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经济有什么特点?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经历了二战后罕见的持续高速增长。在信息技术部的带领下,从4月份开始,1991,美国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4%,而失业率从6%降到了4%,通货膨胀率也在下降。如果不包括食品和能源,1999年美国消费品通胀率仅为1.9%,为34年来最小涨幅。这种经济现象被称为“新经济”。1996结尾美国《商业周刊》的一篇文章认为,美国这种“新经济”的主要推动力是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

美国的“新经济”有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经济持续增长

自1991年4月开始复苏以来,美国经济已经连续增长超过120个月,远远超过战后平均持续增长50个月的时期,成为美国战后第三长的经济增长时期。自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经济率先走出世界经济危机以来,美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超过了日本和德国等主要竞争对手,从而扭转了美国经济7。

(2)就业人数增加,失业率稳步下降。

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以裁员为主要内容之一的“企业重组”,美国的结构性失业日益突出,就业形势急剧恶化。1991美国失业率升至6.7%,1992就业形势继续恶化。全年失业率高达7.4%,失业人口超过900万。从1993开始,美国就业形势开始好转,失业率稳步下降。从1998到2月跌至4.3%,为美国30年来最低水平。

(3)物价涨幅保持在较低水平,政府过去长期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已经消除。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从1992降到30后,至今没有反弹,在1998只有1%。GDP的通货紧缩物价指数从1990年的4.3%逐渐下降到1993年以来的2%。1997四季度指数仅上涨1.5%,全年为1.8%,自1965以来。

(4)出口贸易增长强劲。

在过去的10年中,美国劳动生产率的显著提高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增强了美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1991-1994期间,美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近12个百分点,超过了日本和西欧国家的增长速度。在美国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的同时,其单位劳动成本在20世纪90年代却增长缓慢。由此,美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使美国在90年代初的半导体和汽车等领域重新夺回了世界第一的位置。

(5)联邦财政赤字逐年减少。

由于克林顿政府强有力的增税减支政策,美国联邦财政赤字从1992年的2892亿美元逐步减少到0996年的11680亿美元,联邦财政赤字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也从1992年的4.93%下降到654。从65438年到0997年,美国实际联邦财政赤字只有226亿美元。1998年2月,美国国会终于通过了克林顿政府提出的预算平衡方案,力争到1999年消除联邦财政赤字。事实上,美国联邦政府在1998年度已经实现了728亿美元的财政盈余。

不仅是美国,西欧经济体也出现了类似的迹象。长期以来,欧洲一直受到增长停滞、劳动力使用受限和政府预算失控的困扰。令人高兴的是,这里的经济活力开始显现。经过多年的经济停滞,由11国家组成的欧元区在1999年的增长率超过了3%。失业曾经是困扰欧洲大陆的一大社会问题,现在其失业率也降到了10%以下。在欧元区第二大经济体法国,私营部门创造的就业机会也达到了30年来的最好水平。从赫尔辛基到里斯本,许多公司都在大力投资新的信息技术。

因此,高盛(Goldman Sachs)驻法兰克福首席经济学家托马斯·迈耶(Thomas Mayer)总结道:“毫无疑问,欧元区正在形成一个新的经济。他说,以知识为主导的企业的快速增长以及电信和其他市场的完全放松管制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它应该像美国一样提高资本和劳动生产率."他补充说,“关键是新经济能否在欧洲站稳脚跟,以及增长是否有足够的后劲引发像美国那样的投资热潮。”巴黎顾问圣艾蒂安估计,如果形成投资热潮,新经济将迅速增长,取代“旧世界”,欧洲有望迎来新的繁荣时代。

“新经济”也正在亚洲出现。虽然两三年前,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爆发了金融危机,但现在已经走出了危机。政府和人民都对新经济充满乐观的希望。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危机之后,大公司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们急切地期待着信息技术的扩张、互联网的发展和全球商业行为能够带来巨大的回报。在许多董事会议上,最令人兴奋的话题是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和电子商务的整合及其对该地区生产力和消费的巨大影响。

没有人认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可以在一夜之间完全转型,但亚洲也享有后发优势,即只需要从美国引进被证明有效的新经济模式,从而极大地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简而言之,新经济起源于美国,但新经济的浪潮已经席卷全球。

新经济到底是什么?

