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按摩(保健按摩)的鼻祖是谁?

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没有确切的发明者。

按摩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应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前就受到中国医学家和养生学家的高度重视。比如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秦汉时期的《内经》记载,按摩可以治疗关节痛、痿软、口眼歪斜、胃脘痛等。中国第一部推拿专著《黄帝七伯推拿十则(失传)》也是在秦汉时期写成的。

《黄帝内经》中指出:“按摩不释,针炙不怪,移气至虚,得意复得。”说明按摩在秦汉时期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医疗和养生手段。晋代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于安澜》中提到有十卷按摩指导经,但已失传。但在《养生延寿录》中,曾转引引经:“...平旦用两手掌揉了三次眼睛,用手指划了四次眼睛,很醒目。.....而达摩权证热搓脸,从上到下,辟邪是光荣的。又叫自上而下的干浴,能克服寒热头痛,消除百病。”导读经典的以上内容,被很多书称赞和引用。隋代《病因论》每卷的末尾,都附有引导按摩的方法。在当时,自我按摩作为按摩的一部分非常流行,它的广泛发展表明按摩疗法重视预防,充分发挥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主观能动性。隋唐时期,按摩手法应用于人体表面时,涂抹的是中药制成的药膏。于是研发了一种药膏擦法,既能防止患者表皮受损,又能使药物和技术相得益彰。药膏有很多种,如芒草膏、丹参膏、乌头膏、葛根膏、陈语安膏、木防己膏等,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和涂抹。而且,药膏还可以用来预防和治疗儿童疾病。《千金方耀》中指出:“小儿虽未病,晨起常以药膏擦手、脚、心,以避寒风。”这期间有按摩专科,有按摩医生、按摩师等职称,可见当时按摩还是相当普及的。特别是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对按摩指导评价很高。他在《备急养性》中提到:“每日按摩三次,一个月之后,百病皆除,而跑步、跑马是养生之道。”孙氏的理论既是对唐前养生的继承,也是他自身经验的总结,对后世影响很大。

到了宋金元时期,推拿的应用更加广泛。比如宋代的医生庞安石说:“女人怀孕了,就会生孩子。过了七天,她就不生了,所有的技能都失效了...以便家人用汤暖腰暖腹,自己上下按摩,孕妇会感到肠胃轻微疼痛,呻吟间生出一个男人”,她用按摩引产。宋代陈至的《养老献家》一书提出,老年人常揉涌泉穴,可使其晚年步履轻盈,精神饱满。

清代保健按摩发展的特点是小儿按摩书籍众多,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简单易用,在民间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