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落幕的帝国的兴衰。
命令
北京以西约8000公里是欧亚大陆的西端。与这里隔着一条海峡,有一个岛国叫“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我们通常称之为“不列颠”。这个国家今天面积只有24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6000万,但在世界近代史上却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是最早步入现代社会的国家,是18世纪和19世纪世界发展的引领者。骄傲的英国人曾形容自己的国家是一个“不落的帝国”,因为在19年末,其殖民地遍布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各大洲,总面积达930万平方公里,统治着全球3亿多人口。
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原本平静地漂浮在海洋中的小岛,诞生了非凡的能量,改变了自己,影响了世界?
第三集走向现代化
1588年7月7日,大西洋的海流和以往任何一个夏天一样汹涌。
这一天,130艘战舰,8000名水兵,20000名士兵从西班牙起航。这支强大的队伍有一个显赫的名字——无敌舰队。强大的西班牙帝国,在其庇护下,统治了半个多世纪。
无敌舰队此行的目的是控制英吉利海峡,教训大西洋上的岛国英格兰。
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教授理查德·哈丁:
西班牙-英国战争起源于宗教改革。20世纪30年代,英国已经成为一个新教国家。天主教西班牙希望英国回归天主教,接受亨利八世的女儿玛丽的控制。
除了宗教信仰,西班牙国王开战动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英格兰人试图夺取和扩大海上优势,西班牙帝国的利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侵犯。
一个一直不被欧洲大陆重视的小岛国,为什么要挑战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西班牙?英国人究竟凭什么敢与驰骋大洋近百年的西班牙对抗?
油画中的女子,装饰着巨大的裙箍,僵硬的皱领,宽大的袖子,绣着金色的面纱,是当时英国的统治者伊丽莎白一世。在重叠繁杂的衣服下,女性的身影消失了,人们记住了一个庄严而傲慢的王权偶像。一位著名的英国传记作家这样描述这位登基25年,一直未婚的女王:“这只凶猛的老母鸡一动不动地坐着,哺育了英格兰民族。这个国家的新生力量,在她的羽翼下,迅速成熟和统一。她静静地坐着,但每根羽毛都竖起来了。”
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继承王位时,从英吉利海峡的另一边传来西班牙和葡萄牙探险家成功发财的消息。这些信息对即将到来的时代的无知的人们是一个明确的信号。意思是:面对一个刚刚被重新发现的世界,谁能更快地抓住机遇,接受新思想,打破旧价值观,谁就能更快地变得富强。在新世界的游戏规则中,赢得海洋比赢得陆地更重要。
历史限制了每个民族起飞的机会。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伊丽莎白一世没有错过机会。英国没有一个地方离海洋的距离超过120公里。女王认为这种天然优势可以用来发展海上贸易。但这样做无异于从西班牙人手中夺食。伊丽莎白一世很清楚对手的实力,她不想在公开对抗中输给西班牙。
英国皇家历史学会副主席哈里·狄更斯:
因此,女王鼓励私掠船,海盗,如罗利和德雷克,以及其他人扩大英国的贸易,开辟殖民地,如弗吉尼亚,甚至攻击西班牙的贸易。他们的行为像私掠船,他们几乎是海盗。因此,如果他们与西班牙发生冲突,女王可以否认他们与她有任何关系,并说他们违反了政府的官方政策。这样女王就可以不涉及一些海军行动,而是积极鼓励,因为她把这看作是发展国家的一种方式。
这是英国南部的普利茅斯港,16世纪的大多数英国水手都是从这里起航的。
