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的历史演变

成立湘潭市自汉代以来的第一个县政府湘南县,并建县城(今湘潭县石潭镇古城村)。自唐朝湘潭县迁至泺口(今湘潭县易俗河镇)至今已有1200多年。湘潭的古代居民至少在5000年前就已为人所知。汉代,涟水、涓二流域属湘河口之上的湘南郡(今长沙)。西汉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西部一地区从湘南划出,为湘乡侯国,后改为湘乡县。湘乡的划界有助于保证以临湘为中心的中心文化不受后来开化的蛮族文化的干扰。所以从战国到汉代,乃至几百年后,湘乡成为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的碰撞点。

东汉末年,曹、刘、孙三人相争。荆州一开始是刘备的,后来是孙吴的。蒋琬,湘乡人,随周跟随刘备入蜀。诸葛亮死后,他继承了相位,取了傅的位置。

南朝时,湘南县被分割,并在湘南县周边分县,主体部分进入衡阳县,衡阳县曾被迁到原湘南县。南朝时,连岛并入湘乡,湘乡实力增强,直至解放初期。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1874),湘乡人曾国藩组织团练,组建湘军,抗击太平天国和捻军。湘军名噪一时。仅湘乡一县就有7800多人在地方志中因战功而封官,其中86人是文官、县令,1153人是武官,湘军中上军官几乎占了一半,有时还说“无湘不成军”。湘军在抵御外侮方面也取得了更多的成绩。尤其是为前敌统帅,蒋在负责粮秣供应的西征军中最为突出。两个湘乡人默契配合,率领“老湘营”剿灭阿古柏、白彦虎团伙,为收复新疆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后,一部分湘军留在新疆、甘肃、宁夏,他们的后代也有一部分在此定居,甚至形成了自己的村落,保留了湖湘风俗和方言。所以有诗说“湖湘儿女满天山”。

鸦片战争后的清末民初,随着湖南行政中心长沙的开埠、粤汉铁路的开通和广州贸易地位的相对下降,湖南的商业活动向长沙转移,湘潭的商业逐渐衰落。

随着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湘潭地区的先驱者和刘把湘潭回族党的领袖介绍给黄兴。光绪三十年(1904),他们策划了“陈佳起义”,但是失败了,次年马富义死了。光绪三十二年,湘乡人郁志摩动员湘乡学生反对知县陶福增,掀起了震动全省的学生运动。不久,郁志摩冤死狱中。同年,刘道一奉命发动“平六一起义”。湘潭回族党的许多成员参加了起义,起义持续了近一个月。之后,湘鄂赣三省五万余官兵奋起反击,但因兵力损失而失败,刘道一牺牲。辛亥革命失败后,各派军阀混战多年,多为地盘之争,导致兵祸不断,百姓怨声载道。此后,湘潭工商业逐渐衰落,只有滴水埠的石膏、何伶的锰矿和谭家山的煤矿相继被开采,产业工人达到一定数量,湘潭也成为中国的“锰都”。

铁路建设始于民国时期的湘潭县。粤汉、浙赣、湘黔在县城以东30公里的株洲会合。湘潭县逐渐取而代之,成为交通枢纽,株洲镇发展迅速,最终从湘潭独立成市。

1936年,当时的国民政府决定在湘潭下社寺地区兴建中央电器厂(电机厂)、中央机器厂(飞机厂)、中央钢铁厂、发电厂,并修建湘黔铁路。但由于日军发动的“卢沟桥事变”,全面入侵华北、华中,导致机械厂、钢铁厂、电厂、铁路、铁桥等建设暂停。后来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烧杀抢掠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湘潭经济更加萧条,人民生活十分贫困。抗日战争等战争的毁灭性破坏,彻底结束了其作为消费贸易城市的阶段,随后湘潭逐渐转为工业城市。1949年8月,湘潭和平解放,湘潭县人民政府成立。

1950年7月,经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湘潭县城关区改为湘潭市,隶属长沙机构(6月更名为湘潭机构,1952),湘潭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53年4月,国务院批准湘潭为省辖市,由湘潭机构管理。

湘潭市革命委员会成立于9月,1968。1980年10月,市革委会更名为湘潭市人民政府。同年,湘潭改为直辖市。

1983年8月,湘潭各市合并,原湘潭地区浏阳县划归长沙市,醴陵县、攸县、茶陵县、陵县划归株洲市,湘潭县、湘乡县划归湘潭市。湘潭实行市管县体制。全市辖湘潭、湘乡两县和雨湖、岳塘、湘江、半汤、郊区五个区。

1984年,湘潭县尹田镇、韶山区划为县级韶山区,隶属湘潭市。

1986年湘乡县改市,仍属湘潭市管辖。

1990韶山撤市,1992湘潭市郊区由雨湖、湘江、岳塘、半塘、郊区五个行政区改为以湘江为界的雨湖、岳塘两个行政区。

2005年8月12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5]72号):湘潭市人民政府驻地由湘潭市雨湖区雨湖路迁至湘潭市岳塘区芙蓉路。

2009年,根据湘潭市政府决议,面积138平方公里的响水乡划归雨湖区,由九华示范区托管,雨湖区面积由74平方公里扩大到212平方公里。

2010年,向塘乡、江舍镇划归雨湖区,雨湖区面积增加到451.39平方公里,从全省35个行政区中的第32位上升到11,两年间面积扩大了5倍多。

2012年3月20日,湘潭市委决定将湘乡市龙洞镇7个行政村和金石镇2个行政村划归韶山市。调整后,韶山市面积由原来的211平方公里增加到247.3平方公里。“湘潭”这个名字来源于它的地理特征。一方面因地处湘江之曲而得名“湘潭”,另一方面更广为接受的说法是,在昭山之下的湘江中,即昭潭中,命名为香洲湖,其实是湘江的一深段,但却因与周昭王的传奇联系而颇有名气,以至于作为一个主要的地理特征,自唐代起就以湘潭县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