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古代史博物馆?

清朝国史馆的前身是国史馆,1636年清朝入关前设在三院。其当时的主要职责是“为日常生活写下诏令,编制记录,汇编一切机密文件,记录官员的升降书,追赠贝勒等书。能载入史册的那六项,择要记载,与外国诸侯往来书信,都是编的。”实际上是为编纂《清史稿》积累材料。康熙二十九年,故宫西华门、西华门、鹤门西南的武英殿前正式成立国史馆,以编纂天命、天聪(崇德)、顺治三朝的记载。史成官退出了。乾隆元年(1736),开设国史馆,以编纂天命、天聪、顺治、康熙、雍正之纪,编表、记载、传记为目的,地点改为东华门。乾隆十四年,五代训导完毕,史馆也停了。乾隆后三十年,为了重建国史列传,开设了国史馆,成为常设机构。他的工作是“修明史”,负责“编纂大臣列传、大臣年表、天文地理、礼乐刑法、食货等。,而所有与历朝法制有关的都是从斯里兰卡抽出来的,并在18岁时编成和呈上”。直到宣彤三年,清政府被推翻,国史馆被北洋政府接管。1914年,赵尔勋在此基础上主导修订《清史》,更名为清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