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全面介绍一下弗洛伊德?

在近百年的人类历史中,至少有三个犹太人对人类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这三个人是马克思、爱因斯坦和弗洛伊德。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是本世纪世界名人中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早在20世纪20年代,他创立的精神分析学就对世界产生了影响。他的理论联系了被传统心理学忽视的潜意识,拓展了心理学研究的领域,深化了心理学研究的层次,使他的理论在文学、医学、哲学等方面引起了反响。犹太血统对弗洛伊德以后的成长影响很大。这不仅是指犹太人的语言、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定居在欧洲各地的犹太人在漫长的岁月中所遭受的侮辱和歧视,为弗洛伊德提供了无形而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他投身于对人类精神活动的科学分析。更准确地说,弗洛伊德成为伟大心理学家的重要因素,与其说是犹太血统,不如说是犹太人所遭受的压迫和歧视。

据弗洛伊德的朋友琼斯说,当他向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要一本弗洛伊德的传记时,“弗洛伊德最突出的个性是什么?”当时安娜毫不犹豫地说:“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单纯。”弗洛伊德从父亲那里继承的这种优秀性格,伴随了他的一生,体现在他的一举一动中。琼斯认为,弗洛伊德讨厌那些使生活复杂化的因素,他的这种特点甚至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比如,他只有三套衣服,三双鞋,三套内衣,即使外出度长假,行李也往往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弗洛伊德之所以能把极其复杂的精神现象分析成最简单的“潜意识”和“性动机”,是因为他热爱事物的简单结构,因而抱着某种把一切还原成最简单元素的愿望。在弗洛伊德看来,不仅一切事物都是由最简单的元素组成的,就连它们看似复杂、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也必须遵循一个极其简单的规律。弗洛伊德的性格,在他漫长的一生中,逐渐从单纯的生活习惯,发展成为一种思维方式和世界观。保罗·罗森认为,古代著名的迦太基人汉尼拔和拿破仑是弗洛伊德从小就崇拜的两位英雄。因为正是这两位历史上的英雄带领一支强大的队伍翻越阿尔卑斯山,打败了歧视和压迫犹太人的“神圣罗马帝国”和天主教会,从而实现了弗洛伊德的复仇理想。

弗洛伊德的母亲,阿米莉亚·内森,也叫玛丽亚,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年轻女人。母亲对弗洛伊德的影响比父亲更深远。这不仅是因为玛丽亚对弗洛伊德表现出深深的关心,这使弗洛伊德对他的母亲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还因为玛丽亚与弗洛伊德生活的时间比弗洛伊德的父亲更长——她与弗洛伊德生活到1930年,而弗洛伊德的父亲于1896年去世。弗洛伊德曾说:“母亲在与儿子的关系中,总是给予无限的满足;这是摆脱人类爱与恨的矛盾心理的最完整、最彻底的关系。”弗洛伊德一直爱并尊重他的母亲。弗洛伊德的朋友琼斯说,他对母亲的爱让弗洛伊德一生中从未指责过女性背叛他或欺骗他。奥地利和意大利的战争结束后,弗洛伊德一家从莱比锡搬到了维也纳,而弗洛伊德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则去了伦敦生活。

维也纳是欧洲最著名的文化中心之一,19世纪中叶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维也纳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这就是维也纳的“文艺复兴”——维也纳在音乐、哲学、文学、数学和经济学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古老的维也纳大学是学者群居的高等学府,从中传出的许多科学成果的新消息不断震动国际文化科学界。大多数住在维也纳的著名学者,像后来的弗洛伊德,都不是维也纳人。这些人不仅来自哈布斯堡王朝的各个地方,也来自世界各地。维也纳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维也纳是弗洛伊德科学独创性和伟大理论的天然摇篮。犹太人虽然可以回到维也纳,但仍然会随时随地受到敌对分子的侮辱和突然袭击。所以弗洛伊德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受到反犹主义的威胁。这种环境使弗洛伊德逐渐形成了强烈的叛逆性格。他不喜欢这种歧视,内心燃烧着愤怒的火焰。弗洛伊德一方面继承了父亲的善良和乐观,另一方面培养了父亲所没有的战斗精神。这种战斗精神和善良美德的结合,使弗洛伊德拥有了相对完整的人格,足以承担艰难复杂岁月中遇到的一切挑战。

