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的起源
长江三峡的起源
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上游,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三峡从上到下分别称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举世闻名的三峡是如何形成的?
654.38+0.8亿年前的侏罗纪,川东鄂西一带是汪洋一片。晚侏罗世,中国东西部发生了影响最大的地壳运动——燕山运动。导致川鄂交界地区地壳强烈褶皱,海底抬升,形成川鄂两河。当时(7000万年前)四川还是一个内陆湖,分水岭把水流分成两个水系,西边进入四川盆地内陆湖,东边进入湖北宜昌附近的湖泊。从那以后,两个水域就分道扬镳了。
在4000万年至300万年前期间,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川鄂地区的地壳比以前上升得更加剧烈,形成了裂缝,河流随着裂缝而下切,产生了向下和侧向的侵蚀。随着时间的推移,河流穿过分水岭,两种水再次汇合,将长江的水与四川内湖的水连接起来。
水和水结合后,奉节到宜昌的地壳还在向下切割。由于三峡地区由坚硬的石灰岩构成,向斜由抗蚀性较弱的砂页岩构成,河流将背斜切割成峡谷,在背斜下部形成宽谷。久而久之,水滴石穿,地貌变迁,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
史书上也说:大禹治长江,必从三峡开始。从四川奉节(今重庆)到三峡东口虎牙,历经九年,疏浚成为长江主航道。清乾隆年间,水利大臣巴丽认为“大江发源于岷山,川西之水皆流入奎下出汪洋”。当时,一位名叫林友宾的诗人在考察了黄牛峡后写道:“岷山导河神愚公,追关隘,凿龙门危。劈开鱼腹,劈开虎牙,峡中之危,绝传黄龙。”可见,在大禹治水之前,长江的主流并不流经三峡,而是通过南江的古“水”,注入西陵峡东口宜昌市南岸的破山,汇入长江。大禹导明,三峡之水畅通,长江主流由现有河道(即北江)改变。故古云“水”已断绝,破山成了长江故道的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