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米的历史
20世纪70年代以前,山区农民吃的大米都是石头磨的。研磨机由三部分组成:研磨槽、研磨辊和研磨架。研磨槽由多个弧形石槽连成一个大圆,砂轮由两个用硬石打磨的轮状石盘组成,然后用研磨架固定在研磨槽内,用一根粗直的木头从研磨环中心拉出,控制砂轮始终绕研磨槽运转。磨面是牛拉的。碾米时,先把米均匀地倒入碾槽,然后赶牛。人坐在磨架上鞭打牛,牛动了。石磨在磨缸里不断地磨大米,直到外壳冲破大米,谷壳变成细粉。这样,一槽饭就做好了。有的在碾米前用凿子把大部分谷壳磨掉,可以缩短碾米时间,减少碎米。一般一个槽能磨120-30斤粮食。时间大概两三个小时。石磨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的。一般两三家共用一个磨坊。磨坊一般设在几栋房子的中心,离人家很远,这样几栋房子的人都方便。一般碾米厂周围都有大树,防止夏天碾米时人畜被烈日暴晒。60年代,粮食由生产队按时发放,所以碾米工作比较集中。为了抢碾米厂,农民们经常要在半夜睡觉,否则可能会饿上几天。
几十年过去了,米厂早在科技发展的时候就已经隐藏在历史的深处。碾米的场景只能在梦里重现,碾米的苦和甜是孩子无法体会的。他们吃的是闪亮的机器米,不知道米是怎么来的,也不太了解食物的难处。所以我经常给他们讲小时候碾米的故事,告诉他们要记住古人的教导:谁知道每一粒中餐都是辛苦的。(蔡)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