1580年,普利茅斯人弗兰西斯·德雷克成为第一个亲自驾船环游世界的人。在这三年的航行中,德雷克的舰队不仅掠夺了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还袭击了西班牙在欧洲的港口。满载而归的德雷克给投资者带来了4700倍的利润。作为出资人之一,伊丽莎白一世获得了163000英镑的奖金,这几乎相当于当时政府一年的支出。
高贵的女王亲自来到德雷克的船上,庄严地授予德雷克骑士的称号,一个职业海盗。同胞的成功和女王的鼓励,撑起了英国人漂洋过海的信心,越来越多的人纷纷加入海外掠夺和贸易的行列。
但是,这些新的竞争对手显然抢了当时世界上最大帝国西班牙的风头。经过反复的斗争和冲突,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彻底被激怒了。1588年夏天,他派出自己的无敌舰队,穿越英吉利海峡,用遮天蔽日的可怕力量进攻英国。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刘新程:
1588年的“英西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海战之一,决定了近代早期欧洲的命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近代早期的世界。
伊丽莎白一世试图通过谈判解决危机,腓力二世却冷笑一笑。他坚信无敌舰队会在两周内宣布打败英国人。
然而,两周后,情况正好相反。无敌舰队在大西洋遇到了它最强的对手,一支由商船和海盗组成的小舰队。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刘新程:
起初,西班牙想凭借人多船大的优势一举歼灭英国舰队。但它没想到,英国舰队规模虽小,却拥有更先进的火炮。再加上气候,英国舰队在战争中利用了自己的灵活性。
经过几天的激战,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英国人打得落花流水,一半沉入海底,一半逃回家。英国队长甚至对这场胜利有些失望,因为他们没有消灭对手。但事实上,这场胜利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皇家历史学会的宝琳·克罗夫特教授:
这一胜利也极大地鼓舞了英国人民的士气。回顾历史,它确实标志着17世纪英国海上力量的崛起。从此,西班牙的霸权开始向英国转移。无敌舰队惨败五十年后,西班牙依然保持着大国地位,但显然基础已经动摇。
英国在1588年英西海战中的胜利,是以弱胜强的胜利,再次显示了王权统治下民族国家的强大。长期游离于欧洲主流文明之外的岛国,第一次以强国的姿态向欧洲大陆发出声音,迅速进入世界海洋霸权和商业霸权的争夺中心。
西班牙逐渐退出历史的主要舞台,一个新的海洋强国崛起。伊丽莎白一世能带领这个崛起的岛国走多远?
英国皇家历史学会副主席哈里·狄更斯:
你需要记住,英国在16年底其实是一个人口不多的小国。英国的强大最终是通过商业和殖民经济扩张实现的。西班牙阻挡了它的发展,荷兰人和后来的法国人也阻挡了它的道路。因此,英国必须用它的海军来挑战所有这些国家的权威和实力,争夺它们的殖民地和贸易,而伊丽莎白一世是第一个真正成功做到这一点的人。
皇家历史学会的宝琳·克罗夫特教授:
我认为,强大的君主制是欧洲和英国社会从中世纪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强大的君主对这些国家是有利的,因为他们是爱国主义的核心,可以给国家明确的领导权。
强大的君主制给英国带来了早期的荣耀,使其成为大国的重要一步。随着海外扩张和贸易的不断扩大,这个岛国的面貌和气质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伦敦面积扩大了一倍,1600人口突破20万,成为欧洲最大的城市。在贯穿伦敦的泰晤士河北岸,集中了城市的宏伟建筑;南岸到处都是各种剧院。今天,这些剧院很难找到,但有一个剧院是个例外。
这座圆形建筑被称为环球剧院。它建于1997年,但里面的所有材料和布局都完整地保留了伊丽莎白一世的样貌,剧院从筹备到完工用了将近50年的时间。这个建设的目的,不考虑工时,不单纯是增加一个文化景观。更重要的是,400年前,被马克思称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的戏剧家莎士比亚,曾经是这个剧院的股东、演员和剧作家。
