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石刻的历史
嘉庆二十年(1815),泰安老人姜银银佩带领依桐柴兰皋在山顶玉女池中发现2块残石,剩余10字,于是将残石嵌于岱顶东岳庙墙中。
清道光十二年(1832),东岳庙城墙倒塌,台安县令徐宗干“拼命在瓦砾中寻找残石”,指示道士刘传业将残石搬下山,嵌于岱庙碑墙内,并写了后记记载其经过。
光绪十六年(1890),石头被盗,县令毛把石头拿到城北门桥下放了十天,然后放在岱庙的院子里。
宣彤二年(1910),知县余庆兰在岱庙周围的永亭中修建石屋,保护秦泰山刻石、徐宗干后记和自己作序,并在石屋中嵌三石,用铁栅栏围起来。1928移至岱庙东王座,建门户碑龛,内建以上三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纪念碑正面用玻璃保护。
李斯与泰山石刻
“二十六年,皇帝成了天下诸侯,他被立为皇帝。”公元前221年,秦王凭借其过人的才华,吞并了各路诸侯,统一了中国,将天下分为36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王朝,取三皇五帝的称号,自称始皇帝。在中国历史的这个大变革时期,李斯作为秦始皇最重要的战略顾问,为秦始皇统一大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之为:“推秦正逢其时,傲立沧海,斯当先。”
李斯,生于不详之年,卒于二年(公元前208年)。战国末期,楚地出生了一个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人。作为与韩不同的荀况的学生,早年为郡县尉,公元前247年西入秦国。起初,他被任命为郎,可以游说秦王。后来深受秦王赏识,劝他灭诸侯,做了皇帝,于是任命他为长史。秦王采纳他的策略,派谋士用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疏远各国王公大臣,使他成为座上宾。秦王十年(前237年),下令驱逐六名客臣。李斯的《逐客书》制止了它,被秦政府采纳,不久官拜廷尉。秦国统一天下后,建议实行郡县制,并主持制定了秦国的一系列法规。很快里斯成为了首相。始皇三十四年,李斯说《诗经》《书》《百家之书》被烧,被始皇采纳,造成文化大灾难。秦始皇死后,李斯和赵高密谋整顿圣旨,废太子伏肃,立幼子胡亥为第二帝。此后,虽然费尽心机想成功,但最终还是被赵高所忌,被斩首于市。
在文学方面,李斯散文继承了荀况,发展了梅成和邹杨。他的书充满了论点、隐喻和辉煌的修辞,其风格与韩非子相似。鲁迅先生称之为“秦之文章,而李斯为唯一”(《中国文学史大纲·李斯》)。
秦始皇二十六年,在李斯的建议下,颁布法令,全国“用同一种语言书写”。李斯的《仓颉》,赵高的《历》,胡无经的《博雪》,都采用了新修订的《小篆》剧本,使其名扬天下。李斯篆书既是秦代的隶书,也是后世篆书艺术的鼻祖,在书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李斯在《小传》的修订和推广方面的成就,在历史上受到高度评价。唐代李四珍称其书法为“篆之精,古今之妙,秦王之山与玉玺,一夫之巨弩,洪钟之巨石”。学者大师也是国家的遗产。宇都的《舒舒赋》也说:“思之法也,后学之祖也。”。“就是要在整个书法史上照顾一下,能做这个评价者的人不多。
李斯的书法遗存,无论随始皇帝出巡到哪里,都应该算是姬宫的石刻作品。虽然姬宫石刻的这些作品没有署名,但史料一直认为会是李斯所写,所以这里还是要按照旧论。史料中发现的石刻有七处,分别是:泰山、琅琊台、宜山、碣石、惠济、芝罘、东关。七刻石中,碣石须臾未入海,历代也无记载。芝罘和东关两块刻石早已失传。依山雕刻的原石早已毁于大火。宋元时期也有刻本,至今仍有。琅琊台石刻是琅琊山的悬崖,是天然石柱。这时的石书法类似石鼓,横画呈弧形状态。其下垂斜笔优美,自然传神,气息古厚,是李斯的小篆代表作之一。可惜,把话说完太难了。作为一种模式,会给学习者带来很大的困难。会稽山的石雕是始皇帝的最后一刻。这块石头在南宋会稽山山顶很时尚,但字迹几乎全毁。转了一圈,书法平淡,失去了原有的风格。可以肯定的是,能充分体现李四篆书风格的,只有泰山刻石。虽然有学者考证泰山石刻不是原石拓片,但它比沂山石刻和会稽山石刻更接近秦篆原貌。
泰山石刻,又称泰山碑。秦始皇二十八年,始皇帝游泰山。这块石头四面都刻着字,三面是始皇帝的诏书,一面是二皇帝的诏书和他属下的名字。《史记·秦始皇本纪》详细记载了他的事迹和言论。最初的石刻位于泰山玉皇峰南缘的亭子里。明代嘉靖以后,这块石头散落在毕夏袁俊寺西墙外的玉女池旁,仅存四行二十九字。清朝雍正年间,这块石头被移到了毕夏袁俊庙的东边。乾隆五年后,毕夏庙发生了一场火灾。至清嘉庆二十年春,蒋荫培等人在玉女池中发现两块残石,尚有“臣病逝,请臣为臣”十字。几经风雨,宣彤时尚有9个字。残石存在于山东泰安戴寺,或疑似非原石。
北宋刘纲是历史上对泰山石刻进行细致考察的第一人。他两次游泰山,摸清了石刻的石料和形制。最大的发现是刻石四面都刻,除了秦始皇的铭文,还有二世的铭文。他亲自挥毫拓墨,146字,在《泰山秦篆序》中作了详细的记载,为研究秦始皇石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最早的泰山石刻传世本是《帖集》中宋人刻的残本。最早最著名的拓片是明代西山安国收藏的北宋泰山石刻165字版和53字版,上世纪30年代流入日本。另一块拓片是29字版秦晋石刻。秦时泰山石刻拓片很多。
《泰山石刻》作为秦篆的代表作之一,受到历代的高度赞扬。唐代张怀瓘的《述端》说:“泰山、沂山、秦王等古迹及其遗迹,并称为国之大宝,百代之法风。”袁盎的书评也说:“李斯书天下为冠,平之不易。”李思邈《书背》称之:“秦湘刻碑文,烂如金淑。”刘崧刚的《泰山秦篆序》说:“李小思传古今所学。”赵明简广云:“秦丝是古今大师,书法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