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泥鳅有什么要求?
泥鳅是一种暖水性鱼类,生活在15-30℃范围内,最适水温范围为24-27℃。农民建塘养殖泥鳅简单易行,投资少,见效快,易于操作。1.建池:在屋前屋后和庭院四周建池,选择有水、避风、防晒的地方。一般水池都是用砖和石头砌成的,水池的深度应该在1米左右。水池建好后要用水泥找平,晾干后放入0.5尺肥泥中,注入1尺清水播种。2.播种:池塘建成后,按每平方米1-1.5公斤计算投放泥鳅苗。种苗可在市场购买或自行繁殖捕捉;无论如何,都要选择健壮无害,大小均匀的泥鳅苗,按照三雌一雄的比例搭配。雌雄鉴别方法可通过其外观观察:雄性头尖,胸鳍窄而长,体厚如尾端,尾尖鳍条基部有骨片;雌性的头呈椭圆形,扁平。雌泥鳅产卵能力强。一条雌泥鳅从初夏到初秋可以产卵4000多粒,一般一年2-3次,产卵10000多粒。3.投喂:由于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可用牛粪、米糠,或小麦、蝇蛆作饵料,一般一日三次。喂食量一般根据喂食情况自行决定。施肥:泥鳅饲养过程中,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有机肥,但施肥时一定不能太频繁,池水要勤换,一般10-15天换一次。5.捕捉:捕捉泥鳅,首先要把池塘里的水排干,采取抓大放小的方法,保证池塘里有一定数量的泥鳅苗,有利于二次养殖,产量高。注意:1,泥鳅和黄鳝不要混在一个池子里,因为黄鳝会吞食泥鳅。在鳝鱼池中放泥鳅是为了防止鳝鱼相互缠绕。2.水池的边墙必须高出水面约1.5英尺,因为泥鳅是活跃的,以防窜走。3.没有条件建池塘的城市居民和家庭,也可以用缸、盆饲养。4.“夏季至日”是繁殖和种植的最佳时间,所以我们应该抓紧时间播种。
养泥鳅需要什么条件和温度?
泥鳅的自然繁殖方法。
开春后,修整鱼塘,用生石灰消毒,注入新水。待池水药性消失后,按1:2的雌雄比例将亲鱼放入池中,每平方米放300克左右。当池水温度升至20℃左右时,应在池中放置棕片、柳须根或水生植物制成的鱼窝。放置后要经常检查和清理鱼窝上的泥土、灰尘和污垢,以免泥鳅产卵时影响卵的附着效果。泥鳅喜欢在雨天或水温突然升高时产卵。产卵一般在凌晨开始,大约在10 am结束,产卵过程需要20 ~ 30分钟。产卵时,亲鱼激烈追逐,高峰时,雄泥鳅缠绕在雌泥鳅的前腹部,完成产卵和受精的过程。产卵后,应及时将有卵的鱼巢取出,在另一个池塘中孵化,防止亲鱼吞食卵。同时补充新的鱼巢,让没有产卵的亲鱼继续产卵。产卵池要防止蛇、青蛙、老鼠伤害亲鱼。
养泥鳅需要注意什么?
