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最著名的历史人物是谁?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 65438+10月3日)67岁,南宋词人。原字探夫,后改为佑安,别名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汉族。与苏轼同名,又名苏信,与李清照并称为历史上的“济南二安”。曾经有人这样夸他:贾萱是人中之冠,言中之龙。刘辰翁《辛家轩序》说:“字达东坡,光明磊落,似诗,似散文,似天地奇观。他曾出使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和浙江东部。在他出生于13年之前,山东被金兵占领。21岁加入抗金义军,不久回到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两千人参加北方抗金军队,次年回到南宋。他一生坚持与游牧民族作战,收复失地。曾晋奏《梅琴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兴的具体方案;他还去总理九议,进一步阐述十议思想。尚未被采纳和实施。在各地任职时,他认真消除积弊,积极备战,受到投降派的牵制,甚至被革职。他曾长期居住在江西上饶。光复祖国的宏图大志和才华没有展现出来,忠义愤懑,造就了南宋一代大诗人。耿静在山东集结兵力,克制忠义,让大臣掌大权。绍兴三十二年,他命令封彪返回南方,高宗召见他,授予他城武郎的职位。宁宗朝厌倦了在浙东为官,加了龙亭等制度。他进入议会,被任命为爪牙。他在江西上饶、潜山等地生活了十几年。他的文字充满激情,慷慨悲壮。笔触有力,艺术风格多样,豪放不羁。还有“贾和的短句”。

终其一生,他以正直自傲,做出了自己的成绩,一生主张抗战。曾出现在《梅琴十论》和《九议》中,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和爱国热情,并与宋致仕和理学家朱保持着深厚的友谊,励精图治。抗金和民族复兴是他作品的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迷失方向的悲叹和强者游手好闲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农村四季的田园风光、世态人情、民俗风情。他的词题材广泛,也善用前人典故。风格厚重豪迈,又不乏细腻温柔。他在苏轼的基础上,极大地发展了词的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称为“苏、辛”。他的诗也值得称赞,尤其是他的“有力的笔,巧妙的收敛,正确的平衡的理论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