清军处处防守被动的原因之一。其次,为了讨好洋人,北洋水师从列强购买了大量军需品,而李鸿章创办的江南机器局能够制造北洋水师需要的各种炮弹,但北洋水师使用的各种炮弹都是进口的,而这些进口的炮弹都是美国投机商的伪劣产品。根据日本历史记载,甲午战争中清军击中日舰的炮弹有近三分之二没有爆炸,足以说明这些炮弹的质量之差。而且当时日本海军二号客轮“松岛丸”号被一枚明鱼雷击中,但没有爆炸。正是这些伪劣产品最终导致了海战的失败。第三是缺乏维修资金。北洋水师这样一个庞大的现代化海军,开支是巨大的。一次出海需要几十万银子,正常的开销一年达到几百万,实在超出了清朝这个没落巨人的承受能力。战前几十年,北洋水师一直没有添置新船,现役舰艇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翻新。李奔·洪章向英国订购了两艘新巡洋舰,但他无力支付,眼睁睁地看着它们被日本买回。这两艘船就是甲午战争中撞了多艘船的“吉野”号和“秋金洲”号。好不容易拿到了80万两银子,想买一批新的快炮和锅炉来翻新老化的主力舰,却从没想过慈禧八十大寿。结果我成了慈禧后花园的石舟。与甲午战争中的旧船相比,新船占了上风,最终让清朝自食其果。

1894-1895年甲午战争,北洋水师被6艘战船击沉,是北洋水师兵力的一半,而日军的船没有一艘沉没。从沉没率来看,北洋水师是惨败。然而,所有的日本船只都遭到重创,如“吉野”号,全部被摧毁在甲板以上。事实上,它们被炮弹摧毁了。按照常规,“吉野”号被如此大量的炮弹击中,早已沉没。可想而知北洋水师的炮击命中率有多高。长期以来,日本没有一艘可用的军舰,以至于在辽东半岛登陆时没有铁甲船。如果北洋水师能以镇远、定远两舰出击,别说击沉其全部舰队,就是撞机也能击沉。可惜李鸿章惊恐万分,严令禁止出战。结果被困死港,被自己的重炮击沉。日本海军一直视镇远、定远为眼中钉,为镇远、定远改造了许多战船。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日本海军击沉两艘舰艇失败,海军失去战斗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失败了。甲午海战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日本舰队先于北洋水师退出战场,因为“镇远”和“定远”两舰越战越勇,北洋水师的鱼雷艇虎视眈眈,迫使日本舰队撤离。平心而论,其实甲午战争以平局告终。

甲午战争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场海战决定了一场战争的胜负和一个国家的命运。从此中国走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而日本却发展迅速,成为战争策划地。而李鸿章也成了“汉奸”,历史就是这么无情。我曾多少次感叹,如果打在日舰上的炮弹威力再大1/2,如果那些鱼雷有效,战争进程或许会改变,历史会被改写,但历史就是历史。但今天回过头来看,就算我们清朝打赢了甲午战争,结果会是怎样呢?甲午战争的失败是因为清朝的无能和腐败。一场战争永远改变不了清朝的腐朽,最多只会多一个俄罗斯。我不禁想到这一点。是啊,没有强大国力的支撑,就算有庞大的海军,岂不是一无是处?就像一颗落下的种子,没有根就不会有结果,而这个根就是强大的中国。

回顾一百年前的那场战争,对我们现在也有着深刻的意义。国防不能脱离国民经济。尤其是现代国防,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是绝对不行的。国防不可能超越国家的科技水平,因为技术保障的落后不等于削了桶底,再先进的武器没有高素质的人使用也只是一堆废铁。而且,没有人会卖给你最先进的武器。

中国二十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科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防也有了质的飞跃。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发达国家的距离还很大,我们打不起仗。然而,环顾四周:台湾省问题愈演愈烈,台独分子的气焰越来越嚣张;日本依然雄心勃勃;印度咄咄逼人;领土纠纷不断;美国更是无理干涉...中国比以前更面临战争的威胁!现在中国需要更多的发展时间,中国需要和平与发展,因为中国起步晚。中国还需要20年发展。以中国目前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实力可以达到欧洲发达国家的水平,甚至美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具备了与美国全面抗衡的实力。二十年的发展会给中国带来更加稳定的生存空间,我相信台湾省问题届时会得到解决。也就是说,用实力换取时间,然后用时间积累更强的实力。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也许经济是更好的方式。日本利用经济作为武器达到了武力无法达到的目的,这应该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我很讨厌日本,认为大和民族是世界上最坏的民族,但是日本战后的发展让我不得不认真审视和关注。我认为对中国威胁最大的是日本和印度(这是综合历史、地域、文化等的结果。).但是,今天的印度其实是一个“清朝”,一个国防超过全国的落后国家,最终会被自己养大的战争怪兽拖垮,但我们必须警惕印度的孤注一掷。日本将是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所以一定要学习日本。我认为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人说日本没什么好学的,其实不然。日本的科研很发达。日本政府每年投资2000万美元在4个研究项目上,每个项目持续5年,也就是说每年有20个研究项目。这些项目是基础性和前瞻性的。现在我们很多知名的技术都是日本科研人员二三十年前研发的,然后二三十年就产业化了。比如现在最流行的“纳米”,是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首先提出的,甚至这个词都是日本人杜撰的,而美国方面在90年代末又开始了。现在,日本在纳米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正是有了这样的技术实力,日本才能实现快速发展,不断推动高科技,促进企业发展。对我们来说,现在最缺的就是基础研究,比如纳米技术。美国、日本等国家正在各个领域进行广泛的理论研究。例如,美国在纳米电子学领域做了很大努力,日本在纳米技术的应用方面也做了很大努力。而我国对纳米材料只做了一些研究,不仅过于狭隘,而且过于功利。如果我们继续这样下去,我们将在这个领域落后。不过话说回来,这样的基础研究要花很多钱,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持也不现实。所以我们要发展,我们需要和平!我们需要时间!!!

中国不需要战争,但中国从不害怕强加在自己头上的战争。今天我们有强大的海军和强大的祖国。百年屈辱成为历史,世纪梦想——强大的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日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