自从弗洛伊德学会阅读后,他就对研究历史和文学感兴趣。弗洛伊德能很自然地把历史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表达他对现实生活的态度。他善于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中抓住自己想要学习的重点,然后牢牢记在心里。如前所述,他对拿破仑和伟大的迦太基人汉尼拔的崇敬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在他对拿破仑和汉尼拔的态度中,既表现了他对历史人物特点的深刻理解,又表现了他对当代反犹主义的痛恨,还表达了他锻炼自己成为改造现实的英雄的强烈决心。因为弗洛伊德父亲的知识来源于《塔木德经》和他的犹太生活经历。所以他给弗洛伊德的教育,大多是关于犹太教相关的历史、地理等知识。弗洛伊德从小接受的犹太宗教教育的基础,使他对犹太人的习俗、仪式、节日、历史来源和演变非常熟悉。在弗洛伊德的家庭教育中,宗教知识占了很大比重;而且,他的父亲真的希望圣经的精神武装儿子的心灵,激励他不断进取。然而,事实上,弗洛伊德本人对《圣经》的信仰是有限的;而且他从小就从自己的角度理解圣经。他从《圣经》中得到的,与其说是宗教信仰,不如说是道德伦理知识和古典历史知识。事实表明,弗洛伊德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从未有意识地相信过任何上帝或所谓的“不朽的精神”。他一直坚持无神论的观点。他对人类精神的研究完全不受圣经或其他宗教教义的影响。他把人的精神看作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是极其复杂的人类神经系统的一个同样复杂的功能。尽管他对这种物质功能的解释和看法可能包含这样或那样的片面之点和错误,但他从未打算从人体之外寻求一种像宗教理论那样的“超自然的”或“非人类的”神秘力量来解释人的各种精神活动。他的父亲从未真正意识到这一点。

弗洛伊德孜孜不倦地读书,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他很少满足于文字内容的简洁,总是愿意以文字为线索,更深入、更全面地探讨其他相关问题。琼斯说,弗洛伊德简直是“莎士比亚瘾”。弗洛伊德还坚持认为,莎士比亚的气质不像盎格鲁撒克逊物种,而是法国物种;他还认为莎士比亚这个名字可能是对法国名字“雅克·皮埃尔”的误传。他的阅读材料包括历史、文学、地理、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等科学。在弗洛伊德的怪癖中,对音乐的厌恶可能是比较突出的一种,这是他勤奋读书的负面副产品。所以弗洛伊德成名后,并没有跟孩子学琴。

1873年秋,弗洛伊德成功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那时,布列塔尼教授正在哲学系讲课。弗洛伊德听了布列塔尼的哲学课,对他以后的心理学观点产生了负面影响。弗朗兹·布列塔尼(1838—1917)是奥地利天主教哲学家。他推崇中世纪托马斯·阿奎那所扭曲和改造的亚里士多德主义,也是经院哲学的信徒。布列塔尼的哲学对当时以及后来的西方哲学和心理学都有很大的影响。弗洛伊德自己的哲学观点和心理学研究方法虽然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但也受到布列塔尼的很大影响。弗洛伊德在研究中从不盲从,体现了他可贵的原创精神。他对著名学者一直保持着严肃谦虚的态度,包括他现在的老师,著名生理学家布鲁克教授,解剖学家克劳斯教授,哲学家布列塔尼等人。他先理解了他们的观点,然后进行了深入的、创造性的独立思考。他绝不会在没有理解某个观点之前,就匆忙做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到了大学三年级结束时,弗洛伊德总结自己三年的学习生活时说:“经过大学前三年的学习,我发现由于我天生能力的特殊性和局限性,我将无法在我年轻时热衷的那些科学领域取得成功。.....终于在布鲁克的生理实验室找到了归宿,得到了满足。同时,我也在那里找到了我尊敬的人,并以此为榜样,那就是伟大的布鲁克本人和他的助手西格蒙特·艾克斯纳和欧内斯特·冯·弗莱舍·马兹科。”布鲁克教授一直是弗洛伊德学习的榜样。他是德国人,不是奥地利人。所以他身上体现了德意志民族的那种优点:脚踏实地,矢志不渝。弗洛伊德逐渐被布鲁克的品质所感染,使他越来越具备那些攀登科学高峰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

1874年,布鲁克教授出版了《生理学讲义》一书。在这本书的导言中,他说:“生理学是有机体本身的科学。生物体与无生命但可移动的物体——机器的区别在于同化能力,但这种能力其实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现象。原子系统通过力来运动,力的运动是基于1842年罗伯特·迈耶发现的能量守恒定律,然后由亥姆霍兹扩展。在每个独立的系统中,力的总和(运动力和势能)保持不变。真正的原因是科学形象化的所谓“力”。我们对‘力’了解的越少,我们区分的‘力’的类型就越多:机械力、电、磁、光、热等等。知识的发展最终归结为两种力——吸引力和排斥力。所有这些也适用于作为有机体的人。”布鲁克的这段话是弗洛伊德在生理学研究中的指导思想。

从我的角度来说,我暂时还达不到严谨向上的科学精神。我的粗心和缺乏严格要求,甚至追求一个不完美的烂摊子,都会成为我捕捉一些知识的障碍。回过头来看,德国人的精神,勤奋,认真,确实造就了很多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歌德,尼采,黑格尔,...其中,很难产生一个,但那个民族却屡屡创造奇迹。中国只能用他过去的孔孟来安慰自己。最近看了一些热门书籍,比如《天才的思维方式》、《成功的意义》、《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几种才能》。呵呵,可惜都被中国人编成二手字了。几年前流行的学习革命给了中国教育革命。谁偷了我的奶酪?奶酪的哲学。古代小说擅长场景描写,外国小说擅长心理描写,这或多或少决定了中国的心理学事业只能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