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的作用和传说是什么?

兰花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以下是我为你收集的关于剑兰的作用和传说是什么。欢迎借鉴。

剑兰是什么?

陆生植物;假鳞茎是卵形的,包在叶基部。叶2-6片,有条纹,有光泽,长30-60厘米,宽1-2.5厘米。花葶生于假鳞茎的基部,直立,通常比叶短;总状花序有3-9朵花;花常有香味,颜色变化较大,一般为浅黄绿色,带紫色斑点;萼片近长圆形或狭椭圆形;花瓣狭椭圆形或狭卵圆形,长1.5-2.4厘米,宽5-8毫米,近平展;唇瓣近卵形,长1.5-2.3厘米,稍具3裂。蒴果狭椭圆形,长5-6厘米,宽2厘米。花期一般是6月-65438+10月。生于疏林、灌木丛、山谷或草丛中,海拔600-1800米。产于中国许多地方,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和南亚各国,北至日本。这花是栽培的并且有很高的园艺和草药价值。

大花蕙兰的形态特征

兰花是陆生植物;假鳞茎为卵圆形,长1.5-2.5cm,宽1-1.5cm,被包在叶基部。叶2-4(-6),呈带状,有光泽,长30-60厘米,宽1-1.5(-2.5)厘米。前缘有时有细齿,关节位于距基部2-4 cm处。

花葶起源于假鳞茎的基部,直立,长20-35厘米或更长,但一般比叶短;总状花序有3-9(-13)朵花;除底部1芽外,其余长度为5-8 mm,一般小于花梗和子房长度的1/3,但最多不超过1/2;花梗和子房长2-2.5(-3)厘米;花常有香味,颜色变化较大,一般为浅黄绿色,带紫色斑点;萼片近长圆形或狭椭圆形,长2.3-2.8厘米,宽5-8毫米;侧生萼片通常斜向下开展。

花瓣狭椭圆形或狭卵圆形,长1.5-2.4厘米,宽5-8毫米,近平展;唇瓣近卵形,长1.5-2.3厘米,稍具3裂;侧裂片直立,被具乳突的雌蕊柱包围;中叶大,椭圆形,向外弯曲,边缘波状,有乳头状突起;唇盘上的两个纵向褶从基部延伸至中叶基部,上半部向内倾斜并紧靠形成短管;雌蕊长1-1.4厘米,略向前弯曲,两侧翅窄;花粉球4个,2对,宽卵形。

蒴果狭椭圆形,长5-6厘米,宽2厘米。花期一般是6月-65438+10月。

兰花的价值

1,药用价值

全草(兰草):辛、甜、微苦、平。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活血止痛。用于瘀血闭经、经行腹痛、产后瘀血腹痛、暴咳、痨咳、咯血、肾虚、风湿痛、头晕、腰痛、尿淋、带下等症。根(兰草根):滋阴清肺,化痰止咳。花(兰草花):辛、平。理气宽中,明目。用于久咳、胸闷、腹泻、白内障。[6]

2.园艺价值

兰属植物生命力旺盛,根又粗又长。种植宜用五盆以上,每盆苗多一点。放在森林、花园或厅堂里,花草茂盛,很有精神。也可以用一个大高腰盆种几棵苗,长时间绿而陡。盛夏花开,凉风吹来兰花香,让人心旷神怡。

墨兰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它在中国南方被广泛种植。对于阳台、客厅、花架、小庭院都是很好的装饰,看起来清新幼稚。

剑兰和剑兰的区别

蕙兰是一种以产地命名的兰花,主产于福建和广东。而剑兰一般指的是唐菖蒲,是一种球根植物。

建兰传奇

宋代检察官与建兰谣言

宋慈,宋朝的检察官,曾经在福建汀州做了三年知县。县府所在地现为福建省长汀县,当时为闽西首府,辖福建省龙岩市和三明市部分地区。汀州盛产兰花,人民喜爱种植兰花。据知,兰花被用来为孕妇接生助产,搬新居送兰花,与兰花结婚,种兰花辟邪,以求满屋子子孙孙。宋慈做知县时是否和其他文人一样爱兰,在罗马是否入乡随俗,没有文字记载,但据史料记载,他是第一个开通汀江水路运输的知县。汀江水路的开通,打开了一条通往国内外建兰主产区的通道。因此,宋词对建兰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汀江是福建省第四大河流。发源于长汀县,全长280多公里。它自北向南流经福建省的长汀、上杭、永定三县,流向广东省大埔县的三河坝,与梅江汇合流入南海,成为汉江。汀江由北向南流,八卦中南部属丁,故汀江古称丁水。后来,人们把丁和水合为“汀”字,命名为“汀江”。毛泽东有一句著名的诗“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到上杭”来形容汀江的神奇和神韵。