这位来自偏远乡村的短篇剧作家在他的37部戏剧中表现出惊人的才华和对人们内心世界的洞察力。莎士比亚站在16世纪的思想高度,把隐藏在历史深处的人性特征挖掘出来,扔到人们的脚下。他说:“看,我的朋友们,人类不是按照我的规格创造的。我能做的就是让你看到他们的真实面貌。”
今天,人们用这座拥有1600个座位的“环球剧院”来表达对这位天才的怀念。5-9月演出季,依然爆满,世界公认的莎士比亚经典剧目依然是剧场的唯一选择。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刘新程:
在莎士比亚的历史剧里,君主往往是反派。伊丽莎白女王当然知道这一点。她没有禁止莎士比亚的戏剧。虽然在《哈姆雷特》这样的戏里,有“脆弱,你的名字是女人!”这样的台词。不过,这并不影响伊丽莎白女王坐在舞台对面的包厢里看戏。
女王的宽容成就了莎士比亚的艺术高度,女王的开放不仅表现在她对待艺术的态度上,还表现在她处理国事的高超技巧和智慧上。女王明白,权力的基础是由全体英国人民组成的国家。没有人民的支持,王朝就没有立足的可能。为了获得民众的支持,伊丽莎白一世在加强王权的同时,坚持了祖先传下来的一个重要政治传统。
这种政治传统来自古老的过去。
这个看似强大的人是英国早期历史上最重要的国王。他的封号是威廉一世,从这位国王开始,英国王室有了正宗的血统,建立了像欧洲大陆一样的封建制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国方教授:
欧洲的封建制度是以庄园为基础的,庄园不仅是一块不动产,也是一个政治单位。贵族领主不仅拥有司法权,还拥有对庄园的管理权和行政管辖权,所以庄园就像一个独立的王国。
中国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侯建新教授:
“封建主义”这个词在欧洲和中国有不同的含义。在中国,意思是“王者之地无处不在,王者之地为诸侯之地”。它代表集权和专制。在欧洲,因为封建主义是庄园制,意味着分权,意味着国王没有权力统一。
在英国封建制度的早期,国王和贵族都非常清楚自己的地位,知道根据自己的职责应该拥有什么,不应该拥有什么。虽然没有成文的法律,但长期以来,国王和贵族遵守相互间的承诺,履行自己的义务,享受自己的权利,已经成为英国社会的普遍规则。然而,国王和贵族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公元13世纪初,英国出现了一个好战的国王约翰。在连年的对外战争中,他几乎失去了英格兰在欧洲大陆的全部领土。因此,约翰王也被称为“失地王”。为了维持战争,约翰王加剧了对市民和贵族的剥削。
他把贵族的遗产税提高了100倍,兵役的豁免税提高了16倍。与此同时,牛、羊、小麦的价格也成倍上涨。
中国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侯建新教授:
岳变得越来越肆无忌惮。他不断征收新税和增加税收。就这样,他破坏了贵族和国王之间不成文但由来已久的约定。1215年春,愤怒的贵族们重整旗鼓,武装反抗国王。原因很简单:国王没有履行他的义务,而是要求比公约规定更多的权力。
这是泰晤士河边一片安静而美丽的草坪。这个草坪上希腊风格的圆顶纪念亭,曾经位于胜利的贵族武装和约翰王驻地的中间。1215年6月15日,面临绝境的约翰国王不得不同意与25名贵族代表围绕这座亭子进行谈判。这是一次艰难的谈判。在刀光剑影下,贵族代表与国王会面并妥协了四天。最后,和平停战宣言《大宪章》终于签署了。
当时,签约双方都没有意识到他们做了什么,正在书写英国历史上的重要篇章。
中国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侯建新教授:
《大宪章》中有两个最著名的条款,后来被写进了英国大法。第一条是国王要宣誓“对任何人公平,不剥夺他人权利”;另一种是,如果法院没有裁决,国王不能逮捕和剥夺他人的财产。这两条说明臣民的权利是独立的,不是国王赋予的,所以国王不能剥夺。
大英图书馆的珍宝展厅里,一张黑黄相间的羊皮纸静静地躺在玻璃板下的黑暗光影中。这张薄薄的羊皮纸就是《大宪章》,大约有800年的历史。虽然它的边缘已经破损,用鹅毛笔书写的字迹早已模糊不清,但它已经成为君主权力受到限制的永久见证。
里面只有63个条款,只有几千字,但却是第一次把国王和贵族之间已经确立但又模糊的权利关系转化为明确的法律文本。从此,英国国王的权力不再至高无上,他只能在法律的限制下行使权力。
