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重要政治知识点总结框架
1.中国的民族关系
中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1)民族平等。表现:①都是国家的主人;(2)平等享有权利;(3)平等地履行义务。
(2)民族团结。重要性:①民族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②社会稳定的前提,③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障,④民族团结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坚持的理由:①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2)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和团结的物质保证。
13.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或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它是什么?(内容)(1)前提: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②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4)自治(核心内容):立法自治、经济自治、文化管理自治、弹性执行和其他自治。
(2)为什么:
必然性:①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②由中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决定。(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杂居和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政治基础。
优点: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二)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
二、中国的宗教政策
中国宗教政策的内容
(1)中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二)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坚持独立自主、自主管理的原则;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如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一)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二)要求其从事宗教活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最高利益和民族整体利益;(3)支持他们根据社会进步的要求解释宗教教义的努力;(四)支持他们同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做贡献。
中考政治知识点1,企业和劳动者的地位。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劳动者: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劳动者素质必须全面提高。
2.市场监管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解决不了国防、公安、消防等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枪支、毒品等。不能由市场调节。
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先天不足。③单一的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差距扩大,甚至出现严重的两级分化。
3.转方式调结构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应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方案吗?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
4.国有经济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它在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维护国家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发展战略性产业和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推进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必须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占据主导地位。
5、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内容
要确保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的权利,确保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我们将确保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所有民族和文明都有共同发展的权利。
6.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主要表现
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不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联合一国对抗另一国,不针对第三方;处理国际问题,根据自己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尊重他人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生活方式。
7.依法行政的要求
政府要坚持法定职责,授权不可为,负责任,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惰、失职,坚决惩治失职、渎职。
8.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的领导地位;我们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我们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9、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关系。
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依法治国是党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的关键是依宪执政。
10,传统文化的传承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着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学艺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历史悠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思想:它已经成为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以及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文化自觉与自信:自觉是对文化作用的深刻认识,是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是对发展文化史的积极担当。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趋势、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这种文化自觉和自信,表现在对中国文化的未来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12,文化生活中的科学技术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文化资源收集、选择、传递和储存的手段和方式,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传承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促进文化创新,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1)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实质,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经济、政治的精神反映。真正的哲学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实质,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概括和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社会变革的作用在于,通过对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可以更新人们的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还体现在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引导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改造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1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容
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人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
16,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社会观念和社会意识形态。
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唯物主义部分
1.只有失败后,人们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错误)
2.意识可以促进(阻碍)客观事物。(错误)意识能正确指导人的实践活动。(错误)
3.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对事物做出反应。(错误)
4.人类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改造自然。(错误)
5.规律是事物本身的内在联系,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右)
6.意识可以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错误)
人只要懂得规则,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错误)
8.法律的存在和作用是无条件的。(错误)
9.实事求是是依法办事的前提。(错误)
10.能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错误)
11.法律是客观的,永恒的。(错误)
12.规律对客观事物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错误)
13.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它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也可以阻碍事物的发展。(错误)
14.法律是客观的。尊重法律,依法办事,是成功的前提。违反法律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右)
15.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征。(错误)
认识论部分:
1.认知既来自实践,也来自书本。(错)(实践是知识的唯一源泉)
2.人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是有限的。(右)
3.人类认知的整体发展过程是无限的。(右)
4.认知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错误)
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错误)
6.人在法律面前无能为力。(错误)
7.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应该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右)
8.有用的想法就是真理。(错)(真理是客观的)
9.真理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正确的。(错)(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