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是什么?
它促进了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然而,由于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
手工业始终为农业的发展服务,处于从属地位。尽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于明清时期
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但由于封建生产关系的阻挠,始终没有进入手工业作坊时代。
1,矿冶业发展
1),冶铁业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冶铁的国家之一,比欧洲早1000多年使用水力鼓风冶铁。
①商周:青铜铸造业兴盛,西周时期青铜制品趋于生活化。
②春秋战国时期:铸铁软化技术是世界冶铁史上的伟大成就;
(3)魏晋南北朝:炼钢技术相当成熟,发明了浇钢法,将生铁和熟铁结合成钢。
④隋唐时期:切割、打磨、焊接等工艺已广泛应用于冶炼和铸造。
⑤明代:广东佛山冶铁业,日产量六七千斤;云南矿业也很有名。
⑥清朝:资本主义萌芽于广东冶铁业。
2)青铜铸造业的发展
夏商周被称为青铜时代。
(2)夏朝的青铜器尚未发现,商周是青铜时代的盛世。
(3)商青铜器由政府垄断,生产规模大。作坊集中在王度,产品供国王和贵族使用。
④西周的青铜器倾向于生活化,大量使用日常用具。一些动物形状的器皿栩栩如生。
⑤春秋战国时期的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的珍贵名器;战国时期青铜器出现金银错位的新技术:青铜雕塑艺术也有创新,器物上有建筑雕塑图案。
2.纺织工业发展概况
①商周:斜纹提花织物和刺绣已经出现。
②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纺织纤维相当精细。
③魏晋:曹魏在纺织中心香邑、洛阳设立专门的织造机构;吴的缫丝质量很高,蜀锦、叶锦、徽锦都很有名。
④隋唐:丝绸、亚麻织物遍布全国。自北以亳州最为著名,南以吴越、宣州闻名。此外,丝绸产品的品种也增加了。
⑤明清:棉纺织业成为农民的主要副业,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要衣料;明代,浙江嘉兴使用了新型的“纱丝机”;双色套印技术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出现了多种颜色的秋印;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兴起,苏州等地的丝绸业萌发了资本主义。
3.陶瓷工业概述
商代和西周遗址出现了原始瓷器,这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②秦:余凤翔是最集中的地方,凤翔的砖最好。兵马俑是制陶和雕塑的艺术结合。
(3)三国两晋南北朝:当时青瓷在南方大量存在,后来生产技术传到北方。北方创造了白瓷和黑瓷。
(4)隋唐:唐三彩开启了彩瓷的生产之路;越州青瓷、兴州白瓷、珙县唐三彩最为著名。还有一种秘色瓷。
⑤明清: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非常细,包括春土、泥料、制坯、字画等十几道工序。
4.造船工业的发展
(1)汉代:水军拥有不同用途、不同类型的船只;发明了桨、舵、帆和锚的使用。
②三国:吴国造船技术很高,魏文曾率万人船队到益州。
(3)隋唐:能够建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机械动力的船舶雏形初现。洪州是著名的造船中心。
④宋元时期:北宋时期的江南和东南沿海是造船业最发达的地区。南宋的造船中心是明州、泉州、广州,承载量很大。
⑤明朝:高超的造船水平可以从郑和七下西洋的成功中得出。
5.盐业和酿酒业的发展。
(1)甲骨文中有关于商周时期酿酒技术的记载。
②春秋战国时期:煮盐行业有山西的池盐、山东的海盐、四川的井盐。人们已经能用曲酿酒,这是古代酿酒技术的一项重要发明。
(3)汉代: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体现了当时盐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汉代发展起来的盐可分为池盐、海盐和井盐。当时山东吃海盐,山西吃卤水,四川吃井盐。
6.造纸工业的发展
①西汉:早期有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这是书写材料的一次大革命。
②魏晋南北朝:纸张质量提高,逐渐取代简单的家庭,成为最重要的书写工具。造纸中心:洛阳、长安、建邺、扬州。
7、涂料工业的发展。
1),原始社会:中国是世界上绘画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河姆渡遗址出土了红漆碗。
2)商代:漆器出现浮雕花纹,镶嵌绿松石、钻石金箔。
3)周朝:漆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种漆林已经征税了。
