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的开封索国寺是什么样的?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

资料很全面,很多,不能全贴在这里。请仔细查看参考资料的链接。

北宋时期,随着寺院的发展,大索国寺的佛教音乐达到了顶峰:一方面,寺院组织了庞大的民族乐器专业乐队;另一方面,寺内专门修建了演奏佛教音乐的专业“剧场”维摩学园和供普通游客、香客使用的“音乐棚”。在皇室的要求下,寺庙中佛教音乐曲目的整理和收藏成为一种传统。今天,大索国寺仍然保存着大量较为完整的古代乐谱,在传统音乐中被赋予了广泛的代表性,成为整个中原地区传统佛教音乐的典型代表。

北宋皇族在索国寺的活动是最频繁、最虔诚的祈祷。祈祷是祈祷,回报是感恩。首先是有目的的祈祷,然后是实现后的回报。

关公庙祈雨在唐代相当普遍(106页,446页)。至于五代,随着汴州升都,索国寺成为皇族祈雨雪的重要场所之一。天府二年正月初一,晋高祖去索国寺祈雪(1009页)。天府八年五月初三,金皇帝两次到索国寺祈雨(1077,1165438页)。

自宋朝建立以来,在索国寺祈雨和阳光越来越频繁。根据相关资料,我把它制表在下表中,以求一个大概——实际情况应该比这还要糟糕,这可以用宋代大量的祈祷文来佐证。尤其是不止一次祈求晴天的活动,更是屡见不鲜,因为“暴雨是中秋之灾”(第76,12卷A页)。同时,惠、秦的情况也缺乏记载。至于报祷的方式,苏颂在他提出的《斋文》中多次提到“皇帝派官请僧,在某寺正殿开设某道场七昼夜”(卷27,13,a-14页,B页),表示还是类似于唐代——令僧在寺内设转祷道场。略有不同的是,史静寺院一般要求皇帝亲自进贡,词臣拟一篇骈文为斋戒祈福,但有时皇帝也会派亲信大臣代为进贡。

据说在索国寺,为报纸祈福是北宋皇室最虔诚的活动,因为他们在受到干旱或雨涝的困扰后,往往别无选择,只能求助于宗教的精神力量。所以与此相适应,他们往往会有撤乐、斋戒、监查、自罪等措施。比如剑龙二年,太祖祈雨,同时“圣旨撤乐,官去吃菜”(2092页)。六年来,我祈祷下雨,说:“如果你有疑问,你将受到审判。”(第186页)。李青大旱三年,仁宗也是“宫中吃菜,暗暗向天祈祷,自责不已”(第737页)。因此,被接受后,他们总是在天堂。贤平四年的祈雨得到了回应,他真的住在林轩了。“御衣湿,左右遮,非御也”(第735页)。在李青祈雨三年后,仁宗已经睡觉了。“突然,我听到一声轻微的雷声,我的王冠露了出来,不一会儿我的衣服就湿了”(第52卷,第24 b页)。除了在庙里感谢和尚,还会给和尚庙立功官员,“宴丞相近臣”(卷三十,页八b),“给和尚钱帛茶”(页七三五)。即使在高度集权的帝国政治下,旱涝等影响国计民生的灾害,依然是理性君王的赤诚关切。当然,在应验的祈祷活动中,他们得到的不仅仅是形而上的好处,还有形而下的好处——他们的真命天子身份可以得到认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