养殖池建在光照好、通风暖、交通方便、水源充足、给排水方便、3公里内无污染源的地方。泥鳅池土壤为中性或微酸性粘土。面积100 ~ 300平方米,池深80 ~ 100厘米,水深30 ~ 50厘米。放养泥鳅种前用生石灰15天对池塘进行消毒。池水10 cm深,全池每平方米泼洒生石灰100克。放养泥鳅前,用3%盐水浴消毒10分钟。晴天中午挑选体长每平方米3 ~ 4厘米的泥鳅品种50 ~ 60条。饲料喂养的泥鳅食性多样,水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有机碎屑都是它喜欢的食物。人工饲养也要用蛆、蚯蚓、小杂鱼、贻贝、鱼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饲料和麦麸、米糠、豆渣、饼粕等植物饲料喂养。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喂食。投喂量取决于水质、天气和投喂条件。水温适宜时,每天早、中、晚各喂一次,水温低时每天早晚各喂一次。投饵量占池塘泥鳅体重的百分比:3月份1% ~ 2%;4月至6月,3%至5%;7-8月10% ~ 15%;9月份,4%。不同水温下植物性饲料与动物性饲料的投喂比例: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时,少投喂或不投喂;水温11 ~ 20℃,植物饲料占60% ~ 70%,动物饲料占30% ~ 40%。水温21 ~ 23℃,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各占50%。水温24 ~ 29℃,植物饲料占30% ~ 40%,动物饲料占60% ~ 70%。水质管理泥鳅放养后,要根据水质的胖瘦及时追肥,培养浮游生物,使水体始终保持鲜活凉爽。水温达到30℃时,及时更换淡水,增加深度,以降低水温,防止浮头。发现泥鳅经常游到水面吞咽,说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立即注入新水。越冬期间,65438+2月至次年2月无需投喂泥鳅。只需要增加池深,在池角放猪粪,提高水温,保证泥鳅安全越冬。日常管理每天早晚巡视池塘一次,检查泥鳅的活动、进食、疾病等情况。同时观察养殖池有无渗漏,泥鳅有无逃逸。水泥池应每天清除残留饲料,并做好每日记录。= = = = = = = = = =泥鳅人工饲养分类:其他实用技术/适用范围:不限于(1)养泥鳅专用池塘。一般是专门从事泥鳅养殖的生产者采用的养殖方式。池塘的底部应该是泥。如果是水泥池,要铺15-20cm深的泥。池塘面积不要太大,一亩左右为宜。每英亩可容纳5万-6.5438万+株长3-4厘米的幼苗。放苗前要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并培养大量浮游动物作为泥铲的饵料。放苗后逐步加强饲料,有机肥追肥。饲料种类主要有米糠、豆饼、麸皮、豆渣、蚕蛹粉、蚯蚓、食品加工废弃物等。肥料包括人类牲畜粪便、农作物秸秆堆肥等。如果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则应减少进料量。一般8-10月可捕,高产可达亩产250-400斤。每尾长度约为15cm,重量为10-15g,符合商品规格。(2)稻田养泥鳅。在稻田饲养泥鳅时,可利用蚯蚓、摇蚊幼虫、水蚤、杂草等天然食物生物,少量投喂饲料,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泥鳅因为生命力强,即使在稻田晒太阳的时候,也能钻进湿泥里,通过肠道和皮肤呼吸维持生命。因此,泥铲是水稻栽培的理想对象之一。在稻田建设中,和养其他鱼一样,在田里挖一条或几条鱼溜,面积2-3平方米,深度50厘米左右。鱼溜与鱼沟相连,鱼沟的形状像田或井。出入口处应设置捕鱼设施,防止逃逸。每亩稻田放养体长3厘米左右的泥鳅苗15000-20000尾。注意避免使用石灰和农药,适当饲喂和施肥,秋季收获后的水稻进行捕捞,或者继续灌溉繁殖,第二年春耕时再捕捞。一般每亩稻田能收获30-50斤泥鳅。此外,还可以在莲藕、植莲、茭白等水生植物的水面上放养一定量的淤泥。......
养殖泥鳅需要什么条件?
