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火车站站史

1904 65438+2月,竹平铁路通车时,株洲建起了第一个火车站,位于湘江岸边,后改为株洲南站。1911 1年6月,粤汉铁路长株潭段通车时,株洲修建了第二个火车站,称为粤汉铁路株洲北站,站址设在这条线的包房处。竹坪路株洲站与粤汉路株洲北站相距1.5km,互不连通。2000年5月,修建了一条连接线来交换车辆。17、11年,铁道部令竹坪路并入粤汉铁路。

路湘鄂段统一管理,株洲北站成为联运枢纽。民国25年,株洲北站更名为株洲站,竹坪路株洲南站改为叉站,湖南、湖北、竹坪两趟列车经过叉站。2006年9月,竹坪路并入浙赣铁路,新建株洲站位于南岳岭下,又称株洲北站,与粤汉路株洲站平面相对,株洲东站建在株洲站以东1.98 km处。至此,株洲有四个火车站,分别是粤汉路株洲站、浙赣路株洲站、东站、南站。

1949之前,株洲有4个站设备差。12年浙赣路上的竹北站只有四车道,站房建筑面积150平方米,1站台。车站中间架设了一座宽约2米的钢架立交桥,供乘客和运送货物跨越粤汉线,后被日军飞机摧毁。南站、东站两车道,南站建1转盘。粤汉铁路株洲站建设

38年,只有5条车道,站房占地100平方米。车站建筑是用竹条编织成的墙,两边都涂上了黄泥和石灰。候车室只能容纳65,438+000人。有1座位的站台,长60米,北端有车库。站内场地地势较低。湘江每次涨水,车站和街边的房子都被淹没在水中,几天甚至半个月不通车。民国37年,每日接发列车15对,但每日进出车辆只有200余辆,每日到站旅客约200人,每日装卸不足20辆。

9月,1949株洲站并入株洲站,隶属广州铁路局。合并后,原粤汉路株洲站办理客货业务,原株洲南站改为货运室办理车辆货运。原株洲总站改为操作室办理开车业务。原株洲东站1950 165438+10月1取消。根据枢纽总体规划,五里墩站划归1956站管理,为四级中间站。

1974铁道部和湖南省决定新建株洲新客站(原址改建),占地1.2万平方米。1975 165438+10月株洲站改造工程指挥部成立,由中共株洲市委副书记章小蕙任指挥长。该项目分为两个阶段。一期建设主楼及北附楼(售票处)、软座候车室、人防地道,设计面积10515平方米。2月开工1975,9月竣工1981。二期工程,南附楼(包间)、立交桥、隧道、雨棚等。将被建造。1980设计施工,1981完成立交桥,1983投入运营的包间,1984完成1、2站台及雨棚延伸,1985完成隧道及雨棚。至此,一座设计新颖、宏伟壮观、装饰典雅、设备齐全、风格现代的大型客运站矗立在株洲市中心。