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我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情况。
分析:
西伯利亚地域辽阔,东西相隔千里,但交通网络稀疏。交通已经成为开发西伯利亚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此,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完成第一条跨西伯利亚铁路的改造和建设,并在一些重要的工矿区新建铁路线,运输大宗产品和原材料。
尽管如此,每年还是有很多货物运不出去。为了改变铁路运输的落后面貌,二战后苏联采取了一些措施:继续对西伯利亚大铁路进行全面改造和电气化,铺设65438至0978复线;建设南西伯利亚铁路东段、中西伯利亚铁路和勒拿河铁路。这些措施对开发西伯利亚丰富的煤、铁、石油和森林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地区铁路运输的不足。为了加强西伯利亚的铁路运输能力,为西伯利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建设远东新的工业带,苏联决定修建第二条跨西伯利亚铁路北阿铁路。这条铁路西起贝加尔湖北岸,东至阿穆尔河,全长3145公里,位于第一条跨西伯利亚铁路以北200300公里处。道路1974F8八月开工,1985八月竣工,历时10年对吧?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大经济意义的项目。它不仅连接了铁路和工业中心,为东西方货物的尽快运输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加速开发西伯利亚的自然资源创造了前提条件。北阿铁路的建成标志着西伯利亚开发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表明苏联已经把西伯利亚开发作为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组成部分。
苏联通过掌握发展的关键,也打开了西伯利亚的“地下宝库”,为西伯利亚乃至整个苏联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必要的条件。
“欧亚大陆桥”通常指俄罗斯境内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这条铁路东起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西至乌拉尔山脉东麓的叶卡捷琳堡,全长9446公里。铁路从1891开始,东西两端同时开工,于1905建成通车,成为横贯欧亚大陆的交通大动脉。此后,为了加快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开发,苏联决定修建第二条西伯利亚铁路(北阿铁路)。新铁路西起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太舍特站,经勒拿河的乌斯季库特、贝加尔湖北端的夏安加尔斯克、赤塔州的查拉、阿穆尔州的腾达、哈巴罗夫斯克(勃利)境内的乌尔加尔和共青城,沿日本海到达苏联港口,全长4275公里。在苏联铁道兵的努力下,北阿铁路于1984年底竣工,1985年正式通车。
“新亚欧大陆桥”是相对于旧亚欧大陆桥而言的。它东起太平洋西岸的连云港等中国东部沿海港口,西至大西洋东岸的荷兰鹿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等港口,横跨亚欧大陆中部地区。它的东端与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直接相连。在其中国段西端,从新疆阿拉山口站改为中亚,与哈萨克斯坦德鲁日巴站相连,西行至阿克陶,再与欧洲铁路网在北线、南线、南线连接至欧洲。
北线:从哈萨克斯坦阿克套出发,北接西伯利亚大铁路,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通往西欧和北欧国家。
中线:从哈萨克斯坦至俄罗斯、乌克兰、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瑞士、德国、法国至英吉利海峡港口,或从哈萨克斯坦阿克套向南,沿吉尔吉斯斯坦边境,经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和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西行至克拉-斯诺-沃茨克,经阿塞拜疆巴库、日海达,经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和波季,经黑海至保加利亚瓦尔纳,经鲁塞至罗马尼亚和匈牙利至中欧国家。
南线:从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到伊朗,向西到马什哈德,经德黑兰和大不里士到土耳其,到博斯普鲁斯海峡,经保加利亚到中欧、西欧和南欧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