养殖池建在光照好、通风暖、交通方便、水源充足、给排水方便、3公里内无污染源的地方。泥鳅池土壤为中性或微酸性粘土。面积100 ~ 300平方米,池深80 ~ 100厘米,水深30 ~ 50厘米。放养泥鳅种前用生石灰15天对池塘进行消毒。池水10 cm深,全池每平方米泼洒生石灰100克。放养泥鳅前,用3%盐水浴消毒10分钟。晴天中午挑选体长每平方米3 ~ 4厘米的泥鳅品种50 ~ 60条。饲料喂养的泥鳅食性多样,水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有机碎屑都是它喜欢的食物。人工饲养也要用蛆、蚯蚓、小杂鱼、贻贝、鱼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饲料和麦麸、米糠、豆渣、饼粕等植物饲料喂养。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喂食。投喂量取决于水质、天气和投喂条件。水温适宜时,每天早、中、晚各喂一次,水温低时每天早晚各喂一次。投饵量占池塘泥鳅体重的百分比:3月份1% ~ 2%;4月至6月,3%至5%;7-8月10% ~ 15%;9月份,4%。不同水温下植物性饲料与动物性饲料的投喂比例: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时,少投喂或不投喂;水温11 ~ 20℃,植物饲料占60% ~ 70%,动物饲料占30% ~ 40%。水温21 ~ 23℃,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各占50%。水温24 ~ 29℃,植物饲料占30% ~ 40%,动物饲料占60% ~ 70%。水质管理泥鳅放养后,要根据水质的胖瘦及时追肥,培养浮游生物,使水体始终保持鲜活凉爽。水温达到30℃时,及时更换淡水,增加深度,以降低水温,防止浮头。发现泥鳅经常游到水面吞咽,说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立即注入新水。越冬期间,65438+2月至次年2月无需投喂泥鳅。只需要增加池深,在池角放猪粪,提高水温,保证泥鳅安全越冬。日常管理每天早晚巡视池塘一次,检查泥鳅的活动、进食、疾病等情况。同时观察养殖池有无渗漏,泥鳅有无逃逸。水泥池应每天清除残留饲料,并做好每日记录。= = = = = = = = = =泥鳅人工饲养分类:其他实用技术/适用范围:不限于(1)养泥鳅专用池塘。一般是专门从事泥鳅养殖的生产者采用的养殖方式。池塘的底部应该是泥。如果是水泥池,要铺15-20cm深的泥。池塘面积不要太大,一亩左右为宜。每英亩可容纳5万-6.5438万+株长3-4厘米的幼苗。放苗前要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并培养大量浮游动物作为泥铲的饵料。放苗后逐步加强饲料,有机肥追肥。饲料种类主要有米糠、豆饼、麸皮、豆渣、蚕蛹粉、蚯蚓、食品加工废弃物等。肥料包括人类牲畜粪便、农作物秸秆堆肥等。如果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则应减少进料量。一般8-10月可捕,高产可达亩产250-400斤。每尾长度约为15cm,重量为10-15g,符合商品规格。(2)稻田养泥鳅。在稻田饲养泥鳅时,可利用蚯蚓、摇蚊幼虫、水蚤、杂草等天然食物生物,少量投喂饲料,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泥鳅因为生命力强,即使在稻田晒太阳的时候,也能钻进湿泥里,通过肠道和皮肤呼吸维持生命。因此,泥铲是水稻栽培的理想对象之一。在稻田建设中,和养其他鱼一样,在田里挖一条或几条鱼溜,面积2-3平方米,深度50厘米左右。鱼溜与鱼沟相连,鱼沟的形状像田或井。出入口处应设置捕鱼设施,防止逃逸。每亩稻田放养体长3厘米左右的泥鳅苗15000-20000尾。注意避免使用石灰和农药,适当饲喂和施肥,秋季收获后的水稻进行捕捞,或者继续灌溉繁殖,第二年春耕时再进行捕捞。一般每亩稻田能收获30-50斤泥鳅。此外,莲藕、植莲、茭白等水生植物的水面也可放养一定数量的泥鳅。一般一亩有一千尾左右。......
养泥鳅对水质有什么要求?
泥鳅的人工养殖越来越被养殖户所接受,但由于池塘一般较浅且多处于静水状态,泥鳅养殖水质容易恶化。因此,放养密度要适当,要经常补充淡水,保持水质新鲜。
泥鳅对水质要求不高,但被农药污染或化学物质浓度高的水域不能作为养殖用水。泥鳅对水质要求不高,但不代表没有要求。泥鳅池塘对水质的总体要求是:“肥、活、嫩、凉”,水的PH值在6.5-7.5之间。
泥鳅放养后,应根据水质情况及时追肥,使水质保持一定的肥度,使水体保持活泼凉爽的状态。除了水量充足,还需要具备相应的水质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含有适量的溶解盐;溶解氧丰富,几乎饱和;含有适量的植物营养素和有机物质;不含有毒物质;pH值在7左右。
泥鳅的生长与水中的溶解氧成正比。当水中溶解氧较高时,泥鳅摄食旺盛,耗氧量增加,有利于泥鳅的生长。
养泥鳅要多少钱?养十亩地要多少钱?
是水田特殊栽培还是与种植混合栽培?两种方式差别很大,育苗密度不同,种苗成本差别很大;现在的苗一般在20元左右,每亩需要500斤苗专门培育,混苗一般在1/3左右。种苗成本加上地租和饲料、农药和人工成本。
泥鳅的水面应该有多深?
