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哪一年明确将汽车产业列为国民经济支柱?

从1992党的十四大和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决定将汽车工业列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1994起,国家颁布汽车产业产业政策;从1992到1998,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了七年。

中国汽车工业

风雨五十年,辉煌五十年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建立自己的汽车工业。回顾50年的历史,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造、成长、全面发展三个历史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创建阶段(1949 ~ 1965)

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第一代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并亲自参与了建立中国汽车工业的重大决策。前苏联将建设现代化卡车工厂列入中国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并在中央重工业部下属的机器工业局筹建期间,就开始了筹建工作。毛题写的第一家汽车制造厂在吉林省长春市开工建设。在中央的动员、国家的支持和建设者的努力下,实现了党中央提出的“力争三年建成长春汽车厂,出人才出经验”的目标,并于7月1956造出了国产第一辆解放牌卡车。1957年5月,一汽开始模仿国外样车设计自己的车。1958年,CA71东风轿车、CA72红旗高级轿车试制成功。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亲自试乘东风轿车,非常高兴地称赞:“我上了自己的车”;后来红旗轿车被列为国家礼宾用车,并作为国家的庆典检阅车。

60年代,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在国家和省市的支持下,形成了一批汽车制造厂、汽车制造厂和改装车厂。其中,南京、上海、北京、济南四家相对基础的汽车制造厂转型为一汽之后的第一批地方汽车制造厂,开发汽车品种,并据此建立具有专业化生产模式的总成和零部件。

在这一历史阶段,为探索汽车产业管理改革,国家决定试点设立汽车产业信托,并实施多项措施促进汽车产业发展。20世纪60年代中期,工业信托基金被关闭。与此同时,汽车改装业和摩托车制造业起步,重点发展了一批军用改装车,民用消防车、救护车、自卸车、拖拉机相继问世,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城市、长途、集团三种类型的客车。北京首先试制军用两轮摩托车,随后南京、南昌、济南相继试制三轮摩托车和机械自行车。当时主要用于军事、邮电、体育和城市短途交通。摩托车工业初具规模,与汽车工业密切相关的汽车科学研究和专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在1966之前,汽车工业共投资1100万元,形成了一大四小五个汽车工厂,年生产能力近6万辆,9个车型。截止1965年底,全国民用汽车近29万辆,其中国产汽车17万辆(一汽已生产15万辆)。

生长阶段(1966 ~ 1980)

在这个历史阶段,主要是贯彻中央建设三线汽车厂的精神,以中重型卡车和越野车为主,同时发展矿用自卸车。

1964年,国家决定建设第二汽车厂,主要生产越野车,三线川陕的汽车厂。二汽公司是国内自行设计、国产装备的工厂。采取“承包建设”(专业对口老厂建新厂,小厂建大厂)和“聚宝”(国内先进成果移植到二汽公司)等方式,同时在湖北省内外安排26家重点合作配套工厂新建、扩建。一座全新的大型汽车工厂在湖北省十堰市建成投产。当时主要生产中型卡车和越野车。与此同时,与陕汽生产相配套的川汽、陕汽、陕汽齿轮厂在四川省重庆市大足县和陕西省宝鸡市(现迁至xi安)建成投产,主要生产重型卡车和越野车。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国家做出“打一场矿山大仗”的决策,矿用自卸车成为其关键装备。上海32吨、天津15吨、常州15吨、北京20吨、一汽60吨(后转本溪)、甘肃白银42吨试生产成功后,冶金行业矿山生产设备需求也试生产成功。

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重型卡车的需求,济南汽车厂扩大了黄河牌8吨重型卡车的产能,安徽的贺飞、南阳、丹东、黑龙江、湖南等地方汽车也投产了类似车型。邢台常征牌12吨重型卡车(源于北京新都工厂搬迁)和上海15吨重型卡车投产。

这期间,一汽、南汽、SAIC、北汽、戚迹五家老厂分别承担了承包和配套三线汽车厂(二汽、川汽、陕汽、陕齿)的建设任务,投入技术改造扩大产能;本土发展的汽车工业,几乎都是模仿国产车型重复生产;据粗略统计,解放牌车型20余款,京130车型20余款,跃进车型近20款,京越野车近10。改装车生产向多品种、专业化发展,生产工厂近200家;1980年生产大、中、轻型客车13400辆,其中长途客车6000多辆;汽车零部件品种增加,生产厂家增加到2100家;摩托车产业初步形成,1980年24家厂商生产摩托车49000辆。

汽车工业成长期,1980年产汽车22.2万辆,是1965年产量的5.48倍。1966 ~ 1980共生产各类车辆1639万辆;1980年中国民用汽车169万辆,其中货车148万辆。

全面发展阶段(1981 ~ 1998)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汽车工业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更新换代老汽车产品(解放、跃进、黄河车型),结束了30年一贯制的历史;调整商用车产品结构,改变“缺重少轻”的生产格局;打造汽车产业,引进技术和资金,生产国产车,形成生产规模;行业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大大增加了汽车、摩托车车型的品种、质量和生产能力。

1981 ~ 1998,全国共生产汽车1452万辆,其中轿车260万辆,累计投资(含外资)近150亿元。截止到1998年底,初步统计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设立了6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超过100亿美元。

党的十四大和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决定将汽车工业列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于1994年国家颁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从1992到1998,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了七年,主要体现在:

——汽车、摩托车产量稳步增长,经济效益提高。1992年我国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万辆,1998年生产1628万辆,世界排名10。1997年,我国摩托车年产量突破10万辆,1998年产量879万辆,成为世界第一大摩托车生产国,排名1。65438-0998年,中国汽车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504.7亿元,工业总产值(现价)2527.8元。

——产品品种增加,开发能力增强。汽车基本车型6大类120多种,改装车、专用车750多种,摩托车1000多种,排量1000。各大企业集团在R&D的投资一般为年销售收入的1 ~ 2%,有的企业为3 ~ 5%。除了轿车产品,都有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

——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高,经济规模初具规模。在1998年中国生产的1628000辆汽车中,14家汽车企业集团(公司)生产了1485000辆汽车,占全国年产量的9121%。1998年全国生产汽车50.7万辆,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31.14%。1998年中国生产的879万辆摩托车中,年产量超过20万辆的有11辆,其生产集中度占全国年产量的60%。

——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趋于合理,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1998年,全国商用车(卡车+客车)产量中轻型(含微型)、中型、重型汽车的比例为78.5:17.8:3.7;轻型(含微型)、中型和重型卡车在全国卡车产量中的比例为67:27.7:5.3;我国货车和客车(轿车+客车)的产量比为40.6:59.4。1991年,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为96万辆(其中客车和轿车30万辆),占当年606万辆民用汽车的15.8%。1998年,私人汽车保有量为423.7万辆(其中公交车和轿车230.7万辆),占全国总量131900的326.5438+0.0%。我国千人汽车数量从1991的5.2辆增加到1998辆,即10.7辆。

经过5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六五”、“七五”、“八五”三个五年计划平均增长17.54%和24.5%。1994后调整产品结构,每年继续以3 ~ 7%的速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