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台重建史
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丛台经历了无数次天灾人祸,多次重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邯郸县志1933记载,从明中叶到民国短短400余年间,修建了十余次。摘录如下:
明嘉靖13 (1534),兵备杨仪于其上建亭;
明朝嘉靖二十五年(1536),知县董伟大修;
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朱光佐、知县欧阳的曲子陆续重修。
清康熙10年(1671年),知县张深发被平反;
清乾隆二十五年(1750),淮阴布冯在其上建宫,并进行了大规模修缮。
清道光四年(1824),丛台失火,仅存椽子。十年(1830),遭遇地震,成为一片废墟。
清同治二年(1863),应知府、侯相继重修;
中华民国11年秋(1922)。84师师长高桂对戏台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并在戏台上加建了一座亭子,名为回澜阁。
建国后,党和政府对主席台的维护和建设一直极为关心,主席台上的建筑和砖石都能得到及时修复。
1956年邯郸遭暴雨袭击,报道盛亭台北半部坍塌,当年修复。
1963年8月,邯郸遭遇暴雨袭击。7月7日,丛台东、南侧桥台垮塌约250M2。根据圣亭子部分倒塌情况,市政府1964下拨专项资金进行重建,于7月5日1965竣工。
1978,重修回澜阁。
1979至1981,重修古集群台北门,重修集群台南门,加固北门外东西墙。
1986年,丛台上所有建筑全面粉刷,智胜亭、回澜亭悬挂匾额,由邯郸市书法协会主席尹书怀(诗雨)题写。
65438至0989,对集群平台西侧围栏进行全面维修,南门铺设石阶,干隆背、古槐增设护栏。立了新碑《丛台简介及丛台维修笔记》。
1996 5438+00年6月,古丛台城楼上的老武陵博物馆修缮一新,用作赵文化展室。
2004年7月,重修了古丛台上的回澜阁。
2005年4月,对古集群台的台阶及周边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