取决于你如何繁殖,你可以在水泥池塘或稻田里繁殖。方法一:水泥池培养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型中转基地。场地应位于背风向阳处,水源充足,水质新鲜,无污染。水泥池应有污水排放和增氧等设施,便于进水和排水。水泥池规格不一,一般8 m× 4 m× 1 m,蓄水量20吨左右。以流水形式,暂养密度为每平方米40-50公斤。如果修建槽式水泥池,每立方米水的流水槽可以临时养100斤泥鳅。泥鳅入水泥池前要严格挑选,要求体格健壮,无病无伤,游动活泼。池里的泥鳅规格要一致,可以一次放够,也可以随收随放,但必须用3%的盐水浸泡3-5分钟后再放。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夏天要在泳池上方搭建遮阳棚,防止阳光暴晒,每天要换两次水;秋季每天换水一次;冬天每两天换一次水。每次交换的水量是65438+水体的0/2。暂养期间,也要适当投喂饵料。泥鳅的食性多样,其天然饲料包括小型甲壳动物、水生昆虫、蜗牛、蚯蚓、动物内脏、大豆、米糠等。如果水比较深,一般在50CM左右。
泥鳅苗多少钱一斤!繁殖的条件是什么?
泥鳅苗一般价格:1-2厘米400元/万尾,3-5厘米65438+万尾,5厘米以上1.200元/万尾。
泥鳅属于泥鳅科。有“水中人参”之称的泥鳅,在中国南方各地都有分布,在北方并不常见,但也随处可见。全年均可收获,夏季最多。泥鳅捕到后,可以生吃,也可以晒干。泥鳅生活在湖泊和沼泽中,体型很小,只有三四英寸长。它又圆又短,皮下有小鳞片,颜色蓝黑,身上还覆盖着自己的粘液,太油腻了,拿不住。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鱼。它与其他鱼类在外貌、形态、生活习性上都有所不同。这是一种特殊的泥鳅。身体细长,前段略呈圆柱形。后侧平,腹部圆,头小,口小,下部呈马蹄形。眼睛小,眼睛下面没有刺。一定是五双。鳞片极小而圆,埋藏在皮肤下。身体背部和两侧呈灰黑色,全身有许多小黑点。头和鳍上也有很多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成行排列,尾柄基部有一个明显的黑点。其他鳍呈灰白色。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广泛分布于亚洲沿海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和印度,可食用,也可入药。
繁殖条件
泥鳅是一种反复产卵的鱼。在自然条件下,4月初开始繁殖,5-6月为产卵高峰期,至9月仍可产卵。养殖水温为18-30℃,最适水温为22-28℃。
雌泥鳅的性成熟比雄泥鳅晚。当雌泥鳅长到5厘米时,雌泥鳅体内有一对卵巢。雌泥鳅长到8厘米时,两个卵巢愈合在一起,形成1个卵巢,从前端延伸到后端。此时整个卵巢开始成熟。
雌泥鳅受孕的卵量因个体大小而有很大差异。最小的成熟个体长8厘米,卵约2000枚,7000-10000枚卵长12厘米,12000-14000枚卵长15厘米。最大的蛋数可以超过65000个。卵圆形,卵径约0.8-1.0 mm,吸水后膨胀至1.3-1.5 mm,卵黄色,半粘稠,粘性弱。因为卵子在卵巢中的成熟度不同,每次排卵的量大约是受孕卵子数的50%-60%。
雄性泥鳅最小成熟体长大于6 cm,性成熟早于雌性泥鳅。雄性泥鳅有一对睾丸,位于腹腔两侧,呈带状,不对称。右侧的睾丸比左侧的更长更窄,重量也更轻。雄性泥鳅9-11 cm时,精巢内约有1亿* *个。泥鳅在雨后阳光明媚的早晨产卵。产卵前,雌性泥鳅游在前面。几只雄性泥鳅在后面追赶它们。* * *,雌雄泥鳅多在水面和鱼巢周围活动。当* * *达到* *,它们的头和身体相互摩擦,纷纷游出水面。公泥鳅追逐纠缠母泥鳅,蜷在母泥鳅腹部与母泥鳅产卵,同时公泥鳅排泄* * *进行体外受精。这个动作因个体大小而异,次数在10以上。受精卵先附着在水生植物或其他附着物上,随着水的波动,很容易从附着物上脱落,沉入水底。
养殖销售泥鳅需要申请哪些证件?
1只需要办理养殖证。
2销售业务证书
3 .工商执照
配种,配种的条件是什么?
