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名家论阿胶防胎

1.古书讨论阿胶的炮制理论,古书很多。汉代就有炮制“去腥不腻膈”的记载,后来又出了许多新意。梁《本草笔记》说:“凡丸散以胶者,先焙之,使通体沸干。如果没有煮过,就应该多烤几下。切掉唐芝儿用,不要烧。所有的汤料都用阿胶,汤料都是麻花的。在汁中,更是加热煮沸,使其沸腾。”《本草纲目》记载:“今之法,是将珠、面、火、蚶粉、草灰、酒、膏,或水化膏,各从其方。”清《本草纲目》指出:“炒蛤粉化痰,炒蒲黄止血。”

. 2理化分析阿胶中含有胶原蛋白。炒珠后汤汁不粘锅,对膈肌不油腻,更有利于人体吸收。大量胶原蛋白被吸收到血液中后,可以增强血清的粘稠度,促进血液凝集。同时,阿胶用蛤粉煎炸后可增加钙含量。钙离子是一种促凝血剂,能降低血管壁的通透性,加强止血[1]。

. 3阿胶中的主要滋补成分是水解蛋白,无臭。但在制胶的过程中,由于长期浸泡,会腐烂,在煮胶、收胶、冷却的过程中,气味会一直残留,直到生产出成品。这种气味来自游离氨、三甲胺、吲哚、甲基吲哚等挥发性物质,是氨基酸的腐败产物。当口服时,这种气味会引起恶心、呕吐,甚至过敏反应。用蛤粉或蒲黄炒制,不仅可以使阿胶酥脆易碎,更重要的是这类氨基酸的腐熟产物可以挥发,减少了对消化道的刺激。

. 4阿胶及其炮制品中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分析;阿胶中甘氨酸含量最高,其次是脯氨酸,各地含量不同。炮制后部分氨基酸含量略有下降,部分氨基酸含量略有上升,对大部分氨基酸含量基本无影响,微量元素含量各地差异明显。对阿胶珠和阿胶块的比较研究表明。两者所含氨基酸种类相同,但阿胶丁中氨基酸总量为63.55%,阿胶珠中为73.13%。阿胶珠的含量比阿胶丁珠高,因为经过烫珠后含水量大大降低,烫珠温度可达140℃,肽键容易断裂,也增加了氨基酸含量。但是炒的时间短,氨基酸种类没有变化。笔者在不违背《中国药典》根本宗旨的前提下,对阿胶的切胶、用量、热选、取罐标准、采集方法进行了探索和观察,获得了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 1切胶将阿胶烤软,切成大小均匀的小方块,一般以0.5cm×0.5cm为宜。而且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以免受热不均匀,让大的不如小的太多。

2阿胶用量60cm口径锅,每锅0.5kg为宜。如果太多太重,球形胶在爆炒中容易被压扁,影响冒泡,变得变形,或者受热不均匀导致内心、酥脆,甚至发黑。

. 3加工阿胶珠最好的方法是用煤气,这样方便酌情调节火候。取适量蛤蜊粉,放入锅中。用猛火加热到柔韧状态时,关小煤气,继续加热。将约40g手指见方的白色光面纸片放入蛤蜊粉中,埋1分钟取出。当纸变成褐色时,表示降火慢烧。保持温度均匀,撒上阿胶丁,不断翻动,直至鼓起成珠。此时将气体调大,用猛火使球形橡胶迅速完全起泡,直至全部橡胶珠无气放出,珠粒颜色逐渐变为黄褐色或灰褐色,质地变脆。最后用文火,让它们更酥脆,不焦不碎。

. 4将标准阿胶珠炒至深黄褐色或灰褐色。炒菜的时候能听到清脆的撞击声,停炒的时候能听到细小清晰的爆裂声,然后就可以出锅了。出锅时外观呈球形,直径约1.6cm,表面布满细而浅的裂纹和辅料,不会塌陷,脆而脆,断面淡黄色。气泡呈海绵状,有光泽,很薄,内部没有中心。

. 5储存方法:将炸好的阿胶珠出锅后,立即筛出辅料,然后在容器中摊薄,待完全冷却后再储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或者放在石灰缸里备用,可以保存两年不出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