4)战国时期的漆器技术取得了新的成就,出现了夹子技术的漆器。
5)秦朝:设置专门的官员管理漆园的种植和漆器的制作。
6)汉代: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是汉代最精美的漆器。
8.玉雕行业
商周时期的玉器加工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商代玉雕精美,数量众多,仅安阳木壕墓就出土了700多件玉器。
9.手工业专著:战国:作品考;明清:天宫吴凯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1)工业板块在增加。奴隶社会有铜业(即青铜业),封建社会又增加了冶铁、制糖、棉纺织业等部门。工业部门的数量越来越多,有些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新行业,有些是从某个行业演变而来的新部门。比如纺织业发展过程中,先有丝绸业,后有棉纺织业;之后棉纺织业日臻发展,分为轧花、纺纱、织布、印染等部门。同样,在采矿、冶炼、铸造行业,也越来越分为采矿、冶炼、铸造等工业部门。此外,一个工业部门的建立或发展往往会导致其他相关部门的建立或发展。比如中国冶铁业的兴起,使得农具制造和兵器制造成为独立的工业部门。
(2)产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分工的不断发展。任何一个工业部门,不管是早晚创立的,一旦创立,其生产技术都是在不断进步的。以冶炼和铸造技术的发展为例:商代发展了青铜冶炼技术,春秋战国发明了铸铁软化处理技术,唐代铸造中广泛使用切割、打磨和焊接。
(3)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工场手工业的出现。从经营方式上看,其发展的总趋势是从家庭手工业到作坊手工业,再到作坊手工业。在封建社会,工业生产规模扩大,分工更加细化。特别是明朝中叶以后,资本主义在城市工业中萌芽,出现了工场手工业的经营方式。在这种手工业作坊中,一般会雇佣更多的工匠在细致的分工下从事生产,从而进一步发展了产品的制造。比如江南的矿冶业、纺织业、制瓷业等部门的生产,一些手工业作坊的生产设备比较复杂,雇佣的工人也比较多。他们生产大量商品。
(4)政府产业和民间产业同时并存。中国的官业历史悠久,从奴隶国家建立就有了。从西周到西汉,各大工业部门和政府机关都设立了工场。统治者把实业家集中在政府中,用强制手段强迫他们在政府的工场里生产。春秋末期以来,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生产技术的提高,社会分工的扩大,许多手工业者从农业中独立出来。这时,除了官方的工业作坊之外,还出现了一些私人的工业作坊。当时冶铁业发展最快,因为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产品市场巨大。东汉以来,社会分工进一步发展,民间手工艺人脱离农村,集中到城市,成为独立的手工艺人。这一时期,一方面,民间手工业者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向城市集中;另一方面,官办工业在中国工业经济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间手工艺人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官办工业走上了衰落的道路,而民间工业却在不断发展。此时,政府产业与民间产业的关系不仅表现为政府产业需要民间产业的支持,还表现为政府产业在中国产业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已经让位于民间产业。这一时期,民营工业的经营有一个特点,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开始出现。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破坏;二是一些手工业作坊扩大为手工业作坊,即作坊和手工业开始兴起。中国民间工业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始于明朝中叶以后,发展于清初。其生产范围主要是采矿、冶金、制瓷和纺织工业。明代中期以后,一些工业部门的民间作坊向手工业作坊扩展。
经济重心南移及相应的产业布局变化。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最初在北方,后来逐渐向南方转移。大约在南宋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完成了由北向南的转变。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许多工业生产部门和工业产品的主要产地逐渐从北方转移到南方。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丝绸业的区域分布变化中最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