宋绍定年间,宋词从江西新丰主簿调至长汀县,发现百姓盐由千里之外的福州经山路而来。古代的长汀地处山区,山路漫长,交通不便。盐“年年”从国外进口,盐官出售,盐官受贿哄抬盐价。穷人买不起盐,吃了更多的贻贝,并患有碘缺乏症。宋慈细察民间疾苦,水运可直达汀州,故决定开辟汀江,从广东潮州运盐。闽西山区是兰花生长的好地方。山高谷深。汀江流经深山峡谷。古时候汀江滩水满,有棉花滩、背滩、大沽滩、破滩、龙潭滩。到处都是暗礁,航道艰难,河水起伏。宋慈沿途观察探索,挖掘疏浚航线,鼓励农民造船练船技,同时改革盐政,惩治贪欲。

汀江交通的发展,缩短了运盐路线,降低了运费,降低了盐价,免去了挨家挨户调运劳力肩上扛盐的痛苦。同时,潮州到汀州、赣州的交通畅通,促进了包括兰花在内的物资在汀潮与江西之间的交流。其间盐商、米商此起彼伏,一派“盐上米”的繁荣景象,汀江百战。曾有“三千八百”之说。宋词中的开亭河路成就,是闽西人代代相传的。今天,汀江两岸仍有400多座妈祖庙,见证了水路交通的繁荣历史。

据连城县、永定县、上杭县的老人们说,那里过去有“兰商”,他们靠卖兰花发了财,盖土楼,买河养鱼养鸭休闲。

剑兰在宋代并不出名,就连福建当地的兰家和文人也说不清兰花的专有名称。“大花蕙兰”是中国五大兰花品种之一,包括大花蕙兰、大花蕙兰、大花蕙兰、大花蕙兰,是唯一一种以产地命名的兰花。据考证,“福建”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为加强边防力量,设都督掌管军事,从福州、建州取一字,封为“福建”都督(都督称号)。福建的名字出现在历史上还不算晚。

南宋绍鼎六年(公元1233年)福建漳州赵世庚所著《张金兰花谱》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兰花谱。全书共三卷,分为五个部分:叙利亚宽容,兰花优越,人间关爱,种植坚定,灌溉适宜。本文简要论述了30多个紫兰和白兰品种的形态特征和栽培管理,并对兰花的等级进行了讨论。在张进兰圃中,“紫兰”指的是中国的兰花,“白兰”指的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素心建兰。赵世庚居住在漳州府,与汀州府相邻。赵世庚还没有给建兰一个确切的名字。此外,在宋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编纂的《临亭知本花属》中记载的33种中国花果中,“素心”指的是心单纯的兰花。福建的地名由来已久,但福建出产的兰花并没有被海内外的爱兰人称为“建兰”。这些充分说明宋代建兰并不知名。

福建西部,即顾婷地区,是中国东南沿海腹地的林区,也是自然气候优势最强的中国兰花产区之一,离台湾省海峡和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最近。南宋以后,闽西有汀江通往外界。独特的兰花生长环境和古老的水上交通,使闽西的“龙岩苏”、“长汀苏”、“上杭苏”、“永福苏”等名扬海内外。

随着汀江上交通运输业的繁荣,兰花这种高雅的东西也逐渐从人文古城汀州通过文人儒商传播到世界各地。1995期间,笔者从汀江源头龙门出发,沿古河道到福建上杭、永定,再到广东大埔、潮州、汕头,发现沿线深宅养的兰花都是在闽西种植的。由于当时人们对植物的分类不甚了解,世界各地许多著名兰花中记载的一些品种习惯以产地来称呼,如“龙岩苏”、“长汀苏”、“上杭苏”、“永福苏”等,更为准确的产地。对于福建以外的人,一般称为“建兰”。可以看到,建兰、建兰的传统名品“龙岩苏”、“长汀苏”、“上杭苏”、“永福苏”都是洋名,都是以谣言命名的。因此,剑兰的流传与汀江水运的兴起、发展和繁荣,与宋代刑诉方开通汀江水运有着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