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权臣、宦官、外戚、后宫失序哪个危害更大?

从宋代开始,大臣、宦官、外戚、后宫都失去了威胁皇权的可能。

可能有人会想到明朝的宦官专权,但是大明的宦官和内阁一样,都是皇权的延伸。他权力的大小取决于皇帝的心情,他能不能留在那个位置取决于皇帝的态度,这在汉唐是完全不同的。

汉朝主要被外戚所困,东汉加入宦官。

晋南北朝时期,是世家大族的天下,也就是权臣的天下。当然,外戚也可以成为权臣。

到了唐朝,由于宰相数量的扩大,由此产生的集团制度抑制了权臣的出现,但到了唐朝后期,宦官时刻牵制着厕神军队,威胁着皇帝的安全。

1,这是为什么?根本原因是早期可供皇帝选择的人才不多。皇帝最信任的人无非是亲戚和宦官。在朝廷人才不多的年代,皇帝只能从中挑选。

外戚和宦官就一定对帝国有害吗?不完全是。卫青和霍去病是外戚,孙昌无极也是外戚,高力士是宦官,郑和也是宦官。关键是皇帝信任的外戚和宦官的能力。是否有逆反之心?

从汉末到晋南北朝,世家大族崛起,皇帝唯一能做的选择就是任命哪个家族。怎么会没有有权有势的大臣呢?

2.那么,为什么从宋朝开始只要皇帝愿意就可以避免大臣、宦官、外戚的独裁呢?

因为科举制度的兴盛,文官制度的建立,宰相的分权。

科举的扩张使帝国拥有了几乎取之不尽的人才;文官制度的建立,使帝国不再依赖贵族家庭,也不再受困于武将的叛乱;宰相的分权(兵权被唐朝瓜分,财权被三司瓜分)基本杜绝了篡位的可能,宰相制度从朱元璋开始被废除。无论是权臣还是外戚宦官,其专制本身就是因为拥有宰相指挥官员的权力。自宋代以来,宰相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指挥官员的能力。

那为什么这个制度直到宋代才完全建立起来?

因为科技的发展,造纸术让书写知识变得方便,而印刷术让普通人学习知识成为可能。否则,即使汉晋实行科举制度,也没有多少人能够参与,因为知识被世家大族垄断,普通人根本没有机会学习知识。

3.回到这个问题,权臣,宦官,外戚,后宫之乱,哪个危害更大?

我认为危害帝国的不是他们的外戚和宦官本身,而是他们对皇帝的能力和态度,因为他们中间有好有坏。

如果一定要区分宦官和庶民,对王朝本身的伤害相对较小。说到底,他们只是废除了天子,选择了一个更有利的继承人。另一方面,外戚和权臣则不同。他们想改变王朝。

比如从汉代曹丕退位到赵匡胤篡位,皇位的变更都是通过退位(篡位)完成的,篡位者可以是权臣、外戚、武将。

自宋以来,不存在篡位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