就像春潮一样,当世纪的第一个春天到来时,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经济界和企业都把目光投向了这一经济现象:发源于美国的新经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被这么多人关注和研究,已经证明了新经济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新经济到底是什么?是不是像潮水般涌来,然后又悄无声息的离去?是不是就像一个泡泡,突然充满视野,然后一瞬间就消失了?新经济的出现意味着什么?这是什么意思?它揭示了什么?人们在讨论,猜测,寻找答案。

1.新经济的内涵和本质

目前关于新经济的内涵和本质,众说纷纭,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最早宣传“新经济”思想的美国《商业周刊》在定义“新经济”一词时表示:“‘新经济’并不意味着通货膨胀已死,也不意味着我们不会再有一次衰退,或者说经济周期已经消除;更何况,这并不意味着股市会摆脱自我调整,永远上涨,就像豆茎会直冲云霄一样。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亚洲金融风暴不会影响美国。”

“当我们谈到‘新经济’时,我们指的是近年来出现的两种趋势。第一个趋势是经济全球化,第二个趋势是信息技术革命。”

目前,关于“新经济”的含义有很多争议。有学者认为,科学解读“新经济”的关键在于把握美国经济正在从传统经济——工业经济向新经济——知识经济转变。因为当前经济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和转型。因此,与传统经济相联系的经济现象、经济特征、经济观念和经济理论必然会发生变化。美国的“新经济”已经开始表现出知识经济的典型特征,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革命对经济的巨大贡献上。

和可持续发展。

有学者认为,所谓“新经济”本质上是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指区别于传统产业为支柱产业,主要依靠自然资源的新经济。这种新经济是以高科技产业和智力资源为基础的。

有学者认为,美国“新经济”的含义有待进一步探讨。首先,既然“新经济”是依靠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形成的,那么它是现阶段美国特有的经济现象,还是发达国家会逐渐形成的国际经济现象?其次,美国的“新经济”是存在一段时间的现象还是长期稳定的现象?一旦经济增长低迷、通胀加剧或失业率大幅上升,“新经济”会消失吗?再次,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开放度方面,英法不亚于美国。为什么美国失业率低?

英法的失业率更高吗?为什么美国形成了“新经济”,而英法没有?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在理论上解释清楚,“新经济”的真正内涵还是很难揭示的。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等一些经济学家对“新经济”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美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是暂时性因素造成的,没有根本性的、动态的变化,经济周期还是会反复出现。

两度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中国著名企业家、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认为,所谓新经济,应该是以数字知识和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创新为核心,以新技术为驱动,可持续发展。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认为,“新经济”其实在不同的场合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最初,新经济被用来指美国经济近年来的一种状态:在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基础上,长期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这使得传统上描述失业和通胀之间的反向相关性的所谓“菲利普斯曲线”不再适用(因此它是一种“新”经济)。但后来,随着“网络股”的激增,国内外许多人在许多场合都把以信息和网络产业为代表的所谓“新技术产业”或“技术板块”称为“新经济”,而另一些则称为“传统产业”

它被称为“旧经济”。

在以上所述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所谓新经济,主要是以美国经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为基础的一个概念,即持续高增长、低通胀、科技进步快、经济效率高、资源全球配置的经济状态。

新经济虽然是建立在美国近十年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全新概念,但其依赖和发展的两大基石:信息领域技术革命带来的全球信息化和导致各国经济边界弱化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远远超出了美国的国界。因此,新经济不再是美国经济的专利,其深远的影响和发展趋势可能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形式和运行方式。

新经济之所以“新”,源于信息技术革命的全新革命意义,这是其产生和发展的动力。与以往任何一次技术革命不同,信息技术革命并没有改变人类使用自然资源的方式。虽然其影响必然导致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但这是通过改变人类信息的传递和存储方式来实现的。长期以来,在劳动生产率低下的掩盖下,信息不充分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制约作用被忽视了。自工业革命以来,几次技术革命大大提高了人类生产力,信息瓶颈逐渐扩大。

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他以前瞻性的眼光首次将信息从现实世界中分离出来,并将其作为与物质和意识并列的世界第三要素,从哲学的高度证实了信息技术革命具有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是人类信息传递和存储的一场革命,也对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提出了创新要求。电子商务和信息高速公路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正在全面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今天,信息时代刚刚到来,信息技术革命对人类的影响刚刚显现,新经济刚刚兴起。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更新、更美好、更快捷的信息世界必将呈现在人们面前。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新经济的本质是信息化和全球化,新经济的核心是高科技创新及其带动的其他领域的一系列创新。新经济出现的现实环境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技术革命的推进和新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全球一体化的加速。

新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科技创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