在约翰国王签署了《门下联盟》后,历任英国君主继续颁布大宪章,并稍作修改。几个世纪以来,《大宪章》已经颁布了40多次。虽然《大宪章》在很多情况下并没有被大多数英国人清晰感知,但这种长期的重申和普及积累了深厚的传统力量,为英国人的思想基础注入了契约和法制的基本精神。
这条宽阔平缓的河流就是泰晤士河,丘吉尔称之为“贯穿英国历史的河流”。英国的议会大厦是泰晤士河畔最引人注目的建筑。
《大宪章》签署后仅仅21年,英国的官方文件中就出现了“议会”一词。这个由贵族和国王议会改造而成的机构,依靠大宪章的法律原则,逐渐成为限制君主权力的重要力量。议会大厦著名的大本钟每15分钟响一次。像一个警惕而忠实的值班警卫,一丝不苟地履行职责,误差从不超过一秒。
伊丽莎白一世能够给英国带来早期的辉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和大本钟之手一样,遵守了大宪章的规定,维持了王权和贵族议会之间的平衡。
英国皇家历史学会副主席哈里·狄更斯:
伊丽莎白(一世)是一个专制的君主,但她不是一个暴君,也不是一个试图为所欲为的人。她试图根据公认的法律和惯例进行统治。她经常召集议会——不是每年,但后来她每年都召集——来实施大多数人,尤其是有影响力的人想要的政策。
在伊丽莎白一世45年的执政生涯中,这位善于协调各种关系的女王并没有滥用职权和威望。她一生节俭,不轻易争斗。当王权和议会发生冲突时,她总是根据情况做出必要的让步。在她的一生中,王权的扩张始终在议会的容忍范围之内。两者之间的平衡和秩序给英国带来了相对稳定和宽松的社会环境。
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逝世,享年80岁。为了避免政治婚姻对国家利益的伤害,女王一直没有结婚,过着孤独的生活,留下的却是一个国力不断增强,有上升趋势的英国。
22年后,另一位对英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国王登基。这是一个年轻的君主,他不仅能骑一匹凶猛的马,还能射箭和打枪。他的头衔是查理一世。
伊丽莎白一世以君主制将英国带入大国行列后,查理一世能否延续女王开创的有利局面?他能领导英国吗?这是伦敦的白厅街,英国几乎所有的主要政府部门都集中在这条街的两边。在白厅街,最古老的建筑是建于1619的宴会厅。据记载,它是当时伦敦最高的建筑。大厅宽阔的天花板上,油画大师鲁本斯的作品依然鲜艳,一位年迈的国王被天使加冕的故事依然散发着人间的生动气息。据说郑重邀请鲁本斯创作这些油画的人是英国历史上的18国王查理一世。
中国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向荣:
国王尤其相信君权神授。在宴会厅,他要求画家把他的父亲画成一个圣人。他还要求鲁本斯把英国的对外扩张描绘成一次按照上帝意志的远征。所以在他的心目中,这些油画一方面象征着上帝赋予的神权,另一方面也寄托了他一种开疆拓土的野心。
面对伊丽莎白一世王权带来的荣耀,这位站在前任国王权威之上的年轻君主深信自己是上帝派到人间的最高权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他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人民的支持和民族的利益。这个经常出现在伊丽莎白一世脑海中的概念,在查理一世的脑海中逐渐消失。
查理一世继位后,很快就遇到了财政危机。他亲自领导的英国与西班牙、法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宗教战争,使国库空虚,财政吃紧。为了维持战争,查理一世想到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增税。
但是,英国国王在这件事上不能为所欲为。因为自大宪章签署以来,征收新税的权利属于议会。如果国王想征收新税,他必须得到议会的批准。
中国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向荣:
这时,议会没有批准查理一世订婚所需的足够资金;此外,它还拒绝了国王因为战争而增加税收的提议;不仅如此,议会还规定国王只能征收关税一年,终身不能享有征收关税的权利。
想创造和伊丽莎白一世一样的功绩的查理一世,被议会发出的诅咒所逼。
他开始不经过议会就向商人征收新税,并强制贷款给乡绅。
国王和议会之间的激烈较量开始了。