泥鳅的成鱼养殖是将越冬鱼从体长5-6 cm养到体重10 g以上的商品鱼,泥鳅的养殖有池塘养殖和稻田养殖两种方式。1.鱼塘宜在面积1.5-3.0亩,水深50-60厘米的池塘中养殖。放养前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消毒,并在100平方米的水面施有机肥50公斤,培育浮游生物。放养每平方米5-6厘米的鱼种40-50尾,混养少量鳙鱼,控制浮游生物的过度繁殖。播种后第二天开始投喂,每日投喂量为鱼总重量的5%。饲料包括米糠、豆饼、蚕蛹粉、花生麸和颗粒饲料,每天喂两次。以后随着鱼的生长,要适当加深池水。夏天热的时候可以在泳池边搭个遮阳伞。当泥鳅频繁出现在水面进行肠道呼吸时,说明水中缺氧,需要适当减少施肥量,补充淡水,最好设置增氧机。到了年底,泥鳅长到每尾10g以上,就可以捕捞出售了。2.稻田养殖在池塘面积小的地区发展养鱼副业,在稻田里养泥鳅,实行稻鱼共育,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水稻秋收时,田埂必须夯实加固。在田中挖一个面积4-6平方米,深30-50厘米的小水坑。放养前把水田里的水排干,水田晾晒3-4天,每100平方米水田放50公斤有机肥,再施20-25公斤米糠作基肥,然后蓄水繁殖饵料生物。每100平方米放养5-6厘米的泥鳅苗5-7.5公斤,放苗后投放米糠、豆皮、蚕蛹粉,每3-4天投放1次。1个月后,再施50公斤肥。秋季每条泥鳅长到10g左右时,即可捕捞出售。收割前,稻田里的水要排干,稻田里的泥鳅会聚集在一个小水坑里,用网接住。已经钻到泥底的泥鳅,要用小铲子小心地挖出来。在泥鳅养殖过程中,特别是在当前高温多雨的季节,要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和产量,必须加强饲养管理。在暴风雨期间,鱼最有可能从薄池塘基础或山脊逃脱。因此,放养前应对池塘基础或田埂进行加固、夯实,雨季加强巡查。如发现裂缝,应及时填补。出入口处要加固围栏,防止鱼逃跑。同时,暴雨过后,要及时排干积水。三。病害防治泥鳅常见的病害有:1、白体红圈病:患病鱼鳍呈白色,体表出现红圈。病原体尚未确定,可能是细菌引起的。呋喃唑酮可混入饲料中口服,剂量为每100 kg鱼重10-20g,连续投喂5-7天。2.水霉病是冬季常见疾病,病鱼可用4%盐溶液浸泡10分钟。长途运输时,可使用4ppm盐和4ppm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进行长期浸泡浴。3.在泥鳅育苗中,常发生敌百虫病,可用0.5 ppm敌百虫溶液浸泡10-15分钟。夏秋季节,放养密度较高的池塘或稻田,常出现缺氧浮头现象。在午夜至凌晨期间,应加强巡逻。当鱼的缺氧浮头开始时,应更换池塘或水田中的水,将原来的池塘水或水田水的大部分抽干,然后注入含氧量高的淡水进行补充。平时要注意消除敌人的伤害。泥鳅常见的敌人有水獭、虎蛙、水蛇和各种野生杂鱼(生鱼等。).放养前要用生石灰将池塘或水田彻底清理干净,杀死各种敌人后再放养泥鳅苗。播种后,应在进水口和出水口铺设过滤网,防止野生鱼类随水流钻进。池塘周围要用胶网或相应的工具,防止水蛇和水獭进入。虎纹蛙常在春夏季节在池塘水面产卵,其卵为浮卵。每天早上用网抓蛙卵,以免孵化出蝌蚪伤害泥鳅苗。泥鳅是一种常见的野生小鱼,在分类上属于鲤科和泥鳅科。泥鳅广泛分布于我国辽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越南、韩国和日本。这种鱼在我国所有淡水区域都有,如湖泊、池塘、河流、沟渠、稻田等。泥鳅肉嫩香可口,营养价值高,含蛋白质18.43%,脂肪2.69%。泥鳅也是一种药用鱼,味甘、性平,温中益气,滋阴壮阳,止渴利尿,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痤疮、水肿、黄疸、痔疮等。所以泥鳅销路好,价格高,也是出口水产品之一。单纯捕捉自然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市场供应,进行人工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