1629年,查理一世出兵强行解散了在英格兰举行了三个多世纪的议会。然而,在没有议会的11年期间,英国人没有忘记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规则。
中国北京大学历史系钱乘旦教授:
在英国的历史上,形成了两条原则。一个是国王在议会,这意味着国王必须通过议会统治。第二,国王在法律之下,也就是说法律高于国王,国王必须服从法律。然而查理一世的所作所为却是把这两个原则都破坏了。于是议会和国王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对立越来越尖锐,最终导致了1642年战争的爆发,而这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英格兰革命”,也就是所谓的“英格兰内战”。
这是一场争夺国家最高权力的战争。在战争中,一位名叫奥利弗·克伦威尔的议会将军脱颖而出。在他的领导下,国王的军队被彻底击败,英格兰共和国成立,查理一世被俘。
白厅街的宴会厅没有成为查理一世野心的见证,却见证了英国历史上又一个重要时刻。鲁本斯的画完成后不久,查理一世自己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就在他自己精心建造的宴会厅外,甚至在他被描绘成圣人的父亲也能看到的地方。
1649 65438+10月30日,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成千上万的伦敦人凌晨聚集在宴会厅前的广场上,悲伤、恐惧、兴奋和失落的矛盾表情挂在脸上。在难以抑制的焦虑中,他们等待着一个斩首的刑罚,那就是被议会谴责为“暴君、杀人犯、国家的敌人”的国王查理一世。
查理一世表现得非常冷静。在踏上刑场之前,他坚持穿两件衬衫,这样就不会冻得发抖,让围观者误以为他害怕了。在留下遗言和祈祷后,这位49岁的君主在法庭上待了24年,他把头放在铁砧上,伸手让刽子手放下斧头。
1649年发生的事情,对刚刚入关五年的中国清朝影响不大,但对欧洲大陆来说就完全不同了。大大小小的欧洲法院都震惊了。当时这些朝廷要么是君主专制,要么是急于实行君主专制。隔海相望的岛国英国的做法,超越了那个时代的共同政治理念。
中国北京大学历史系钱乘旦教授:
归根结底,查理一世违背了英国自古以来形成的所谓自由的传统。所谓自由,一开始是贵族反对国王,后来逐渐变成举国反对国王暴政。数百年来,这种王权与民权的斗争一直是英国政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然后就是在这样的奋斗中,英国走出中世纪,进入现代世界。
查理一世死后,议会将行政权移交给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国务院。然而,英国人期待的新生活并没有到来。
不久,克伦威尔开始实行军事独裁。英国内战推翻专制王朝的成果,就像贴在玻璃板上的水彩画,被克伦威尔的独裁和社会动荡冲掉了。革命从反抗一个人的暴政开始,却以另一个人的暴政结束。“护国公”克伦威尔成了没有国王名字的“国王”。1653年,议会再次解散。
事情总是相反的。克伦威尔死后,没落的王朝以盛大的仪式被请了回来。1685年,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政权更迭,查理一世的儿子詹姆斯二世继承了王位。被父亲的悲剧深深打动的詹姆斯二世不想重蹈覆辙。他要扩充军队,试图让英国回到查理一世统治的时代。
英国皇家历史学会副主席哈里·狄更斯:
人民不想冒可能爆发内战的风险,他们希望詹姆斯二世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理性的国王。但事实证明,他是一个可怕的国王。他一意孤行,脱离议会统治,威胁到伦敦金融城和其他许多城镇的利益。表现得像个专制君主。他让大多数英国生产精英觉得他们必须推翻他。
面对詹姆斯二世的暴政,处于十字路口的英国人会选择什么方式来抵抗?
一个国家的政治选择往往受到传统和一些重大事件的影响。
这一次,英国人没有像对待查理一世那样采取暴力革命,教训告诉他们,推翻王朝容易,建立新制度难;他们没有叫克伦威尔,因为克伦威尔式的革命并没有给国家带来真正的进步和发展。所以,1688英语
未完~ ~ ~ ~ ~还有后半部分。
这是《大国崛起》的评论,相信你也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